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 品种:
甘草
- 1别名
国老、甜草、乌拉尔甘草、甜根子。
- 2概述
甘草是我国著名大宗传统中药材。和诸药,解百毒,为中药之王。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我国利用甘草治疗疾病于战国时期,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东汉《神农本草经》称为美草、蜜甘,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及名医对甘草论述甚多。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云:"此草最为众药之主,经方少有不用者。"唐代名医甄权《药性本草》载:"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北宋苏颂在《图经本草》中记载:"今陕西、河东州郡皆有之。春生青苗,高1-2尺,叶如槐叶,七月开紫花似柰冬,结实作角,子如毕豆。根长三、四尺,粗细不定,皮赤,上有横梁,梁下皆细根也。采根,去芦头及赤皮,阴干用。"明代《本草纲目》中甘草居药的首位,并绘有甘草形态图,"甘草外赤中黄,色兼坤离,味浓气薄,资全土德,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赞帝力而人不知,欲神功而已不与,可谓药中之良相也。"
- 3产地分布
甘草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宁夏、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河南亦有少量分布。光果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及甘肃西部。胀果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南部、东部及甘肃酒泉、金塔一带。
甘草主产于内蒙古鄂托克前、杭锦、达拉特、敖汉、阿拉善右、额济纳、翁中特、鄂托克、奈曼、阿拉善左、开鲁、扎鲁特、乌审;宁夏盐池、灵武、同心、中宁、平罗、海原;新疆巴楚、沙雅、阿瓦提、温宿、库车、轮名、尉犁、麦盖提、和静、莎车、和田、于田、阿图什、察布查尔、巩留、新源、福海、布尔津、沙湾、乌苏、精河、哈密、库尔勒、民丰;吉林洮南、通榆、长岭,大安;陕西定边;黑龙江大庆、安达、召川、杜蒙;河北宣化;山西五台;辽宁朝阳、建平、阜新;甘肃安西、敦煌、环县、民勤等地。以内蒙古、宁夏甘草品质优良。
地方习用品:黄甘草主要分布于新疆南部叶尔羌河、孔雀河沿岸及东疆吐鲁番、哈密盆地;甘肃安西、酒泉、金塔也有少量分布。粗毛甘草只在新疆北部有少量分布。云南甘草分布于云南、本省局部地区民间药用。
- 4形态特征
1、甘草 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茎圆柱状,多横走;主根长而粗大,根及根茎外皮呈淡黄褐色、红棕色、暗棕色或深褐色。茎直立,稍带木质,被白色短毛、腺状毛或腺鳞。托叶披针形,早落;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17枚,具短柄,小叶片长卵形、倒卵形等,两面被腺鳞及白毛。总状花序腋生,较叶序短,花密集;小苞片披针形;花萼钟状,外被白色短毛或浅棕色腺毛, 内无毛而有棕色腺体;花冠蝶形,紫红色或兰紫色;旗瓣大,长方椭圆形,先端圆或微缺,下部有缺爪,龙骨瓣直,较翼瓣短,翼瓣长圆形微弯,基部一侧下伸呈爪;雄蕊10,9枚基部连合,花丝长短不一,花药大小不等,子房无柄,上部渐细成短花柱,密被腺体。荚果多数紧密排列成球形,窄长,弯曲成镰状或环状,密被绒毛腺瘤,黄褐色刺状腺毛和少数非腺毛。种子3-9粒,扁圆形或肾形,黑褐色光亮,千粒重8-10克。
2、胀果甘草 多年生草本,株高50-140厘米。本种同甘草的区别为,植物体局部常被密集成片的淡黄褐色鳞状腺体,无腺毛。根茎粗大木质。小叶3-7,卵形、椭圆形,边缘波状,干时有皱褶,上面暗绿色,具黄褐色腺点,下面有似涂胶状光泽。总状花序,一般与叶等长。荚果短小而直,膨胀,光滑或具腺毛,果皮质,坚硬;种子3-7粒,肾形,黄褐色,千粒重9-10克。
3、光果甘草 多年生草本。高约80-180厘米。此种与甘草极相似,主要区别为植物体密披淡褐色腺点和鳞片状腺体,常局部有白霜,不具腺毛。小叶片较多,约5-19片,长椭园形或窄长卵状披针形,两面均淡绿色,上面无毛或有微柔毛,下面密被淡黄色、不明显的腺点。穗状花序,腋生,花稀疏。果序与叶等长或略长,荚果扁而直或微弯,卵矩形,光滑或具褐色腺毛,荚壳坚硬,有种3-9粒,卵圆形,深褐色,千粒重7-8克。
- 5生态环境
甘草多生于北温带地区,海拔0-200米的平原、山区、河谷。野生甘草伴生罗布麻、胡杨、旱韦、沙蒿、麻黄等植物。土壤多为砂质土。
- 6生物学特性
甘草喜光照充足,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条件,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
甘草植物呈区域性分布,因其物种不同,生态幅度较宽。在气候严寒的新疆阿勒泰,年平均气温3-6℃,极端最低气温-43.5℃,无霜期130天,结冻期188天的条件下生长良好。在气候酷热的吐鲁番盆地,7月平均气候33℃,极端最高气温47.6℃,年最高气温在35℃以上的酷热日达100天,年降水量100毫米以内,年蒸发量为2200-301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为30%的条件下,甘草亦能生长。
甘草抗逆性强,对土壤要求不甚严格,多适于腐植质含量高的壤土、砂土条件下生长。在新疆轻壤土、砾质砂土,西北黄土高原沙质灰钙土,黑龙江松嫩平原碳酸盐黑钙土上均可生长。甘草耐盐碱能力较强,耐盐碱力以胀果甘草、黄甘草、甘草、光果甘草、粗毛甘草的顺序而递减;胀果甘草能在盐化草甸土、草甸盐土,甚至结皮盐土上生长。胀果甘草耐盐极限为20%,最适为2-4%。甘草及光果甘草耐盐极限为10%,最适为1-2%。
甘草属于旱生植物,胀果甘草的耐旱能力最强,年降水量多在100毫米以内,甚至有的仅为15毫米也能生长。地下水位在1-5米,胀果甘草仍能生长良好,有的还形成群落。水位在5-8米,也可生长,并能开花结实。甘草和光果甘草耐旱性较胀果甘草差,多分布在年降水量180-500毫米。在地下水位1-3米的河流漫滩、河谷阶地及地下水位较高的荒漠地带,土壤水分过多,根茎易腐烂,造成死亡。
甘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植株播于每年秋末冬初枯萎,翌年土壤解冻后出苗,再生新株。新疆南部、甘肃、陕西、山西、河北及辽宁南部地区于3月中下旬返青出苗;新疆北部、黑龙江、内蒙古、宁夏地区于4月中下旬甘草返青出苗。幼苗出土后约半月生长高度可达20厘米。人工种植的实生苗,当年生苗高30-50厘米,2年生苗高50-80厘米,3年生苗高70-100厘米,并可开花结实。甘草的开花期,因区域不同和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胀果甘草在新疆吐鲁番盆地于4月开花,巴楚、阿图什于5月中旬开花,在阿尔泰于7月开花。花期较短,一般约15天。花谢后形成荚果。
甘草根系发达,地下根茎为繁殖和营养器官。根茎有垂直根茎和水平根茎之分。垂直根茎处于土壤表层,与地表呈垂直生长,上接地上茎,下连根或水平根茎。人工有性繁殖的一年生实生苗只长直根,粗约1厘米;野生多年的垂直根一般根粗2-5厘米,粗者可达10厘米以上:老龄的根皮粗糙,髓部常腐烂而中空,失去甜味。水平根同垂直根相连,呈水平生长,一般根长3-5米,粗2-5厘米,甚有10厘米以上者。人工种植的3年生根粗1.5-2.5厘米,根表皮光滑,质柔软,纤维细嫩,髓质黄色,组织坚实,粉性足。生长于草原的甘草在地下20-30厘米处形成水平根;盐碱土在地下50厘米左右处形成水平根;砂性土壤在地下1米左右处形成水平根。一般水平根多为一层,偶有两层或数层的。水平根亦可再生水平根,形成交织的水平根茎网。水平根茎上生有不定芽,并可形成新的植株。新植株与母株不分离,形成群体。垂直根和水平根均可再生数条输导根及吸收根。根茎深一般为1.5米以下,深者达8-9米,甚至10米以上。根系发达是甘草的重要特征。
- 7生长习性
甘草喜光照充足,雨量较少,夏季酷热,冬季严寒,昼夜温差大的生态条件,具有喜光、耐旱、耐热、耐盐碱和耐寒的特性。
- 8生长周期
3-4年。
年需求量:
约30000吨。
- 9采收加工
有性繁殖的甘草一般生长4年后采收,无性繁殖的一般生长3年后采收。采挖以秋季为好。采收后,除去残茎,须根,去掉泥土,按规格要求切断,凉干捆把,打包。
亩产量:
一般亩产400-500公斤。
- 10储藏养护
甘草一般为外包麻布的压缩打包件,每件50公斤。贮于干燥、通风处,商品安全水分12-14%。
本品易发霉、虫蛀。空气过度潮湿,表面可见霉斑或白色、绿色菌丝。为害的仓虫有咖啡豆象、家茸天牛、四星栗天牛、大理窃蠹、赤拟谷盗、波纹皮蠹、褐步足甲、槲长蠹、槲红腹长蠹、木斛皮蠹、竹蠹等,被蛀品表面常完好,仅在两端出现白色粉状蛀点,但内部往往已有多数孔洞,在地上敲打,容易折断。
储藏期间,应定期检查,保持环境整洁、干燥,可抽氧充氮养护;发现虫蛀,用磷化铝熏杀。
- 11形状规格
甘草呈圆柱形,长25-50厘米,直径0.6-3.5厘米。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有粉性。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胀果甘草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壮。光果甘草 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
规格标准:
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药材商品规格标准,甘草分为西草、东草两个品别。西草5个规格,8个等级;东草2个规格,4个等级。
甘草GancaoRADIX GLYCYRRHIZAE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n、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g labra L.的干燥根及根茎。
西草 大草 统货 干货。呈圆柱形。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灰棕色,皮细紧,有纵纹,斩去头尾,切口整齐。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长25-50厘米,顶端直径2.5-4厘米,黑心草不超过总重量的5%。无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西草:系指内蒙西部及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地所产皮细、色红、粉足的优质草。不符合标准者可列为东草。2、东草:系内蒙东部及东北、河北、山西等地所产,一般未斩头尾。如皮色好,又能斩去头尾,可列为西草。以上两类草,主要以品质区分、不受地区限制。西草 条草 一等 干货。呈圆柱形,单枝顺直。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灰棕色,皮细紧,有纵纹,斩去头尾,切口整齐。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长25-50厘米,顶端直径1.5厘米以上。间有黑心。无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西草 条草 二等 干货。呈圆柱形,单枝顺直。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灰棕色,皮细紧,有纵纹,斩去头尾,切口整齐。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长25-50厘米,顶端直径1厘米以上。间有黑心。无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西草 条草 三等 干货。呈圆柱形,单枝顺直。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灰棕色,皮细紧,有纵纹,斩去头尾,切口整齐。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长25-50厘米,顶端直径0.7厘米以上。无须根、杂质、虫蛀、霉变。
西草 毛草 统货 干货。呈圆柱形弯曲的小草,去净残茎,不分长短。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灰棕色。断面黄白色。味甜。顶端直径0.5厘米以上。无杂质、虫蛀、霉变。
西草 草节 一等 干货。呈圆柱形,单枝条。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灰棕色,皮细,有纵纹。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长6厘米以上,顶端直径1.5厘米以上。无须根、疙瘩头、杂质、虫蛀、霉变。
西草 草节 二等 干货。呈圆柱形,单枝条。表面红棕色、棕黄色或灰棕色,皮细,有纵纹。质坚实、体重。断面黄白色,粉性足。味甜。长6厘米以上,顶端直径0.7厘米以上。无须根、疙瘩头、杂质、虫蛀、霉变。
西草 疙瘩头 统货 干货。系加工条草砍下之根头,呈疙瘩头状。去净残茎及须根。表面红棕色或黄色,断面黄白色。味甜。大小长短不分,间有黑心。无杂质、虫蛀、霉变。
东草 条草 一等 干货。呈圆柱形,上粗下细。表面紫红色或灰褐色,皮粗糙。不斩头尾。质松体轻。断面黄白色,有粉性。味甜。长60厘米以上,芦下3厘米处直径1.5厘米以上。间有5%20厘米以上的草头。无杂质、虫蛀、霉变。
东草 条草 二等 干货。呈圆柱形,上粗下细。表面紫红色或灰褐色,皮粗糙。不斩头尾。质松体轻。断面黄白色,有粉性。味甜。长50厘米以上,芦下3厘米处直径1厘米以上。间有5%20厘米以上的草头。无杂质、虫蛀、霉变。
东草 条草 三等 干货。呈圆柱形,上粗下细。表面紫红色或灰褐色,皮粗糙。不斩头尾。质松体轻。断面黄白色,有粉性。味甜。长40厘米以上,芦下3厘米处直径0.5厘米以上。间有5%20厘米以上的草头。无细小须子杂质、虫蛀、霉变。
东草 毛草 统货 干货。呈圆柱形弯曲的小草,去净残茎,间有疙瘩头。表面紫红色或灰褐色。质松体轻。断面黄白色。味甜。不分长短,芦下直径0.5厘米以上。无杂质、虫蛀、霉变。
- 12性味功能
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 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无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 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并可缓解药物毒性、烈性。生用味甘而偏凉,以清火解毒见长。蜜炙后味甘而性温,有增强补脾益气复脉的作用。甘草不宜与大戟、芫花、甘遂、海藻同用。
主要成分:
三萜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另外还有香豆精类、氨基酸类、生物碱、性激素、有机酸等。三萜类化合物主含甘草甜素(主要系甘草酸的钾、钙盐)、甘草次酸(即甘草酸甙元)、乌热酸(又称18-α-H-甘草次酸)、24-羟基甘草次酸、光果甘草次酸、3β-羟基-甘草次酸、异甘草次酸、甘草萜醇、甘草内酯、异甘草内酯、齐墩果酸等。黄酮类化合物主含甘草甙、甘草甙元(即甘草素)、异甘草甙、异甘草甙元、新甘草甙、新异甘草甙、光果甘草甙、光果甘草甙元、异光果甘草甙、异光果甘草甙元、甘草黄酮A、甘草查尔酮A及B等。
主要药理作用:
水浸膏进行大白鼠试验,能抑制胃液分泌;用甲醇提取物酒精制剂,可抑制由蛋白胨引起的胃泌素释放,促进大白鼠醋酸溃疡的愈合,具胃肠平滑肌解痉作用;煎液流浸膏能抑制离体肠管和解痉挛,有肾上腺盐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浸膏、甘草甜素及甘草次酸,对健康人及多种动物有促进钠、水潴留的作用;小剂量甘草甜素、甘草次酸,能使大白鼠胸腺萎缩及肾上腺重量增加;甘草次酸盐对抑制大白鼠甲醛性阗关节炎和棉球肉芽胛炎症作用明显;甘草甜素具减轻慢性肝炎、肝硬化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预防动脉硬化之功能;18β-甘草次酸及衍生物具有中枢神经镇咳作用;浸膏及甘草甜素对某些药物、食物中毒,有一定解毒能力;醇提取物及甘草次酸钠,能抑制金黄葡萄球菌、结核杆菌、大肠肝菌及滴虫等;还有改善脂质代谢、溶血、抗凝血及镇静等作用。
- 13真伪鉴别
1、内蒙甘草 根呈圆柱形,不分枝,长30-120cm,直径0.6-3cm;带皮的甘草,其外皮松紧不等,红棕色、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沟纹、皱纹及稀疏的细根痕,两端切成平齐,切面中央稍陷下;质坚实而重,断面纤维性,黄白色,有粉性,有一明显的环纹和菊花心,常形成裂隙;微具特异的香气,味甜而特殊。根茎形状与根相似,但表面有芽痕,横切面中央有髓。
2、新疆甘草 根及根茎木质粗壮,有的有分枝,外皮粗糙,多呈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断面韧皮部及木质部的射线细胞多皱缩而形成裂隙。
3、欧甘草 根及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有分枝,外皮不粗糙,多呈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断面韧皮部射线平直,裂隙较少。
4、甘草片 呈类圆形、椭圆形片状,厚3-6mm,大小不一。
5、蜜甘草 形如甘草片,表面显金黄色或棕黄色,微有光泽,略带黏性。
显微鉴别:
粉末 淡黄棕色。1纤维成束,直径8-14cm,壁稍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鞘纤维。2具缘纹孔导管较大,微现黄色,具缘纹孔较密,对列或互列。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 14种植技术
近年来,甘肃、黑龙江、新疆、内蒙古、陕西、宁夏等省在科研的基础上,开展了人工大面积种植,不仅可利用种子繁殖,还可利用根茎繁殖,并在栽培方法上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选地整地
选择土壤肥沃、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盐碱度低的砂质土。一般多为机械翻地,耕深20厘米左右,耕翻后整平耙细。若垅作一般垅距为60-70厘米即可。
(二)种植方法
1、种子繁殖 甘草种子的种皮厚而坚实,透水性差,不易萌发,播前要进行种子处理。各地的处理方法有所不同,有的利用粗砂或制米机将种皮轻磨一下,使种皮粗糙,增强透水性;也有将种子在沸水中浸30秒,再在45℃温水中浸泡10小时;还有用浓硫酸1份,种子1.5份的比例进行拌种,混拌均匀后用清水冲洗 ,凉干备作种用。
播种时期:一般为春、夏、秋均可,以春播为好。播种量每亩1-1.5公斤。播种深度2-3厘米,播种方法为机播或人工播种,播后适当镇压。
2、根茎繁殖 甘草根茎上的不定芽可萌生新的植株。根茎要选择粗0.5-1.5厘米,切成长15-25厘米的段,每段具3-5个不定芽。栽种方法多为条栽或穴栽。行距50-60厘米,株距25厘米,深度15厘米;盐渍化荒地和干旱地块,深度可达20厘米,播后适当镇压。栽种时期多为春栽或秋栽,春栽以4月上旬,秋栽于10月下旬为宜。
(三)田间管理
1、灌水 应视土壤类型及盐碱度而定。砂性无盐碱或微盐碱,播后可灌水;土壤粘重或盐碱较重,应播前灌水;抢墒播种,播后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结和盐碱上升。人工栽培甘草的关键是保苗,一般植株长成后不进行浇水。
2、中耕除草 一般在出苗的当年进行中耕除草,从第2年起甘草根分蘖,杂草很难与之竞争,不需要中耕除草。
3、施肥 播前要施足底肥,以厩肥为好。每年生育期可于早春追施磷肥。甘草根具有根瘤,有固氮作用,一般不缺氮素。
病虫害防治:
甘草病害主要有甘草锈病,甘草褐斑病,甘草白粉病,均危害叶部。多于5-6月发病,可用波美2-3度石硫合剂喷洒防治。甘草虫害主要有甘草叶甲,甘草蛛蚧,红蜘蛛,甘草种子豆象,榆叶蝉以及蚜虫。可用乐果乳剂1500-2000倍液喷洒防治。
- 15供需情况
甘草应用领域十分广泛,素有"十方九草"之称。近代研究证明,甘草不但有补脾、润肺、解毒、缓急作用,而且可以抑制人身发胖。在轻工食品方面,广泛应用于糖果、蜜饯、饮料、啤酒、卷烟、酱油等的添加剂。在农副业方面,甘草不仅是收入较高的经济作物,而且是很好的防风固沙,改良盐碱地的最佳植被,其枝、叶又是牧区的良好饲草。同时甘草又是我国传统的大宗出口创汇商品。因而,大力发展甘草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甘草适应性强,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不甚严格;适宜种植的土地较多,栽培技术难度不大,发展潜力很大。由于甘草需要量越来越多,野生资源采挖强度大,保护措施又未能及时跟上,资源急剧减少,加之综合利用不够,深加工不充分,利用率不高,造成了资源浪费;人工种植,单产低,药农生产积极性不高,发展缓慢。因此,要加强野生资源保护,实行划片轮采,坚持计划收购,使其抚育更新,恢复生态平衡;在资源集中的区域,建立保护区,逐步建成野生与家种相结合的商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改进栽培技术,开发新用途。
60年代至80年代生产情况:
甘草商品主要来源于内蒙古、新疆、宁夏、黑龙江、吉林、青海、甘肃等省(区)的野生资源。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列为国家计划管理品种,全国的购、销和出口,由中国药材公司实行统一计划,统一管理。40年来,甘草收购量起伏增长,国内销售平稳上升。属于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品种。
自甘草购销纳入国家计划管理轨道以后,产区积极组织群众采挖,使购销有了明显增长。1957年收购1900万公斤,比1956年的460万公斤,增长3倍多,出现了第1次收购高峰;以后由于受3年自然灾害的影响,收购和销售大幅度下降。1964年仅收购420万公斤,销售630万公斤,分别比1957年下降了78%和37%,收购是建国以来的最低水平。
70年代,在群众性大搞中草药活动的推动下,甘草收购明显增长,销售平稳上升,产大于销。1972年收购2100万公斤,比1964年增长80%,出现了第2次收购高峰;70年代末期农村经济政策进一步落实,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药材生产的积极性,对野生甘草采取了围栏保护措施和野生变家种成功,产量明显增加。1979年收购达3100万公斤,比1972增长46倍,出现了第3次高峰,创历史最高水平。销售基本保持在1200-1800万公斤。
80年代以来,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实行了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积极性,使药材生产持续发展。1983年甘草收购3000万公斤,出现了第4次高峰;销售仍维持在70年代最好水平。
- 16药典标准
2015年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或光果甘草Glycyrrhiza glabra L.的干燥根和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晒干。
【性状】甘草 根呈圆柱形,长25~1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具显著的纵皱纹、沟纹、皮孔及稀疏的细根痕。质坚实,断面略显纤维性,黄白色,粉性,形成层环明显,射线放射状,有的有裂隙。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
胀果甘草 根和根茎木质粗壮,有的分枝,外皮粗糙,多灰棕色或灰褐色。质坚硬,木质纤维多,粉性小。根茎不定芽多而粗大。
光果甘草 根和根茎质地较坚实,有的分枝,外皮不粗糙,多灰棕色,皮孔细而不明显。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棕色细胞。栓内层较窄。韧皮部射线宽广,多弯曲,常现裂隙;纤维多成束,非木化或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常含草酸钙方晶;筛管群常因压缩而变形。束内形成层明显。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较多,直径约至160μm;木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亦含草酸钙方晶。根中心无髓;根茎中心有髓。粉末淡棕黄色。纤维成束,直径8~14μm,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具缘纹孔导管较大,稀有网纹导管。木栓细胞红棕色,多角形,微木化。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醚4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弃去醚液,药渣加甲醇3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40ml使溶解,用正丁醇提取3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3次,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2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酸-冰醋酸-水(15:1:1: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淸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黄色荧光斑点。
【检査】水分 不得过12.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7.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过2.0%(通则2302)。
重金属及有害元素 照铅、镉、砷、汞、铜测定法(通则2321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或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铅不得过5mg/kg;镉不得过0.3mg/kg;砷不得过2mg/kg;汞不得过0.2mg/kg;铜不得过20mg/kg。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 照农药残留量测定法(通则2341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测定一第一法)测定。含总六六六(α-BHC、β-BHC、γ-BHC、δ-BHC之和)不得过0.2mg/kg;总滴滴涕(pp'-DDE、pp'-DDD、op'-DDT、pp'-DDT之和)不得过0.2mg/kg;五氯硝基苯不得过0.lmg/kg。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05%磷酸溶液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7nm。理论板数按甘草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时间(分钟)流动相A(%)流动相B(%)0-819818-3519→5081→5035-3650→10050→036-40100→190→81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乙醇10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甘草苷(C21H22O9)不得少于0.50%,甘草酸(C42H62O16)不得少于2.0%。
饮片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甘草片 本品呈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外表皮红棕色或灰棕色,具纵皱纹。切面略显纤维性,中心黄白色,有明显放射状纹理及形成层环。质坚实,具粉性。气微,味甜而特殊。
【检査】总灰分 药材,不得过5.0%。
【含量测定】同药材,含甘草苷(C21H22O9)不得少于0.45%,甘草酸(C42H62O16)不得少于1.8%,
【鉴别】(除横切面外)【检査】(水分、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淸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与用量】2~10g。
【注意】不宜与海藻、京大戟、红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