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 品种:
薤白
- 1别名
薤根、大头菜子、野蒜、小独蒜、小蒜、宅蒜、薤白头。
- 2概述
- 3产地分布
小根蒜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湖北、贵州、云南、甘肃、江苏等地。
薤(《本经》)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药材主产东北、河北、江苏、湖北等地。
- 4形态特征
小根蒜为多年生草本,植株具辛辣葱蒜味。鳞茎近球形,外被白色鳞皮,直径1-1.5厘米。叶基生,数片,呈半圆柱状线形,中空,长15-40厘米,宽2-4毫米,上部扁平,腹部内凹。花茎由叶丛中抽出,单一,高25-60厘米。伞形花序顶生,近球形,内有肉质珠芽,花多朵密集;花被片6枚,粉红色,卵状长圆形或长卵形,长4-5毫米,背面脊部呈紫红色;雄蕊6,花丝向下稍扩大而连台;雌蕊l,子房上位,3室,具3棱,花柱细长,线形;雌、雄蕊均长于花被片。蒴果。花期6-8月,果期7-9月。
- 5生态环境
生于山坡、路旁、田野,荒地及耕地杂草丛中。
- 6生物学特性
- 7生长习性
- 8生长周期
多年生草本。
- 9采收加工
采收:
北方多于春季采收,南方多于夏、秋季采挖。连根拔起,除去茎叶及须根,洗净,用沸水煮透,晒干或烘干。
产地加工方法:
采挖后洗净泥土,去苗茎、须根,蒸至半熟或投入开水中煮至断面不发白心为度,取出晒干即可。煮的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过长则太熟,色发红,过短干后不透明。水煮则不易干燥和保管,且易腐烂,放久则变色发软,内部逐渐稀化,易霉变腐烂。用蒸的方法较好,蒸后及时晒干即可。
炮制:
薤白:拣去杂质,簸筛去须毛。
炒薤白:将净薤白入锅内,文火炒至外表呈现焦斑为度,取出放凉。
- 10储藏养护
置干燥处,防蛀、防生霉、变色。
- 11形状规格
本品鳞茎呈不规则卵圆形,似小蒜头样。高0.5-1.5cm,直径5-18mm,表面淡黄色或淡棕色,半透明。因加工程度不同,故颜色深浅不一。全体凹凸不平,有抽沟及皱纹。底部钝圆,有小突起的鳞茎盘,为须根着生处,顶端较尖而细,为连生茎苗处。有外包膜质白皮,白皮质软,易剥掉。质坚硬,角质样,断面黄白色。有蒜臭。味微辣。
本品以粒大匀称整齐,质坚,色黄白,半透明,无外层膜层,鳞叶,味辛者为佳。- 12性味功能
味辛、苦,性温。归肺、胃、大肠经。主治: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疼痛,痰饮咳喘,泄痢后重。
化学成分:
含大蒜氨酸、甲基大蒜氨酸、大蒜糖,另含挥发油和脂肪酸,油中含多种含硫化合物,如二烯丙基硫、二烯丙基二硫。
- 13真伪鉴别
药材鉴定:
干燥鳞茎,呈不规则的卵圆形,大小不一,长1-1.5厘米,直径0.8-1.8厘米,上部有茎痕;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半透明,有纵沟与皱纹,或有数层膜质鳞片包被,揉之易脱。质坚硬,角质,不易破碎,断面黄白色。有蒜臭,味微辣。以个大、质坚、饱满、黄白色、半透明、不带花茎者为佳。主产东北、河北、江苏、湖北等地。除小根蒜及薤的鳞茎作薤白使用外,尚有山东产的密花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var.uratense(Franch.) Ariy-Shaw; 东北产的长梗薤白A.nerinifolium Bak.;新疆产的天蓝小根蒜A.coeruleum Pall. 的鳞茎在少数地区亦作薤白使用。
伪品:
江苏个别地区发现的伪品为同科植物绵枣儿Scillasinensis (Lour.) Merr.的鳞茎。呈压扁的长卵形,高2-3cm,直径5-15mm。顶端渐尖,残留叶基,基部鳞茎盘明显,残留黄白色或棕色须根或须根痕。有的鳞茎外部为数层膜质鳞叶。内部为棕黄色半透明的鳞片,有抽沟及皱纹。气微,味微辣。共性状及功效与薤白不同,不能混用。
- 14种植技术
- 15供需情况
- 16药典标准
2015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小根蒜Allium macrostemon Bge.或薤Allium chinense G.Don的干燥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须根,蒸透或置沸水中烫透,晒干。
【性状】小根蒜 呈不规则卵圆形,高0.5~1.5cm,直径0.5~1.8cm。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皱缩,半透明,有类白色膜质鳞片包被,底部有突起的鳞茎盘。质硬,角质样。有蒜臭,味微辣。
薤:呈略扁的长卵形,高1~3cm,直径0.3~1.2cm。表面淡黄棕色或棕褐色,具浅纵皱纹。质较软,断面可见鳞叶2~3层。嚼之粘牙。
【鉴别】(1)小根蒜 粉末黄白色。较老的鳞叶外表皮细胞,细胞壁稍连珠状增厚。鳞叶内表皮细胞呈类长方形,长68~197μm,宽29~76μm,细胞排列紧密。草酸钙柱晶多见,长(7)~17~29μm。气孔少见,多为不定式,副卫细胞4个。螺纹导管直径12~17μm。
薤 鳞叶外表皮细胞,细胞壁无明显增厚。鳞叶内表皮细胞较大,长258~668µm。
(2)取本品粉末4g,加正己烷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正己烷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薤白对照药材4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 不得过10.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 不得过5.0%(通则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5%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30.0%。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心、肺、胃、大肠经。
【功能与主治】通阳散结,行气导滞。用于胸痹心痛,脘腹痞满胀痛,泻痢后重。
【用法与用量】5~10g。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