2020年以来,黔西南州与宁波市抢抓东部城市复工复产用工紧缺和黔西南州疫情防控好、劳动力输出安全的良好机遇,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脱贫攻坚,明确“外输”“内拓”工作思路,部署就业稳岗工作,推进劳务协作有组织化输出,着力抓好稳岗就业增收,全面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
织好就业扶贫“三张网”。压紧压实州县乡村“四级攻坚”责任,用好脱贫攻坚工作中形成的“三张网”,有组织化推动劳动力外出务工。织好攻坚作战组织网。州、县(市、新区)、乡(镇、街道)共抓,明确脱贫攻坚网格组长工作职责,成立就业工作党小组,整合村“两委一队三个人”、帮扶干部、就业指导员等力量,逐村逐组逐户逐人开展全面摸排和宣传动员。织好就业信息互联网。开发优化“就业扶贫”微信小程序,填报劳动力就业意愿、就业情况和岗位信息,动态掌握劳动力就业意愿、岗位需求,提升岗位时效性和人岗匹配精准度。织好联络互通乡情网。运用州县乡,尤其是各村组建立的脱贫攻坚QQ群、微信群,包保干部与群众“点对点”建立的QQ和微信联系方式,实时宣传疫情防控形势、就业扶持政策和劳动务工情况,互相联络增进感情,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增强疫情期间劳动力就业服务能力。
做好就业信息“三本账”。用活劳务协作站、人社部门和州县乡村四级脱贫攻坚指挥体系,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就业岗位输送、技能培训和信息收集。做好岗位输送台账。依托人力资源机构在宁波市设立“黔西南州务工人员之家”,发挥全州在结对帮扶城市设立的10个劳务协作站桥梁纽带作用,收集岗位信息,建立岗位需求台账。做好需求信息台账。通过脱贫攻坚一线指挥所,动员村“五人小组”、包保干部、网格员等逐村逐组逐户逐人收集就业信息,完善州县乡村疫情期间就业需求信息台账。做好技能培训台账。针对岗位需求、技能较弱和就业困难群体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整合扶贫协作两地培训资源,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2020年,宁波市出台激励方案,计划对在甬务工人员开展岗前培训、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等8000人次;黔西南州实施劳务协作(就业)项目19个、投入资金3752.6万元。
强化就业输出“三机制”。就业“外输”更需要千方百计克服疫情抢岗位、抢时间。黔西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坚持州级统筹,抢抓劳务组织化输出。实行专班化运行机制。成立州、县促进回乡务工人员返岗就业工作和就业扶贫工作指挥部,整合组织、宣传、人社、卫健、交通、防控等部门力量,专班化推进复工复产“黄金期”劳务协作工作。实行体系化工作机制。出台“一强三保四体系”(即:强组织、着力构建指挥作战体系,保岗位、着力构建就业增收体系,保健康、着力构建健康服务和疫情防控体系,保运输、着力构建务工出行安全体系)18条措施、易地扶贫搬迁新市民就业计划17条措施、就业扶贫全覆盖攻坚行动计划28条措施及资金保障8条措施,高效有序推进疫情期间返岗稳岗就业工作。实行直通车返岗机制。在全州各地开通“黔西南农民工返岗直通车”,组织“专人、专车、专厂、专线”接送,“点对点、一站式”直达,确保务工人员安全抵达务工企业。截至目前,共开运赴州外“返岗直通车”1515班次,累计集中输送41324人,其中,输送到浙江省18125人。
抓好就业稳岗“三保障”。黔西南州与宁波市协作,加大投入,开发爱心岗位等,推进在浙江省、宁波市就业的黔西南州群众,特别是贫困劳动力稳岗就业、稳定增收,努力将浙江省、宁波市打造为黔西南州劳动力务工首选之地。强化党建保障。加强劳务输出输入两地三级联合党组织建设,成立黔西南州在甬务工人员临时党总支,下设鄞州、海曙、慈溪三个临时党支部,在宁波市、东阳市、广州市、贵阳市建立党组织,通过签署协议、合作培训、共建劳务协作站和扶贫车间等方式,争取用工城市更多支持。强化协议保障。4月7日至8日,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分管领导带工作队赴宁波市对接稳岗就业工作,双方召开稳岗就业工作会,黔西南州政府与宁波市政府、黔西南州人社部门与宁波市人社部门、黔西南州各县(市、新区)与宁波市对口帮扶区(市、县)三个层面签订了11份促进稳岗就业协议,同时,出台《黔西南州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严防贫困劳动力返乡减收攻坚方案》《黔西南州脱贫攻坚“冲刺90天打赢歼灭战”就业稳岗工作攻坚行动方案》等攻坚实施方案,细化稳岗就业工作措施、形成管理服务合力。强化激励保障。宁波市针对符合条件且吸纳黔西南州籍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宁波企业,给予吸纳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就业扶贫岗位补贴,对县(市、区)两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组织输出劳动力和有效保障劳动力稳岗等成效明显的,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对劳动力外出到浙江务工的开展交通补贴;对输出到当地并实现稳定就业的黔西南州籍贫困劳动力给予每年不超过2万元的扶贫岗位补贴,确保在甬务工的黔西南贫困劳动力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今年一季度,宁波市为462名黔西南州籍贫困务工人员发放补贴103.90万元。
预防就业返乡“三服务”。实行就业动态监测,加大就业岗位“内拓”、落实保险保障,有效预防外出务工劳动力特别是贫困劳动力返乡后发生失业、减收、返贫等情况。加强动态监测服务。及时掌握、联系、监测外出务工劳动力返乡情况,针对企业减员、违反规定被辞退、不适应工作生活环境等原因返乡的劳动力,做好就业返乡信息台账,明确专人及时提供技能培训、教育引导和就业服务。加强岗位供给服务。围绕州内一二三产企业和项目工程复工复产,制定《就业扶贫应急岗位工作方案》,采取推荐岗位、发展产业、开办扶贫车间、鼓励创业、开发公共服务岗位等方式,确保就业岗位供给。今年,黔西南州筹备应急岗位3万个,计划开发公共服务岗位2万个,及时推送给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特别是返乡贫困劳动力等困难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实现外出务工返乡人员通过就业稳定增收。加强保险保障服务。综合运用“农调扶贫险”“新市民安居险”“新市民就业险”“防贫扶助险”“农民扶助金”和社会救助“四险一金一救助”保障措施,落实贫困劳动力一次性求职创业补贴等政策,促进稳岗就业增收。
截至目前,帮助到东部结对地区就业的贫困人口5841人,是2019年全年数的106.45%,完成转移到其他地区就业的贫困人口6055人,是2019年全年数的108.8%。(龚贤林)
上一篇: 黔西南州白碗窑镇因地...
下一篇: 全州2020年一季度经济...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