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档案 722

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字母:
不选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类别:
不选 根及根茎类 动物类 矿石类 其它加工类 果实种子类 全草类 花类 叶类 树皮类 藤木类 树脂类 菌藻类
品种:
蛇莓
展开

蛇莓

1别名

中文名:蛇莓

英文名:Indian Mockstrawberrg Herb.

拉丁文名:Duchesnea indica (Andr.) Focke.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uchesnea indica(Andr.) Focke[Fragaria indica Andr.]


别名:

鸡冠果、野杨梅、蛇含草、蛇泡草、蛇盘草、麻蛇果、蛇藨、地莓、龙吐珠、九龙草、三爪龙、蛇蛋果、蛇皮藤、龙衔珠、小草莓、地杨梅、三叶藨、龙球草、蛇葡萄、蛇果藤、老蛇泡。

2概述
本品为蔷薇科蛇莓属植物蛇莓的全草。《蜀本草》载:"《图经》云,(蛇莓)生下湿处。茎端三叶,花黄子赤,若覆盆子, 根似败酱,二月、八月采根,四月、五月收子。所在有之。"《本草衍义》称:"蛇莓,今田野道傍,处处有之。附地生,叶如覆盆子,但光洁而小,微 有皱纹。花黄,比蒺藜花差大。春末夏初结红子如荔枝色。"《纲目》述:"蛇莓,就地引细蔓,节节生根,每枝三叶,叶有齿刻,四、五月开小黄花 ,五出,结果鲜红,状似覆盆,而面与蒂则不同也。其根甚细。《本草》用汁,当是取其 茎叶并根也。仇远《稗史》讹作蛇缪草,言有五叶、七叶者。又言,俗传食之能杀人亦不然 ,止发冷涎耳。"《植物名实图考》云:"蛇莓,南安入以茎叶捣敷疔疮,隐其名曰疔疮药,试之神效。 蛇莓多生阶砌下,结红实,色至鲜,故名以锦。虽为莓,然第供鸟雀蝼蚁耳。"
3产地分布

中国辽宁(辽宁亦有分布)以南各省区,长江流域地区都有分布。

从阿富汗东达日本,南达印度、印度尼西亚,在欧洲及美洲均有记录。

4形态特征
根茎短,粗壮。匍匐茎多数,长30-100cm,有柔毛,在节处生不定根。基生叶数个,茎生叶互生,均为三出复叶;叶柄长1-5cm,有 柔毛;托叶窄卵形到宽披针形,长5-8mm;小叶片具小叶柄,倒卵形至棱状长圆形,长2-3cm,宽1-3cm,先端钝,边缘有钝锯齿,两面均有柔毛或上 面无毛。花单生于叶腋;直径1.5-2.5cm;花梗长3-6cm,有柔毛;萼片5,卵形,长4-6mm,先端锐尖,外面有散生柔毛;副萼片5,倒卵形, 长5-8mm,比萼片长,先端常具3-5锯齿;花瓣5,倒卵形,长为5-10mm,黄色,先端圆钝;雄蕊20-30;心皮多数,离生;花托在果期膨大,海 绵质,鲜红色,有光泽,直径10-20mm,外面有长柔毛。瘦果卵形,长约1.5mm,光滑或具不明显突起,鲜时有光泽。花期6-8月。果期8-10月。
5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河岸、草地、潮湿的地方。
6生物学特性
性耐寒,喜生于阴湿环境,常生于沟边潮湿草地。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湿润的砂质壤土为好。
7生长习性
8生长周期
多年生草本。
9采收加工
6-11月采收全草,鲜用或晒干。
10储藏养护
11形状规格
全草多缠绕成团,被白色毛茸,具匍匐茎,叶互生。三出复叶,基生叶的叶柄长6-10cm,小叶多皱缩,完整者倒卵形,长1.5-4cm,宽1-3cm,基部 偏斜,边缘有钝齿,表面黄绿色,上面近无毛,下面被疏毛。花单生于叶腋,具长柄。聚合果棕红色,瘦果小,花萼宿存。气微,味微涩。
12性味功能

性味归经:

甘、苦,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消肿,解毒。治热病,惊痫,咳嗽,吐血,咽喉肿痛,痢疾,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汤火伤。

化 学成分:

全草含甲氧基去氢胆甾醇(methoxydehydrochlesterol),低聚缩合鞣质(lower condensedtannin),并没食子鞣质(ellagitannin),总蛋白,总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otal nonstructural carbonhydrate),没食子酸(gallic acid),已糖(hexose),戊糖(pentose),糖醛酸(uronic acid),蛋白质(protein),蛋白质鞣质多糖(protein tannic polysaccharide),酚性物质(phenolic substance),又含熊果酸(ursolic acid),委陵菜酸(tormentic acid),野蔷薇葡萄糖酯(rosamultin),刺梨甙(kajiichigoside)F,6-甲氧基柚皮素(6-methoxy naringenin),杜鹃素(farr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硬脂酸(stearic acid),白桦甙(betuloside),蛇莓并没食子甙(duchesellagiside)A、B,山柰酚-3-O-芸香糖甙 (kaempferol-3-O-rutinoside)及山柰酚-3-O-刺槐二糖甙(kaempferol-3-O-robinobioside)。

药理作用:

抗癌作用,抗菌作用,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对平滑肌的作用。

13真伪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类多角形,下表皮细胞略波状弯曲,垂周壁念珠状增厚。下表皮非腺毛及腺毛较上表皮为多,非腺毛单细胞,长166-900μm,基部直径 18-38μm,壁厚6-12μm,表面有螺状纹理;腺毛头部2细胞,直径25-32μm;柄部2-3细胞。气孔不定式或不等式,副卫细胞4-5个。叶肉 细胞有的含草酸钙簇晶。
14种植技术

(一)、栽培技术:用种子或分株繁殖。

播种在秋季进行,可播于露地苗床,亦可于室内盆播。其匍匐茎节处着土后可萌生新根形成新植株,将幼小新植株另行栽植即为分株,按30cm×30cm的行株距种植即可。

(二)、田间管理:

栽前应施足基肥,生长期每月追肥1次,旱季注意浇水。

15供需情况
16药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