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 品种:
化橘红
- 1别名
中文名:化橘红
英文名:Tangerine Peel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itrus reticulata Blanco
别名:
橘红、芸皮、芸红。
- 2概述
本品为芸香科柑橘属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外层果皮。《药品化义》记载:“化橘红,辛能横行散结,苦能直行下降,为利气要药。盖治痰须理气,气利痰自愈,故用入肺脾,主一切痰病,功居诸痰药之上。佐竹茹以疗热呃,助青皮以导滞气,同苍术、厚朴平胃中之实,合葱白、麻黄表寒湿之邪,消谷气,解酒毒,止呕吐,开胸膈痞塞,能推陈致新,皆辛散苦降之力也。《本经逢原》称:“化橘红专主肺寒咳嗽多痰,虚损方多用之,然久嗽气泄,又非所宜。”《医林纂要》谓:“化橘红专入于肺,兼以发表。去皮内之白,更轻虚上浮,亦去肺邪耳。”
- 3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浙江、江苏、福建、四川、广西、江西、广东、湖南等地。
- 4形态特征
橘;常绿小乔木或灌木,高3-4m。枝细,多有刺。叶互生;叶柄长0.5-1.5cm,有窄翼,顶端有关节;叶片披针形或椭圆形,长4-llcm,宽1.5-4cm,先端渐尖微凹,基部楔形,全缘或为波状,具不明显的钝锯齿,有半透明油点。花单生或数朵丛生于枝端或叶腋;花萼杯状,5裂;花瓣5,白色或带淡红色,开时向上反卷;雄蕊15-30,长短不一,花丝常3-5个连合成组;雌蕊1,子房圆形,柱头头状。柑果近圆形或扁圆形,横径4-7cm,果皮薄而宽,容易剥离,囊瓣7-12,汁胞柔软多汁。种子卵圆形,白色,一端尖,数粒至数十粒或无。花期3-4月,果期10-12月。
- 5生态环境
栽培于丘陵、低山地带、江河湖泊沿岸或平原。
- 6生物学特性
- 7生长习性
- 8生长周期
一年生。
- 9采收加工
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后采摘,削取外支果皮,晒干或阴干。
炮制:
化橘红:拣去杂质,刷净,用时折碎。
盐化橘红:取净化橘红用盐开水均匀喷洒,使其吸收,晾干。(每化橘红100斤,用食盐2斤,温开水适量化开澄清)。
蜜化橘红:将化橘红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时,加入蜂蜜拌匀,再炒至略带焦黄色,取出,晾干。(每化橘红100斤,用蜂蜜25斤)。
- 10储藏养护
- 11形状规格
呈长条形或不规则薄片状,边缘皱缩卷同,厚约0.2mm。外表面黄棕色或橙红色,具光泽,密布点状凹下或凸起的油点,俗称“棕眼”,内表面黄白色,亦有明显的油点,对光照视透明。质脆易啐。气芳香,味微苦、辛。以皮薄、片大、色红、油润者为佳。
- 12性味功能
辛,苦,温。归膀胱,小肠,肺,脾,大肠,胃经。具有散寒燥湿,理气化痰,宽中健胃功效。治于风寒咳嗽,痰多气逆,恶心呕吐,胸脘痞胀等症。
- 13真伪鉴别
1、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增厚,气孔类圆形,直径18~26μm,副卫细胞不清晰;侧面观外被角质层,径向壁的外侧增厚。油室碎片的外围薄壁细胞壁微增厚。
2、取本品粉末0.3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浓缩至 1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醋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 为展开剂,展开约3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醋酸乙酯-甲酸-水(20:10:1:1) 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至约8cm,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陈皮、化橘红、化化橘红是200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的三种不同中药。
橘皮与化橘红同来源于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a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因二者加工不同分为陈皮与化橘红。橘成熟时采摘,剥取果皮,阴干称为陈皮或橘皮。橘成熟时采摘,剥取果皮,去掉橘皮内部白色部分后,晒干称为化橘红。橘皮去白留红者为化橘红。 化化橘红来源于芸香科植物化州柚Citru grandis Osbeck var.tomento a Hort或柚Citrus grandis Osbeck的干燥未成熟外果皮。前者习称“毛化橘红”,后者习称“光七爪”。
陈皮入药历史悠久,橘皮疗气大胜,以东橘为好,西江者不如,须陈久才为良,故习称陈皮。
橘皮以色红日久者为佳,故曰红皮、陈皮,去白者曰化橘红。
化化橘红,外皮淡红色,内腹皮白色,周身亦有猪鬃皮,此种皆柚皮,亦能消痰。又一种为世所重,每个五片如爪,中用化州印,名五爪化橘红,亦柚皮所制,较掌片为佳。”现商品化化橘红以毛化橘红(原植物为化州柚)为正品,光化橘红(原植物为柚)也作化化橘红入药。李时珍曰:“橘皮纹细色红而薄,内多筋脉,其味苦辛,柚皮最厚而虚,纹更粗,色黄,内多膜无筋,其味甘多辛少,但以此别之,即不差矣。” 可见古代本草就指出橘有多种不同品种。
三者在功效上也不尽相同。《本草纲目》:橘皮“和中理胃药则留白,下气消痰药则去白” ;“化橘红温燥之性胜于橘皮,并兼发表散寒,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者用之为宜”。化化橘红无发散之性,兼能消食,咳嗽痰多又兼食积或消化不良者用之较宜。:“柚子皮厚,味甘不如橘皮,味 辛而苦,其肉亦如橘,有甘有酸”。李时珍曰:“橘皮性温,柑、柚皮性冷,不可不知”。寇宗爽曰:“本草橘柚一条,盖误传也,后世不知,以柚皮作化橘红,是贻无穷之患也。此乃六陈之一,天下日用所须”。《中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收载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化州柚或柚的干燥未成熟外果皮。1985年版及1990年版一部收载化橘红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未单独收载化化橘红。至1995年版,才将化化橘红与化橘红分别收载。另外,1995年版以后的《中国药典》化化橘红和化橘红性味与功效主治完全一致,这也是造成化化橘红与化橘红临床使用混乱的原因之一。由此可见,历代本草在陈皮(橘皮)、化橘红、化化橘红的性状及使用上均有区别,将此三者混用是为不妥。
- 14种植技术
- 15供需情况
- 16药典标准
2015年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橘Citrus reticulate Blanco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外层果皮。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后采收,用刀削下外果皮,晒干或阴干。
【性状】本品呈长条形或不规则薄片状,边缘皱缩向内卷曲。外表面黄棕色或橙红色,存放后呈棕褐色,密布黄白色突起或凹下的油室。内表面黄白色,密布凹下透光小圆点。质脆易碎。气芳香,味微苦、麻。
【鉴别】(1)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果皮表皮细胞表面观多角形、类方形或长方形,垂周壁增厚,气孔类圆形,直径18〜26µm,副卫细胞不清晰;侧面观外被角质层,径向壁的外侧增厚。油室碎片的外围薄壁细胞壁微增厚。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
(2)取本品粉末0.3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20分钟,滤过,取滤液5ml,浓缩至l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µ1,分别点于同一用0.5%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为展开剂,展开约3cm,取出,晾干,再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酸-水(20:10:1: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至约8cm,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査】水分 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 不得过5.0%(通则2302)。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焼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40:6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4mn。理论板数按橙皮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橙皮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lml含60µ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2g,精密称定,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转移至50ml量瓶中,用少量甲醇分次洗涤容器和残渣,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橙皮苷(C28H34O15)不得少于1.7%。
饮片
【炮制】除去杂质,切碎。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理气宽中,燥湿化痰。用于咳嗽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
【用法与用量】3〜1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注:栽培变种主要有大红袍Citrus reticulate‘Dahongpao’、福橘Citrus reticulate‘Tanger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