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档案 122

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字母:
不选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类别:
不选 根及根茎类 动物类 矿石类 其它加工类 果实种子类 全草类 花类 叶类 树皮类 藤木类 树脂类 菌藻类
品种:
葛根
展开

葛根

1别名

葛条,甘葛,葛藤。

2概述

本品为豆科属植物野葛或甘葛藤的块根。始出《神农本草经》。陶弘景曰:“葛根,人皆蒸食之,当取入土深大者,被面日干之。南康、庐陵间最胜,多肉而少筋,甘美,但为药用之,不及此间尔。”《唐本草》称:“葛虽除毒,其根入土五、六寸已上者名葛DUAN,颈也,服之令人吐,以有微毒也。”《滇南本草》载:“葛根,味甜者甘葛,味苦者苦葛。”

3产地分布

野葛(柴葛根)主产于湖南;河南;广东;浙江;四川;云南;贵州;安徽岳西、金寨、凤阳县;陕西丹凤棣花镇、商洛柞水县,湖北五峰、宜昌、羅田九資河镇,江西新余欧里镇等地。葛根藤(粉葛根)多为家种,主产于广西横县、广东。

4形态特征

1、野葛;多年生落叶藤本,长达10m。全株被黄褐色粗毛。块根圆柱状,肥厚,外皮灰黄色,内部粉质,纤维性很强。茎基部粗壮,上部多分枝。三出复叶;顶生小叶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长5.5-19cm,宽4.5-18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有时浅裂,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两边不等,背面苍白色,有粉霜,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托叶盾状着生,卵状长椭圆形,小托叶针状。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冠蓝紫色或紫色;苞片狭线形,早落,小苞片卵形或披针形;萼钟状,长0.8-1cm,萼齿5,披针形,上面2齿合生,下面1齿较长;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两短耳,翼辩狭椭圆形,较旗瓣短,常一边的基部有耳,龙骨瓣较翼瓣稍长;雄蕊10,二体;子房线形,花柱弯曲。荚果线形,长6-9cm,宽7-10mm,密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卵圆形,赤褐色,有光泽。花期4-8月,果期8-10月。

2、甘葛藤;藤本。根肥大。茎枝被黄褐色短毛或杂有长硬毛。三出复叶,具长柄;托叶披针状长椭圆形,有毛;小叶片菱状卵形至宽卵形,有时3裂,长9-21cm,宽8-18cm,先端短渐尖,基部图形。总状花序腋生;小苞片卵形;花萼钟状,长1.2-1.5cm,萼齿5,披针形,较萼筒长,被黄色长硬毛;花冠紫色,长1.3-1.8cm。荚果长椭圆形,扁平;长10-12cm,宽1-1。2cm,密被黄褐色长硬毛。种子肾形或圆形。花期6-9月,果期8-10月。

5生态环境

野葛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葛根藤野生于山野灌丛和疏林中。

6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强,在向阳湿润的荒坡、林边都可栽培。土壤以深厚、肥沃、疏松的夹沙土较好。

7生长习性
8生长周期

多年生。

9采收加工

栽培3-4年采挖,在冬季叶片枯黄后到发芽前进行。把块根挖出,去掉藤蔓,切下根头作种,除去泥沙,刮去粗皮,切成1.5-2cm厚的斜片,晒干或烘干。广东、福建等地切片后,用盐水、白矾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黄熏后晒干,色较白净。

炮制:

洗净,除去外皮,切片,晒干或烘干。广东、福建等地切片后,用盐水、白矾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黄熏后晒干,色较白净。切片,晒干。煨葛根:先以少量麸皮撒入热祸内,待冒烟后,将葛根片倒入,上面覆盖剩下的麸皮,煨至下层麸皮呈焦黄色时.随即以铁铲将葛根与麸皮不断翻动,至葛根片呈深黄色为废,取出,筛去麸皮,凉透。 (每葛根100斤,麸皮25斤)《品汇精要》:葛根,刮去皮或捣汁用。

 

10储藏养护
11形状规格

干燥块根呈长圆柱形,药材多纵切或斜切成板状厚片,长短不等,约长20厘米左右,直径5-10厘米,厚0.7-1.3厘米。白色或淡棕色,表面有时可见残存的棕色外皮,切面粗糙,纤维性强。质硬而重,富粉性,并含大量纤维,横断面可见由纤维所形成的同心性环层,纵切片可见纤维性与粉质相间,形成纵纹。无臭,味甘。以块肥大、质坚实、色白、粉性足、纤维性少者为佳;质松、色黄、无粉性、纤维性多者质次。

12性味功能

甘、辛、平。归脾、胃、肺、膀胱经。具有解肌退热、发表透诊、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主外感发热、头项强痛、麻疹初起、疹出不畅、温病口渴、消渴病、泄泻、痢疾、高血压、冠心病等症。

化学成分:

野葛根含大豆甙元(daidzein),大豆甙(daidzin),葛根素(puerarin),4'-甲氧基葛根素(4’-methoxypuerarin),大豆甙元-4’,7-二葡萄糖甙(daidzein-4’,7-diglucoside),大豆甙元-7-(6-O-丙二酰基)-葡萄糖甙[daidzein-7-(6-O-malonyl)-lucoside],染料木素(genistein),刺芒柄花素(for-mononetin),大豆甙元-8-C-芹菜糖基(l→6)-葡萄糖甙[daidzein-8-C-apiosyl(1→6)-glucoside],染料木素-8-C-芹菜糖基(1→6)-葡萄糖甙[genistein-8-C-apiosyl(1→6)-glucoside],葛根素木糖甙(puerarinxyloside,PG-2),3’-羟基葛根素(3’-hydroxypuerarin,PG-1),3’-甲氧基葛根素(3’-methoxypuerarin,PG-3),4’-O-葡萄糖基葛根素(4’-O-glucosyl puerarin,PG-6),葛根酚(puerarol),葛根甙(pueroside)A、B,刺芒柄花素-7-葡萄糖甙(formononetin-7-glucoside),羽扇烯酮(lupenone),β-谷甾醇(β-sitosterol),二十二烷酸(docosanoic acid),二十四烷酸(tetracosanoic acid),l-二十四烷酸甘油酯(glucerol-1-monotetracosanoate),尿囊素(allantoin),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6,7-二甲氧基香豆精(6,7-dimethoxycoumarin),5-甲基海因(5-methylhydantoin)及以槐花二醇(sophoradiol),广东相思子三醇(cantoniensistriol),大豆皂醇(soyasapogenol)A、B ,葛根皂醇(kudzusapogenol)C、A和葛根皂醇B甲酯(kudzusapogenol B methylester)为甙元的三萜皂甙。葛藤亦含有大豆甙元,大豆甙,葛根素和β-谷甾醇。甘葛藤根含大豆甙,葛根素,4'-甲氧基葛根素,大豆甙元及痕量大豆甙元-4,7'-二葡萄糖甙。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的作用:1.1.对脑循环的影响:麻醉狗以电磁流量计直接测量脑动脉血流量,经颈动脉注射葛根总黄酮0.1-0.5mg/kg,脑血流量增加87.7%-134%,如股静脉注射总黄酮10-30mg/kg,脑血流量流量增加约20%;高血压病人肌内注射总黄酮200mg,约53%的病人脑血流量有改善,血管阻力和流入时间减少。

2、对冠脉循环的影响:以动脉导管插入麻醉狗左冠状动脉回旋支以测量冠脉血流量,经动脉注射总黄酮1-2mg/kg,血流量增加102%-120%,血管阻力下降50%,静脉注射也有一定有作用;乙醇浸膏的作用和总黄酮相似,葛根能治疗心绞痛可能与此有关。

3、对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给大鼠腹腔或皮下注射葛根乙醇浸剂10g/kg对因静脉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时的侧枝血流,并减少与心肌耗氧有关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这均有益于治疗心肌缺血。

4、对心脏收缩力和频率的影响:葛根素0.1、3μmol/L能阻断异丙肾上腺素对离体兔心房肌和豚鼠气管的正性变时性和负性变力性作用,对心房肌β1 受体的选择性强于对气管条的β2受体。但也有认为葛根素对α、β受体均无作用,其作用机制不是通过肾上腺素受体。

5、对微循环的影响:小鼠静脉注射葛根素52mg/kg可减轻局部滴注肾上腺素所致的肠系膜微动脉收缩、血液流速减慢和流量减少的微循环障碍。

6、对中枢神经的作用:①解热作用:葛根醇浸剂2g/kg灌胃,对疫苗发热的兔有明显的解热作用。②改善学习记忆:葛根醇提物3.6g/kg灌胃,或葛根总黄酮1.5g/kg灌胃,对小鼠跳台法试验,均能对抗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记忆获得障碍及40%乙醇所致的记忆再现障碍,也对抗东莨菪碱降低小鼠大脑皮质和海马乙酰胆碱含量及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的活性,这可能是葛根改善学习记忆的作用机制之一。

7、平滑肌解痉:大豆素对小鼠离体肠管有解痉作用,并对扩抗乙酰胆引起的痉挛,其作用与罂粟碱相仿,是为葛根的有效成分之一。

 

13真伪鉴别

根横切面:

1、野葛根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栓内层为4-5列细胞,排列紧密,外侧细胞含有少量草酸钙方晶,内侧偶见石细胞,石细胞类方形、类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2-66μm,壁厚。异形维管束排列形成1-3个同心环。射线较窄,4-5列细胞,韧皮部与木质部径向宽度之比为1:1-2,韧皮部具少数分泌细胞,内含红棕色块状物,形成切向不规则的条状,晶鞘纤维众多。木质部导管密集,径向辐射状排列,直径38-115μm。晶鞘纤维众多。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粒。

2、粉葛根皮层内侧石细胞偶见,类长方形、类方形,直径25-74μm,壁薄,纹孔清晰。异形维管束排列成3-5个同心环。韧皮部与木质部宽度之比为1:8-10。木质部大部为薄壁细胞,导管及纤维束较少。导管直径26-127μm。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理化鉴别:

1、取本品粉末0.5-1g,加乙醇25ml,80℃热浸30min,放冷,滤过,滤液点于滤纸上,喷洒1%三氯化铝乙醇液,干燥后在紫外光灯下(254nm)显蓝色荧光,用氨水熏后颜色更亮。(检查异黄酮)

2、薄层色谱取上述提取液蒸去乙醇,残渣加水溶解后用氯仿萃取去杂质,水液蒸干,用乙醇溶解后作供试液;另以葛根素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一甲醇(8:2)展开,晾干,在紫外光(254nm)下供试液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位置上,显相同的蓝色荧光斑点。

 

14种植技术

(一)、栽培技术:用扦插、根头、压条、种子等方法繁殖,但以扦插和根头繁殖为常用。

1、扦插繁殖:在冬季采挖葛根时,把较粗大的藤子割下,剪去头尾,选取中间健壮部分,剪成长33cm的短段,每段有2-3个芽,埋于湿润的细沙中,堆藏阴凉湿润处,清明前后发芽时,取出栽种,按行殊距各0.6-1m开窝,施堆肥或木灰,每窝栽插条2-3根。

2、根头繁殖:在采挖时,把葛根头切下10-12cm作种,随挖随栽,每窝栽种1株。

(二)、田间管理:栽后第1年松窝3次,第五次在出苗后,第2次在6-7月,第3次在冬季落叶后。以后每年只进行2次,第1次在早春发芽时,第2次在冬季落叶后。在每次中除后,施追肥三次,肥料以人畜粪水为主。当茎藤长约65cm时要摘去顶芽,以促使多发侧藤,有利块根生长。

(三)、病虫害防治:金金龟子,咬食叶片,可用90 %晶体敌百虫1000倍波喷叶面防治。斑螫,咬食花瓣,可于露水未干时,捕捉,晒干作药用

15供需情况
16药典标准

2015年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Ohwi 的干燥根。习称野葛。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

【性状】本品呈纵切的长方形厚片或小方块,长5~35cm,厚0.5~lcm。外皮淡棕色至棕色,有纵皱纹,粗糙。切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的纹理明显。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

【鉴别】(1)本品粉末淡棕色。淀粉粒单粒球形,直径3~37μm,脐点点状、裂缝状或星状;复粒由2~10分粒组成。纤维多成束,壁厚,木化,周围细胞大多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石细胞少见,类圆形或多角形,直径38~70μm。具缘纹孔导管较大,具缘纹孔六角形或椭圆形,排列极为紧密。

(2)取本品粉末0.8g,加甲醇10ml,放置2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葛根对照药材0.8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葛根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三氯甲烷-甲醇-(72.50.2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检查】水分 不得过14.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7.0%(通则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24.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50nm。理论板数按葛根素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葛根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30%乙醇制成每1ml8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30%乙醇50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3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葛根素(C21H20O9)不得少于2.4%

饮片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

本品呈不规则的厚片、粗丝或边长为0.5~1.2cm的方块。切面浅黄棕色至棕黄色。质韧,纤维性强。气微,味微甜。

【检查】水分 药材,不得过13.0%

总灰分 药材,不得过6.0%

【鉴别】【浸出物】【含量测定】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功能与主治】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口渴,消渴,麻疹不透,热痢,泄泻,眩晕头痛,中风偏瘫,胸痹心痛,酒毒伤中。

【用法与用量】10~15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