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 品种:
白蔹
- 1别名
中文名:白蔹
英文名:JapaneseAmpelopsisRoot
拉丁名:RadixAmpelopsis
别名:
白根、昆仑、猫儿卵、鹅抱蛋、见肿消、穿山老鼠、白水罐、山地瓜、铁老鼠、母鸡带仔、老鼠瓜薯、山栗子、八卦牛、白浆罐、狗天天、癞痢茶;药材白蔹又名:菟核、白草(《本经》)、野葡萄秧、小老鸹眼、七角莲、上竹龙、旱黄钳、白天天秧。
- 2概述
古籍考证:
白蔹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下品。弘景曰:白蔹“生衡山山谷,近道处处有之,作屯生”。苏恭曰:白蔹“根似天门冬,一株下有十许根,皮赤黑,肉白,如芍药”。《蜀本草》载:“蔓生、枝端有五叶,所在有之”。苏颁曰:“今江淮及荆、襄、怀、孟、商、齐诸州(今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山东、陕西一带)皆有之。二月生苗,多在林中作蔓,赤茎……。根如鸡卵而长,三五枚同一窠,皮黑肉白”。根据本草描述的白蔹原植物、药材以及产地情况分析,与现在市场商品习用的葡萄科白蔹基本上吻合。
科目来源:
双子叶植物药葡萄科植物
- 3产地分布
- 生于山地、荒坡及灌木林中,也有栽培。河南洛阳、许昌、安徽六安、滁县,江西遂川、湖北大悟、教感等地;此外四川、河北、江苏、广西、内蒙古等地亦产,但多自产自销或供应邻近地区。
- 4形态特征
白蔹,藤本,以卷须攀援他物上升。块根纺锤形或块状,深棕红色,根皮栓化,易剥落。小枝光滑,棕褐色,具纵纹。吁互生,掌状复叶,具柄;小叶片通常5枚,再次作掌状或羽状分裂;小叶有短柄或几无柄,最终裂片披针形残菱形,大小不等,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缺刻状粗齿,叶轴及小叶柄有翅;叶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均光滑无毛。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总花梗长4-9厘米,常缠绕,花小,直径1.5-2毫米,淡黄色;花萼5片,不明显;花瓣5片,卵圆形,后脱落;雄蕊5枚,花丝短;花盘杯状,明显;子房着生花盘中央,2室,花柱1枚,甚短。浆果球形,直径6-7毫米,蓝色或蓝紫色。花期6-7月。果期8-9月。生长于荒山的灌木丛中。
- 5生态环境
- 生于山地、荒坡及灌木林中,也有栽培。
- 6生物学特性
- 7生长习性
- 喜凉爽湿润的气候,具有喜光、耐寒、耐干旱的特性,从亚热带到温带均能栽培,适应性强,耐寒。对土壤要求不严,砂质壤土、壤土、粘壤上均可种植。
- 8生长周期
- 多年生。
- 9采收加工
- 春、秋季采挖,除去泥沙及细根,纵切成瓣或切成斜片,晒干。
- 10储藏养护
-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 11形状规格
药材性状:
块根矩圆形,纵切瓣长圆形或近纺锤形,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l凸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竭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落,脱落处呈淡红棕色。斜切片呈卵圆形,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味微甜。
- 12性味功能
性味归经:
苦甘辛,凉。①《本经》:“味苦,平。”②《别录》:“甘,微寒,无毒。”③《药性论》:“味苦,平,有毒。”④《滇南本草》:“性微寒,味苦辛”。入心、肝、脾经。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②《本草求真》:“入肝、脾。”③《本草撮要》:“入足少阴、厥阴经。”
功效分类: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散结、生肌、止痛。治痈肿、疔疮、瘰疬、烫伤、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
化学成分:
块根含粘质和淀粉,酒石酸(tartaricacid),β-谷甾醇(β-sitosterol),延胡索酸(fumaricacid),胡萝卜甙(daucosterol)。叶含没食子酸(gallicacid),1,2,6-三-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1,2,6-tri-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1,2,3,6-四-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1,2,3,6-tetra-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1,2,4,6-四-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1,2,4,6-tetra-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1,2,3,4,6-五-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1,2,3,4,6-penta-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二没食子酸(digallicacid),1,4,6-三-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1,4,6-tri-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2,4,6-三-O-没食子酰基-D-吡喃葡萄糖甙(2,4,6-tri-O-galloyl-D-glucopyranoside),2,3,4,6-四-O-没食子酰基-D-吡喃葡萄糖甙(2,3,4,6-tetra-O-galloyl-D-glucopyranoside),6-O-二没食子酰基-1,2,3-三-O-没食子酰基-β-D-吡喃葡萄糖甙(6-O-digal-loyl-1,2,3-tri-O-galloyl-β-D-glucopyranoside),槲皮素-3-O-a-L-鼠李糖甙(quercetin-3-O-a-L-rhamnoside),槲皮素-3-O-(2-O-没食子酰基)-a-L-鼠李糖甙[quercetin-3-O-(2-O-galloyl)-a-L-rhamnoside]。
药理作用:
1、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同心性毛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腹股沟和红色表皮癣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15的浓度对共心性毛癣菌、奥杜盎小孢子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等有抑制作用。根醇提物醋酸乙酸酯可溶部分,对四氯化碳致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300mg/kg显着抑制谷丙转氨酶(SGPT)、谷草转氨酶(SGOT)活性的升高。
2.白蔹煎剂本身无镇痛作用,但可显着增强黑附片和炙川乌的镇痛作用,拮抗黑附片、炙川乌和炙草乌时对离体蛙心的收缩作用。
3.抗癌作用:体外试验对人子宫颈癌细胞培养系JTC-26有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
用法用量:
外用:研末撒或调涂。内服:煎汤,1-3钱。
用药忌宜:
脾胃虚寒及无实火者忌服。《本草经疏》:痈疽已溃者不宜服。《本经逢原》:“阴疽色淡不起,胃气弱者,非其所宜。
用药配伍《本草经集注》:"代赭为使。反乌头。"配白芨,收敛止血、消肿生肌;配天花粉,散结消肿;配赤小豆,清热解毒;配黄柏,清热燥湿;配甘草,解毒;配阿胶,凉血止血。
- 13真伪鉴别
药材鉴定:
干燥的块根呈长椭圆形或纺锤形,两头较尖,略弯曲,长3-12厘米,直径1-3厘米,外皮红棕色,有皱纹,易层层脱落,内面淡红褐色。纵切瓣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一凸起的棱线。斜片呈卵圆形,厚1.5-3毫米,中央略薄,周边较厚,微翘起或微弯曲。质轻,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断面白色或淡红色。气微,味甘。以肥大、断面粉红色、粉性足者为佳。
显微鉴别根横切面:
木栓层为2-6列木栓细胞,有时脱落。韧皮部射线宽广,韧皮束呈窄条状,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稀疏排列,周围有木纤维及木化薄壁细胞。薄壁组织中散有粘液细胞,内含草酸钙针晶束;薄墨细胞内充满淀粉粒,有的内含草酸钙簇晶。
粉末特征:
淡红棕色。①淀粉粒单粒棍棒形、长圆形、长卵形、肾形、扁三角形或菱形,有的两端尖,直径3-13(-26)μm长至25(-43)μm,脐点、层纹不明显;复粒少数。②草酸钙针晶散在或成束存在于粘液细胞中,针晶长86-169μm。③粘液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长108-224μm,直径66-91μm,内含淡黄色粘液质,有的含针晶束。④草酸钙簇晶直径25-78μm,棱角宽大,有的似方晶。⑤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5-60(-83)μm,具缘纹孔排列成梯状或网状,纹孔口线形。⑤木薄壁细胞长方形壁稍厚,连珠状,单纹孔形状大小不一。此外,有石细胞、木纤维及木栓细胞。
- 14种植技术
栽培技术用分根和扦插繁殖。分很繁殖:在春季植株未萌芽前,将植株挖出,每株分出带芽的根3-4个,按行珠距40cm×40cm开穴栽种,每穴栽1个带芽的根,覆土,将周围压实浇水,约20d左右出苗。打插繁殖:在7月进行,截取枝条,每段插穗上留3-4个节,按行株距15cm×15cm斜插于土中2-3节,留1-2节于地上,浇水保湿。生根后即可移栽。此外,还可以用种子和压条法繁殖。
田间管理生长期间除注意中耕除草外,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苗高30cm左右时应搭架缚蔓以利于攀援生长。每年应剪去枯枝和徒长枝,每株留4-5枝即可。每年春季返青前,施堆肥、厩肥等并培土。
白蔹生长过程中较易发生的病虫害有:1、褐斑病:主要为害叶片,可及时喷洒50%多菌灵800至1000倍液进行防治。
2、根腐病:常因土壤过于潮湿引起,可切除病变部位,涂抹50%多菌灵处理。
3、红蜘蛛:主要为害植株的茎叶,盆植和庭院栽培宜选用低毒高效杀虫剂速灭杀丁或敌杀死2000至2500倍液进行喷杀。
- 15供需情况
- 16药典标准
2015年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葡萄科植物白蔽Ampelopsis japonica (Thunb.) Vlakino的干燥块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和细根,切成纵瓣或斜片,晒干。
【性状】本品纵瓣呈长圆形或近纺锤形,长4〜10cm.直径1〜2cm。切面周边常向内卷曲,中部有1突起的棱线。外皮红棕色或红褐色,有纵皱纹、细横纹及横长皮孔,易层层脱落,脱落处呈淡红棕色。斜片呈卵圆形,长2.5〜5cm,宽2〜3cm。切面类白色或浅红棕色,可见放射状纹理,周边较厚,微翘起或略弯曲。体轻,质硬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气微,味甘。
【鉴别】(1)粉末淡红棕色。淀粉粒单粒,长圆形、长卵形、肾形或不规则形,直径3〜13μm,脐点不明显;复粒少数。草酸钙针晶长86〜169μm,散在或成束存在于黏液细胞中草酸钙簇晶直径25〜78μm,棱角宽大。具缘纹孔导管,直径35〜60μm.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渲加乙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蔹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簿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6: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査】杂质 不得过3%(通则2301)。
水分 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12.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3.0%(通则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冷浸法测定,用25%乙醇作溶不得少于18.0%。
饮片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心、胄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用于痈疽发背,疔疮,瘰疬,烧烫伤。
【用法与用量】5〜1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成极细粉敷患处。
【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