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 品种:
闹羊花
- 1别名
中文名:闹羊花
英文名:Flos Rhododendri Mollis(Chinese Azalea Flower)
别名:
玉枝、羊不吃草、羊踯躅花、踯躅花、惊羊花、老虎花、石棠花、黄喇叭花、闹阳花、豹狗花、黄蛇豹花、三钱三、一杯倒、一杯醉、苗杜鹃花、闷头花、雷公花 。
- 2概述
本品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羊踯躅的花。陶弘景曰:"羊踯躅,近道诸山皆有之。花苗似鹿葱。羊误食其叶,踯躅而死,故以为名。不可近眼。"《蜀本草》述:"《图经》云,羊踯躅树生,高二尺,叶似桃叶,花黄似瓜花。三月、四月采花,日干。今所在有之。"《纲目》载:"羊踯躅,韩保升所说似桃叶者最的。其花五出,蕊瓣皆黄,气味皆恶。苏颂所谓深红色者,即山石榴,名红踯躅者,无毒,与此别类。"
- 3产地分布
本品主产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河南、安徽等地。
- 4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高1-2m。老枝光滑,无毛,褐色,幼枝有短柔毛及刚毛。花芽卵圆形,鳞片9-12片,阔卵形。单叶互生;叶柄短,长2-6mm;叶片纸质,常簇生于枝顶,椭圆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长6-15cm,宽3-6cm,先端钝,具短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睫毛,两面密被灰白色柔毛。花多数排列成短总状伞形花序,顶生,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花萼小,5裂,半圆形,宿存,被稀疏细毛;花冠宽钟状,金黄色,先端5裂,裂片椭圆形至卵形,上面1片较大,有淡绿色斑点;雄蕊5,与花冠等长或稍伸出花冠外,花药孔裂;雌蕊1,子房上位,5室,外被灰色长毛,花柱细长,无毛长于雄蕊,柱头头状。蒴果长椭圆形,长达2.5cm,熟时深褐色,具细柔毛和疏刚毛,胞间开裂。种子多数,细小,灰棕色,扁卵形,边缘有薄膜翅。花期4-5月,果期6-8月。
- 5生态环境
生于丘陵山坡、石缝、灌丛或草丛中。
- 6生物学特性
喜空气湿润而冷凉的环境,中山和低山区都能生长。土壤以排水良好而稍带酸性的黄色夹沙土或腐殖质上较好。
- 7生长习性
- 常见于山坡、石缝、灌丛中。
- 8生长周期
一年生。
- 9采收加工
4-5月间花开时选择晴天采收,立即晒干。
- 10储藏养护
- 置干燥处,防潮。
- 11形状规格
花多皱缩。花梗灰白色,长短不等。花萼5裂,边缘有较长的细毛。花冠钟状,长至3cm,5裂,顶端卷折,表面疏生短柔毛,灰黄色至黄褐色。雄蕊较花冠为长,弯曲,露出花冠外,花药棕黄色,2室,孔裂。商品不带子房,花等及花梗也常除去。气微。味微苦。
以花灰黄色、不霉、无其他。- 12性味功能
辛,性温,有毒。归肝经。具有祛风除湿,定痛,杀虫功效。主治风湿痹痛,偏正头痛,跌扑肿痛,龋齿疼痛,皮肤顽癣,疥疮等症状。
化学成分:花含梫木毒素即木藜芦毒素Ⅰ或杜鹃花毒素(andromedotoxin,grayanotoxin Ⅰ,rhodofoxin),石楠素(ericol-in)[1],羊踯躅素(rhodomollein)Ⅲ、日本杜鹃素Ⅲ即日本羊踯躅素Ⅲ、闹羊花毒素Ⅲ或八厘麻毒素(rhodojaponin Ⅲ)[2],木藜芦毒素Ⅲ(grayanotoxin Ⅲ)及山月桂萜醇(kalmanol)。
药理作用:镇痛作用,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抗菌和杀虫作用。
- 13真伪鉴别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黄棕色。
①花粉粒四面体形,直径58-97μm,具3个萌发孔。
②花萼非腺毛由多细胞组成,交叉排列成数列,直径29-68μm
③花冠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0-20μm,长可达400μm以上,壁薄,有的可见壁疣
④花粉囊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类圆形,直径13-31μm,排列整齐而紧密,壁稍增厚,有的纹孔明显,细胞内含黄棕色物质
⑤花冠表皮细胞长方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6-78μm,呈波状弯曲。
应用鉴别:
1、闹羊花与洋金花:二者均辛、温,有毒,能祛风除湿,活络定痛。然闹羊花可去癣,杀虫、截疟,洋金花能平喘、抗痫、治疮。主要功效相同,兼长各异。
2、闹羊花和豨莶草 均能祛风除湿,活络止痛,闹羊花性温,用治寒痹,豨莶草性寒,用治热痹,功效虽同,寒热有异。
- 14种植技术
(一)、栽培技术:用种子和扦插繁殖。
1、种子繁殖,育苗移栽;3-4月播种于盆钵至第2年2-3月,移栽于苗床,按行株距各约12cm栽1株。扯草、追肥2次,培育2-3年移栽。
2、扦插繁殖:在4-5月开花时,摘去花朵,剪下枝梢,长6-10cm,作为插条。在苗床上按12cm行株距扦插,注意扯草、施肥。培育2-3年移栽,在4-5月进行,按行株距各约65cm开窝栽种,每窝1株。
(二)、田间管理:
在封林前,3、6、11月中耕除草,并在3、11月追施人畜粪水1次,封林后,只在每年3、11月中耕除草追肥1次
- 15供需情况
- 16药典标准
- 2015年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杜鹃花科植物羊踯躅Rhododendron molle G.Don的干燥花。四、五月花初开时采收,阴干或晒干。
【性状】本品数朵花簇生于一总柄上,多脱落为单朵;灰黄色至黄褐色,皱缩。花萼5裂,裂片半圆形至三角形,边缘有较长的细毛;花冠钟状,筒部较长,约至2.5cm,顶端卷折,5裂,花瓣宽卵形,先端钝或微凹;雄蕊5,花丝卷曲,等长或略长于花冠,中部以下有茸毛,花药红棕色,顶孔裂;雌蕊1,柱头头状;花梗长1~2.8cm,棕褐色,有短茸毛。气微,味微麻。
【鉴别】(1)本品粉末黄棕色。花粉粒四面体形,直径58~97µm,具3个萌发孔。花萼非腺毛由多细胞组成,交叉排成数列,直径29~68µm。花冠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0~20µm,长可达400µm以上,壁薄,有的可见壁疣。花粉囊表皮细胞类多角形或类圆形,直径13~31µm,排列整齐而紧密,壁稍增厚,有的纹孔明显,细胞内含有黄棕色物质。花冠表皮细胞长方形、类方形或不规则形,直径26~78µm,壁薄,呈波狀弯曲。
(2)取本品粉末1g,加水饱和的正丁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闹羊花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甲醇(5:4: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三氯化锑的三氯甲烷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査】水分 不得过13.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10.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4.0%(通则2302)。
【性味与归经】辛,温;有大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祛风除湿,散瘀定痛。用于风湿痹痛,偏正头痛,跌扑肿痛,顽癣。
【用法与用量】0.6~1.5g,浸酒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煎水洗。
【注意】不宜多服、久服;体虚者及孕妇禁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