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档案 1070

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字母:
不选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类别:
不选 根及根茎类 动物类 矿石类 其它加工类 果实种子类 全草类 花类 叶类 树皮类 藤木类 树脂类 菌藻类
品种:
白豆蔻
展开

白豆蔻

1别名

壳寇、白寇、百寇、叩仁

2概述

本品为常用中药。商品主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和爪哇白豆蔻的干燥果实,用时去果皮。

白豆蔻始载于宋《开宝本草》:"白豆蔻,出伽古罗国,呼为多骨,其草形如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经冬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葡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以后,如《图经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均有收录,但所附的图多不是砂仁属(Amomum)、而是花序顶生的山姜属(Alpinia)植物,或如《植物名实图考》(豆蔻)为草果药(Hedychium spicatum Ham. ex Smith)。又据苏颂说:"今广州、宣州亦有之,不及番舶来者佳"。均说明古时豆蔻有二类,一为进口者,即本文的白豆蔻,另一为国产者,即今之草豆蔻。上述本草的植物描述或所绘的图多依据后者。

3产地分布
分布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斯里兰卡、危地马拉以及南美洲等地。现我国海南岛和云南南部地区栽培。药材主产越南、泰国等地。白豆蔻Fructus Amomi kravanh从柬埔寨及泰国进口,销全国。爪哇白豆蔻Fructus Amomi compacti从印度尼西亚进口,销全国。
4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姜,有根状茎和地上茎。根状茎横生于土中。有明显的节,每节有潜伏芽,是萌发花和地上直立茎的部位;植株高1.5-2米,基部茎节缩短肥大呈头状,紫红色;叶互生,叶片被针形,全缘呈波状,叶面光滑,叶鞘紧抱茎,茎基部的叶鞘呈红色;穗状花序纺锤形,从根茎上的潜伏芽发育而成,每一花序上有7-40朵花,花冠黄色,大唇瓣中间黄色,间有紫色彩条;蒴果近圆形,果皮白色,具三棱,顶端微紫,成熟时一般不开裂,内有种子多数,成熟时种子黑褐色,极芳香,全年开花,盛花期3月至4月。果熟期7月至8月。

5生态环境
生于沟谷或林下阴湿处。我国多载于疏林或荫棚下。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现我国海南岛和云南南部地区栽培。
6生物学特性

1、白豆蔻(开宝本草) 豆蔻(名医别录)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姜科Zingiberaceae 多年生草本,高约2m。根茎粗壮,棕红色。叶二列;叶鞘边缘薄纸质,具棕黄色长柔毛;叶舌圆形,长3-5mm,被粗长柔毛;几无叶柄;叶片狭椭圆形或披针形,长40-60cm,宽5-9cm,先端尾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花序2-多个从茎基处抽出,长7-14cm,径3-4.5cm,椭圆形或卵形;总苞片宽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3cm,宽1-1.8cm,膜质或薄纸质,麦杆黄色,被柔毛,外表面有20-30条凹入的纵细条纹;花着生于苞片的腋内;花萼管状,长约1.2cm,先端常膨大,3齿裂,被细柔毛;花冠管略长于花萼管,裂片3,白色,椭圆形;唇瓣椭圆形,长约2cm,宽约1cm,勺状,白色,中肋处稍加厚,黄色,先端钝圆,2浅裂;雄蕊1,长约6mm,花药宽椭圆形,长约3mm,药隔附属体3裂;子房下位,被柔毛,具二枚棒状附属体,花柱1,细长,柱头杯状,先端具缘毛。蒴果黄白色或略带污红色,球形,略呈三棱形,径1.5-1.8cm,易开裂。种子团3瓣,每瓣有种子7-10粒;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径约3-4mm,暗棕色,气味芳香而辛凉。花期4-5月,果期7-8月。生于山沟阴湿处,我国多栽培于树荫下。原产于柬埔寨和泰国。我国广东省的海南岛、云南和广西现有栽培。

2、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 (A. Cardamomum auct. Non L.)-姜科Zingiberaceae 多年生丛生草本,高1.4-1.7m。根茎匍匐,粗壮。叶二列;叶鞘边缘纸质或膜质,无毛;叶舌先端圆形,长1-3mm,无毛;几无叶柄;叶片披针形,长25-40cm,宽3.5-5.5cm,先端尾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花序从根茎上抽出,常半掩于土中;花序倒卵形至倒锥形,长3-7cm,径2.5-4.5cm,土黄色,先端圆形至平截;苞片椭圆形,长1.8-2.5cm,宽8-16mm,纸质,边缘较薄,有疏长柔毛,表面有内凹的纵细脉10-15条,先端钝;花着生于苞腋,长约3.5cm;小苞片白色,管状,先端2-3浅裂;萼管状,长1.2-1.5cm,白色,外被微毛,先端3齿裂;花冠管较萼管略长,白色,裂片3,狭椭圆形,长0.8-1.2cm,宽3-5mm;唇瓣长圆形至倒卵形,白色,长1.2cm,宽8mm,先端圆形或近平截,2浅裂,中肋略加厚,有2条紫红色条纹,先端常呈橘黄色;雄蕊1,药隔附属体3裂;子房下位,被毛。蒴果土黄色或间有棕红色,近球形,有三棱,径1.2-1.4cm,被柔毛,先端钝尖,花被宿存。种子多角形,棕红色,芳香。花期全年,花盛期4-6月,果期7-8月。

7生长习性
适宜在年平均温度22-23℃,耐寒能力较差。若遇4℃以下的低温,则叶片发生轻度寒害,0℃时则地上部分全部死亡,花期对温度反应较敏感,日平均气温低于20℃,则花一般不开放。要求充沛的雨量,一般年降雨量在1500毫米以上。要求全天散射光和一定的郁闭度,幼苗期郁闭度为85%,随着苗群的生长,郁闭度逐渐减少,为了促进花芽形成,一般控制在60%-70%为宜。要求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砂壤土。腐殖质含量低的黏土和容易积水的地方,易引起烂根,不宜种植。
8生长周期

多年生草本。


年需求量:

约3000吨。

9采收加工

多于7-8月间果实即将黄熟但未开裂时采集果穗,去净残留的花被和果柄后晒干;或再用硫黄熏制漂白,使果皮呈黄白色。

炮制:

拣净杂质,筛去皮屑,打碎,或剥去果壳,取仁打碎用。《纲目》:"白豆蔻入药去皮炒用。"白豆莞仁 系白豆蔻除去果壳之种仁,用时打碎,亦称"白蔻仁","豆蔻仁"。净仁入药,行气化湿、暖止呕之为较果实或果壳为强。白豆蔻壳 剥取白豆蔻后的果壳,亦称"白蔻壳"、"豆蔻壳"。功用同白蔻仁,但力较弱。

10储藏养护
置阴凉干燥处。
11形状规格

果实类球形,直径0.8-1.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有浅棕色绒毛。果皮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白豆蔻 呈类球形,直径1.2-1.8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色。具3条钝棱,有多数纵向脉纹,顶端有凸起的柱基,基部有圆形果柄痕,两端均有棕色绒毛。果皮薄,内分3室,每室有种子7-10粒,纵向排成2-3行,易散碎。种子不规则多面形,背而略隆起,直径0.3-0.4,外被类白色膜状假种皮,腹面一端有一圆形凹点(种脐)。气芳香,味辛、凉。

爪哇白豆蔻 呈类球形,具三钝棱。直径0.8-1.2cm,每一棱上的隆起线(维管束)较白豆蔻明显。果皮木质,无光泽。果实3室,每室有种子2-4枚,形状与白豆蔻相同。

以粒大饱满、果皮薄而完整,气味浓者为佳。商品白豆蔻为进口货,分原豆蔻和印尼白蔻。

12性味功能

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主治:行气,暖胃,消食,宽中。治消化系统肿瘤。用于胃痛、腹胀、脘闷噫气、吐逆反胃、消化不良等症。用量2-5g。 

化学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其中有d-龙脑、d-樟脑、草烯及其环氧化物、1,8-桉叶素、α-及δ-松油烯、α-及β-蒎烯、石竹烯、月桂烯、桃金娘醛、葛缕酮、松油烯-4-醇、香桧烯等。

药理作用:

豆蔻油极不稳定,易丧失其特有之香味,一般可作成芳香酊或醑剂。种子应在临用前方可磨碎,有良好的芳香健胃作用。其挥发油对豚鼠实验性结核,能增强小剂量链霉素的作用。

13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白豆蔻 果实类球形,直径1.2-1.7cm;表面乳白色至淡黄色,具浅纵槽纹3条及不显著的钝棱线3条,纵槽纹间有纵的隆起线(维管束)5条,顶端有凸起的柱基,中央呈空洞状,基部有稍凸起的圆形果柄痕,柱基及果柄痕的周围均有棕色绒毛。果皮木质而脆,易裂开,内表面色淡有光泽,可见凹入的维管束纹理。果实3室,中轴胎座,每室有种子7-10粒,纵向排列于中轴胎座上。种子呈不规则多面形,背面稍隆起,直径3-4mm,外被类白色膜状假种皮。种皮灰棕色,表面有细致的波纹;种脐呈圆形的凹点,位于腹面的一端。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爪哇白豆蔻 蒴果类球形,具三钝棱,直径0.8-1.2cm;每一棱上的隆起线(维管束)较白豆蔻明显;果皮木质,无光泽;果实3室,每室有种子2-4枚。(照片2)种子形状同白豆蔻

另外:小白豆蔻(Fructus Cardamomi,又名三角蔻或印度豆蔻)的原植物为Elettaria cardamomum MatonE. Major Smith,主产于斯里兰卡,印尼,印度南部的马拉巴(Malabar)海岸。药用其成熟的果实。该二种植物与白豆蔻、爪哇白豆蔻的区别在于花序显著伸长,花排列稀疏;药隔先端无附属体;果实长卵圆形、长1-2cm,径1-1.5cm,具三钝棱,表面淡棕色至灰白色和细密的纵纹,果皮质韧,不易开裂,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入的果柄痕。气芳香,味辣微苦。种子呈长卵形或3-4面形,长3-4mm,厚约3mm;表面淡橙色或暗红棕色,背面微凸起,腹面有沟纹,外被无色薄膜状假种皮,断面白色。气芳香而峻烈,味辣微苦。果皮横切面可见中果皮细胞有的含棕色树脂块,维管束外侧有纤维群,纤维直径12-20靘,壁较厚。种子横切面可见种皮表皮细胞1列,长圆形或长方形,长50-80靘,宽40-50靘,色素细胞1列,扁平薄壁;油细胞1列,呈长方形,切向180-240靘,径向60-80靘;内种皮为1列长方形石细胞,长50-60靘,宽约40靘,径向延长,内侧壁及侧壁极厚,胞腔在外侧极小,内含氧化硅团质块。本品多用于消食驱风、芳香兴奋剂、矫味剂等。制剂有小豆蔻酊、复方小豆蔻酊、芳香散等。

14种植技术

爪哇白豆蔻为姜科植物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SOland ex Maton),其干燥成熟果实入药为豆蔻,又称白蔻、白豆寇。具有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的功效。爪哇白豆寇原产印度尼西亚热带雨林,我国药用豆寇过去一直靠进口。自60年代开始引种试种成功后,填补了我国豆寇种源的空白,目前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有较大面积栽培。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育苗地要靠近水源、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作苗床。通过翻耕土壤,施足基肥,清除草根石块、细碎土块后,施腐熟牛栏粪或堆肥作基肥,畦宽0.8-1米,沟宽40厘米。种植地宜选择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地中下部援坡地,具有一定数量的常绿阔叶树,冬季寒流影响较小,坡向为东南向,两面有山或三面环山的山沟或水边不易冲刷的地方,腐殖质丰富的砂壤土。按1.5-2米行距翻耕土地,结合整地,砍去杂草树木,挖去树根,开穴,穴的规格为50厘米 X 50厘米 X 30厘米。施基肥,在坡地上开排水沟,以防积水和冲刷。缺少荫蔽树的地方,先种速生树。

2、繁殖方法 用种子和分株繁殖。

(1)种子繁殖 一般选取8月初至9月随收随播种,播种前催芽,如种子量少,可用种子4倍的湿沙混合后置于盆中,经常保持湿润,在30-35℃气温下,一般10多天即可出芽点,此时取出播种。按行距10-15厘米开沟条播,播种后覆土0.5厘米,床面盖草,20-30天开始出土,从播种到齐苗需40-60天。当幼苗出现2-3片叶时,进行间苗或移床,促进叶片加速增加,至5-7片叶时,植株开始分蘖,苗高30厘米左右可出圃定植。定植株行距1米X1.5-2米。每穴栽种子苗2-3株,不要栽得过深,以免影响发根抽笋。裁后压实,淋定根水。

(2)分株繁殖 在田间选择健壮高产的植株,剪取其根状茎,每一根茎上具有2-3个地上茎。一般生长茂盛的二年生株丛,可取8-10小丛作种苗用,随挖取随种。

3、田间管理

(1)遮荫 幼苗出土时,将盖草轻轻拨至行间,以利出苗,出苗时要搭设荫棚,以防止烈日暴晒。

(2)除草、割枯苗 定植后封行前,及时拔除杂草,注意不要伤幼茎和须根。收果后,及时除去枯、弱、病残株。密度过大的,多剪一些弱苗。

(3)追肥、培土 定植初期和初出果后,应重施人粪尿或硫酸铵水溶液,以促进苗群生长。进入开花结果期,应施氮、磷、钾全肥,并配合施土杂肥、火烧土等。也可在结果期用2%过磷酸钙水溶液作根外追肥,以促苗促花,增大果实,提高结果率。爪哇白豆蔻为浅根系植物,须根多,常散生在土表,在秋冬施肥后进行培土,但不宜过厚,以免妨碍花芽抽出。

(4)灌溉排水 高温干旱会引起叶片卷缩、萎黄、植株生长纤弱;若花期遇干旱,则花序早衰,开花少,花粉和柱头黏液也少,造成授粉不稔或幼果干死,此时要及时灌溉或喷洒,增加空气湿度。雨季要修好排水沟,以免积水引起烂根烂花。

(5)调节郁闭度 育苗阶段要求80%-85%郁闭度,开花结果阶段,则要求70%的郁闭度,入冬时可增加到80%。

(6)人工授粉 爪哇白豆蔻花朵结构特殊,不易进行自花传粉或异花授粉,故需人工辅助授粉。在正常气候下,上午7点以后开花,8点后陆续散粉,10点花粉达到成熟,故人工授粉应在每天8-12时进行为宜。具体方法是用竹签挑起花粉涂在漏斗状的柱头上即可,花粉多时挑1朵花的花粉可授2-3朵花。

留种技术

选择优良品种,植株生长健壮、果粒大、种子饱满、无病虫害的植株作母株。一般在7-8月上旬,果实呈淡黄色,种子质硬,呈深褐色时采收。作种用的果实不宜烈日下暴晒和久藏,以免失去发芽力。脱去果壳,选取充分成熟、饱满、粒大的种子作种。若翌年春播,需将种子藏于潮湿沙中,放在凉爽的地方。

病虫防治: 

(1)猝倒病 在高温多雨季节,苗圃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时,导致直立茎倒伏,最后整丛腐烂。防治方法:①可在播种前用退菌特进行土壤消毒;②出苗后用1:1:120倍的波尔多液预防,每10天喷1次,并注意排水。

(2)烂花烂果病 高温多雨季节,为害花序基部、果和果实。防治方法:选地势高燥的地块种植,并注意排水。

15供需情况
16药典标准

2005年版 药典标准:

来源:本品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按产地不同分为"原豆蔻"和"印尼豆蔻"。

性状:原豆蔻 呈类球形,直径1.2-1.8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3条较深的纵向槽纹,顶端有突起的柱基,基部有凹下的果柄痕,两端均具浅棕色绒毛。果皮体轻,质脆,易纵向裂开,内分3室,每室含种子约10粒;种子呈不规则多面体,背面略隆起,直径3-4mm,表面暗棕色,有皱纹,并被有残留的假种皮。气芳香,味辛凉略似樟脑。

印尼白蔻 个略小。表面黄白色,有的微显紫棕色。果皮较薄,种子瘦瘪。气味较弱。

鉴别: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挥发油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桉油精对照品溶液(必要时可以分别加乙醇适量稀释),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立即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杂质 原豆蔻不得过1%;印尼白蔻不得过2%(附录IX A)。

水分 照水分测定法(附录IX H第二法)测定,原豆蔻不得过11.0%;印尼白蔻不得过12.0%。

含量测定:挥发油 取豆蔻仁适量,捣碎后称取30-50g,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测定。

原豆蔻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5.0%(ml/g);印尼白蔻仁不得少于4.0%(ml/g)。

桉油精 照气相色谱法(附录VI 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甲基硅橡胶(SE-54)为固定相。涂布浓度10%,柱温110℃,理论板数按桉油精峰计算应不低于1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桉油精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正己烷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豆蔻仁粉末(过三号筛)约5g,精密称定,置圆底烧瓶中,加水200ml,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至刻度3ml,再加正己烷2-3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微沸,并保持2小时,放冷,分取正己烷液,通过铺有无水硫酸钠约1g的漏斗滤过,滤液置5ml量瓶中,挥发油测定器内壁用正己烷少量洗涤,洗液并入同一量瓶中,用正己烷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μ1,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豆蔻仁含桉油精(C10H18O)不得少于3.0%。

炮制: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用法与用量:3-6g,入煎剂宜后下。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2010年版 药典标准:

【鉴别】(2)取[含量测定]项下的挥发油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桉油精对照品适量,加正己烷制成每1ml含2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必要时可分别加乙醇适量稀释)。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15:5: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立即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