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档案 353

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字母:
不选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类别:
不选 根及根茎类 动物类 矿石类 其它加工类 果实种子类 全草类 花类 叶类 树皮类 藤木类 树脂类 菌藻类
品种:
枇杷叶
展开

枇杷叶

1别名

中文名:枇杷叶

英文名:Loquat Leaf

拉丁文名:Folium Eriobotryae

 

别名:

巴叶、芦桔叶。

2概述

本品为蔷薇科枇杷属植物枇杷的叶。《本草纲目》载:"枇杷叶,治肺胃之病,大都取其下气之功耳。气下则火降痰顺,而逆者不逆,呕者不呕,渴者不渴,咳者不咳矣。"陶弘景曰:"枇杷叶不假煮,但嚼食亦瘥人,以作饮乃小冷。"《本草经疏》述:"《经》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火气上炎,则为卒宛不止。宛者,哕也,其声浊恶而长。《经》曰,树枯者叶落,病深者声哕,病者见此,是为危证。枇杷叶性凉,善下气,气下则火不上升,而胃自安,故卒宛止也。其治呕吐不止,妇人产后口干,男子消渴,肺热咳嗽,喘息气急,脚气上冲,皆取其下气之功。又治妇人发热咳嗽,经事先期,佐补阴清热之药服之,可使经期正而受孕。"

3产地分布

本品分布较为广泛,主产于广东、湖南、福建、四川、贵州、安徽、云南、河南等地。另江苏、浙江、甘肃、台湾、陕西、云南、江西等地亦有分布。

4形态特征

枇杷,常绿小乔木,高约10m。小枝粗壮,黄褐色,密生锈色或灰棕色绒毛。叶片革质,叶柄短或几无柄,长6-10mm,有灰棕色绒毛,托叶钻形,有毛,叶片披针形、倒披针形、倒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2-30cm,宽3-9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或渐狭成叶柄,上部边缘有疏锯齿,上面光亮、多皱,下面及叶脉密生灰棕色绒毛,侧脉11-21对,圆锥花序顶生,总花梗和花梗密生锈色绒毛,花直径1.2-2cm,萼筒浅杯状,萼片三角卵形,外面有锈色绒毛,花瓣白色,长圆形或卵形,长5-9mm,宽4-6mm,基部具爪,有锈色绒毛,雄蕊20,花柱5,离生,柱头头状,无毛。果实球形或长圆形,直径3-5cm,黄色或橘黄色,种子1-5颗,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1.5cm,褐色,光亮,种皮纸质。花期10-12月。果期翌年5-6月。

5生态环境

常栽种于村边、平地或坡边。

6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环境,年均温度12-15℃以上,年降水量在1000mm以上地区均能生长。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土为好。

7生长习性
8生长周期

一年生。

9采收加工

全年皆可采收,以6-7月采收者为多。采下后晒至七八成干,扎成小把,再晒至足干。此法所得成品不易破碎,质量较好。亦有拾取自然落叶晒干者,其色较紫。

10储藏养护
11形状规格

叶呈长椭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3-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上部有疏锯齿,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有光泽,下表面淡灰色或棕绿色,密被黄色茸毛。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被棕黄色茸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以完整、色灰绿者为佳。

12性味功能

化学成分:

新鲜叶含挥发油0.045%-0.108%,其主要成分为橙花叔醇(nerolidol)和金合欢醇(farnesol)。叶中含苦杏仁甙(amygdalin),酒石酸(tartaric acid),枸橼酸(cit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熊果酸(ursolic acid)2a-羟基熊果酸(2a-hydroxyursolic acid)6a19a-二羟基熊果酸(6a19a-dihydroxyursolic acid),马斯里酸(maslinic acid),枇杷呋喃(eriobofuran),枇杷佛林(loguatifolin)A,金丝桃甙(hyperoside)以及4个倍半萜甙:橙花叔醇-3-O-a-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nerolidol-3-O-a-L-rhamnopyranosyl-l2-β-D-glucopyranoside),橙花叔醇-3-O-a-L-吡喃鼠李糖基-14-a-L-吡喃鼠李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甙〔nerolidol-3-O-a-L-rhamnopyranosyl-(1-4)-a-L-rhamnopyranosyl-l2-β-D-glucopyranoside〕,橙花叔醇-3-O-a-L-吡喃鼠李糖基-14-a-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nerolidol-3-O-a-L-rhamnopyranosyl-(14)-a-L-rhamnopyranosyl-l6-β-D-glucopyranoside〕,橙花叔醇-3-O-a-L-吡喃鼠李糖基(14-a-L-吡喃鼠李糖基(12-[-a-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甙〕{nerolidol-3-O-a-L-rhamnopyranosyl-(14)-a-L-rhamnopyranosyll2-[a-L-rhamn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叶的氯仿提取物中含23---香豆酰委陵菜酸(23-trans-P-coumaroyltormentic acid)23--对香豆酰委陵菜酸(23-cis-P-coumaroyltormentic acid)3-O--咖啡酰委陵菜酸(3-O-trans-caffeoyltormentic acid)3-O---香豆酰救必应酸(3-O-trans-P-coumaroylrotundic acid)

13真伪鉴别

叶横切面:上表皮细胞扁方形,外被厚的角质层;下表皮有多数单细胞非腺毛,近主脉处多弯曲,有的折合成人字形;气孔不定式。栅栏组织3-4列细胞。海绵组织疏松。主脉维管束外韧型,近环状;中柱鞘纤维束排列成不连续的环,壁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主脉及叶肉中均散有粘液细胞,并含草酸钙方晶及族晶。

14种植技术

(一)、栽培技术:

用种子和嫁接繁殖。

1、种子繁殖:5-6月份种子成熟后,随采随播,条播或点播。播后覆土,盖草,浇水,保持湿润,1个月后发芽。培育1年后,于第2年春季移栽。

2、嫁接繁殖:用台湾枇杷、石楠苗等作砧木。多采用枝接,小砧木一般用切接或腹接,大砧木采用劈接或皮接,于3-6月嫁接。培育1-2年即可移栽定植。

(二)、田间管理:

每年施肥4次,第1次在2-3月份春梢抽生前;第2次在3月底至4月上旬果实膨大期;第3次在6月份采果后至夏梢抽生前;第4次在10月份开花前施用。肥料氮、磷、钾比例是4:2.5:3。春、夏季还须注意修剪。 病虫害防治:

灰斑病,为害叶和果实,要及时清除被害叶及果实并烧毁,注意通风透光。枇杷黄毛虫幼虫为害枝梢嫩叶,发生期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15供需情况
16药典标准

2015年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批把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的干燥叶。全年均可采收,晒至七、成干时,扎成小把,再晒干。

【性状】本品呈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30cm,宽49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密被黄色绒毛,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侧脉羽状;叶柄极短,棕黄色绒毛。革质而脆,易折断。气微,味微苦。

【鉴别】(1)本品横切面:上表皮细胞扁方形,外被厚角质层;下表皮有多数单细胞非腺毛,常弯曲,近主脉处多弯成人字形,气孔可见。栅栏组织为34列细胞,海绵组织疏松,均含草酸钙方晶和簇晶。主脉维管束外韧型,近环状;束鞘纤维束排列成不连续的环,壁木化,其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薄壁组织中散有黏液细胞,并含草酸钙方晶。

(2)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枇杷叶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熊果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5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 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9.0%(通则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8.0%

【含量测定】照髙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甲醇-0.5%醋酸铵溶液(671221)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理论板数按熊果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齐墩果酸对照品、熊果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醇制成每1ml含齐墩果酸50µg、熊果酸0.2mg的混合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粗粉约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乙醇5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加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齐墩果酸(C38H48O3)和熊果酸(C30H48O3)的总量不得少于0.70%

饮片

【炮制】枇杷叶 除去绒毛,用水喷润,切丝,干燥。

本品呈丝条状。表面灰绿色、黄棕色或红棕色,较光滑。下表面可见绒毛,主脉突出。革质而脆。气微,味微苦。

【检查】水分 同药材,不得过10.0%

总灰分 同药材,不得过7.0%

【浸出物】同药材,不得少于16.0%

【鉴别】(除横切面外)【含量测定】同药材。

蜜枇杷叶 取枇杷叶丝,照蜜炙法(通则0213)炒至不粘手。

100kg枇杷叶丝,用炼蜜20kg

本品形如枇杷叶丝,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微显光泽,略带黏性。具蜜香气,味微甜。

【检查】水分 同药材,不得过10.0%

总灰分 同药材,不得过7.0%

【鉴别】(除横切面外)【含量测定】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肺止咳,降逆止呕。用于肺热咳嗽,气逆喘急,胃热呕逆,烦热口渴。

【用法与用量】610g

【贮藏】置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