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档案 420

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字母:
不选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类别:
不选 根及根茎类 动物类 矿石类 其它加工类 果实种子类 全草类 花类 叶类 树皮类 藤木类 树脂类 菌藻类
品种:
干姜
展开

干姜

1别名

中文名:干姜。

英文名:RhizomaZingiberis(英)DriedGinger。

 

别名:

白姜、均姜、干生姜(《纲目》)。

2概述

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Willd.)Rosc。的根茎。源于 《本经》:“主胸闷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癖下利,生者尤良。”《本草纲目》:“元素曰,干姜……其用有四:通心助阳,一也;去脏腑沉寒痼冷,二也;发诸经之寒气,三也;治感寒腹痛,四也。”《本草求真》:“干姜大热无毒,守而不走,凡胃中虚冷,元阳欲绝,合以附子同投,则能回阳立效,故书有附子无姜不热之句。”

3产地分布

我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主产于四川、湖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地。均系栽培。

其中广西的西林、靖西、蒙山、武鸣、马山、横县。四川犍为。贵州的长顺、兴仁等地为主要产区。

4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40-100cm。叶2列,线状披针形,长15-30cm,宽约2cm,光滑无毛。花茎自根茎生出,高约20cm;穗状花序卵形至椭圆形;苞片淡绿色,卵圆形;花冠黄绿色,裂片披针形;唇瓣中央裂片长圆状倒卵形,较花冠裂片短,有淡紫色条纹及淡黄色斑点;雄蕊微紫色。本品栽培时很少开花。

5生态环境

适应在稍荫蔽环境生长,春夏季处于稍荫蔽的环境下生长才能良好。对土壤要求较严,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植株生长良好。

6生物学特性

姜原产东南亚的热带地区,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较弱,植株只能无霜期生长,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5-28℃,温度低于20℃则发芽缓慢,遇霜植株会凋谢,受霜冻根茎就完全失去发芽能力。广西主产区大部分县的年平均温度为18-19℃,7月平均气温为25.3℃,极端高温为39℃;一月份平均气温为10.2℃,极端低温为-4℃;全年无霜期330天以上。年降雨量900-1300毫米,空气相对湿度为80%左右。

本品系多年生草本,高50-80cm。根茎肥厚,断面黄白色,有浓厚的辛辣气味。叶互生,排成2列,无柄,几抱茎;叶舌长2-4mm;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30cm,宽1.5-2.2cm,先端渐尖,基部狭,叶基鞘状抱茎,无毛.花葶自根茎中抽出,长15-25cm;穗状花序椭圆形,长4-5cm;苞片卵形,长约2.5cm,淡绿色,边缘淡黄色,先端有小尖头;花萼管长约1cm,具3短尖齿;花冠黄绿色,管长2-2.5cm,裂片3,披针形,长不及2cm,唇瓣的中间裂片长圆状倒卵形,较花冠裂片短,有紫色条纹各淡黄色斑点,两侧裂片卵形,黄绿色,具紫色边缘;雄蕊1,暗紫色,花药长约9mm,药隔附属体包裹住花柱;子房3室,无毛,花柱1,柱头近球形,蒴果。种子多数。黑色,花期间8月。

7生长习性

姜原产东南亚的热带地区,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耐寒和抗旱能力较弱,植株只能无霜期生长,生长最适宜温度是25-28℃,温度低于20℃则发芽缓慢,遇霜植株会凋谢,受霜冻根茎就完全失去发芽能力。

8生长周期

多年生。


年需求量:

约8000吨左右。

9采收加工

采收:一般在冬至前后,茎叶枯黄时开始收获。这时块茎已充分长大,而且组织充实,辣味浓重。收获时用锄挖起全株,去掉茎叶,抖净泥沙,立即上坑进行干燥加工。通常每666.7平方米产鲜姜1000-1500千克,高产可达4000千克。

加工方法:姜的根茎肥厚,用太阳曝晒不容易干燥,加工成干姜时宜用火烘干。数量太多用烘房干燥,数量少可用普通的小坑加热干燥。烘或烤的火力应先大后小,稍于后用微火烘烤至全干。干后,装入撞笼中,来回推送去掉沙和粗皮。扬净即成为干姜。一般5千克鲜姜可加工干姜1千克。

炮制:1、干姜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筛去碎屑。2、炮姜 先将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炒热,再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筛去砂,晾凉。3、姜炭 取干姜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取出晾干,筛去碎屑。

亩产量:

一般亩产鲜姜1000-1500公斤,高产可达4000公斤。一般5千克鲜姜可加工干姜1公斤。

10储藏养护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11形状规格

根茎扁平块状,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淡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 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和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室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

12性味功能

性热,味辛。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温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泻泄、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化学成分:含挥发油,油中主成份为姜醇(zingiberol)、姜烯(zingiberene)、没药烯(bisabolene)、α-姜黄烯(α-curcumene)、芳樟醇(linalool)、桉油素(cineole)及α-龙脑;另含辛辣成分姜辣素(gingerol)及分解产物姜酮(gingerone);尚含多种氨基酸等。

13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干燥根茎为扁平、不规则的块状,有指状分枝,长4-6厘米,厚0.4-2厘米;表面灰白色或灰黄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在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质坚实,断面颗粒性,灰白色或淡黄色,质松者则显筋脉;有细小的油点及一明显的环纹,气芳香,味辛辣。以质坚实,外皮灰黄色、内灰白色、断面粉性足、少筋脉者为佳。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四川、贵州等地。显微鉴定:根茎横切面:木栓层为多列木栓细胞,常发生在皮层,细胞排列不整剂,其外时有薄壁细胞及表皮存在,皮层中散有外韧型叶迹维管束;内皮层明显,中柱占大部分,有多数外韧型维管束散列,近中柱鞘部位维管束形小,排列紧密。本品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油细胞,薄壁细胞含淀粉粒。粉末:淡黄棕色。①淀粉粒单粒广卵形、长卵形、三角状卵形、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常圆形或不规则形,略扁平,侧面观呈棒状,有的较小端略尖突或呈鸟喙状,直径5-32μm,长8-48μm,脐点细点状,位于较小端,层纹明显。②油细胞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32-96μm,壁较薄,胞腔内含淡绿黄色挥发油滴。③树脂细胞类长圆形,内含红棕色分泌物。④纤维较细长,常一边微波状或略呈锯齿状,少数两边均作齿状突出,末端短尖、钝圆或分叉,完整者长420-920μm,直径16-40μm,分叉处宽至56μm,壁稍厚,非木化,纹孔斜裂缝状或人字形,胞腔宽大,常可见菲薄横隔。⑤色素细胞细管状,直径11-23μm,细胞内充满棕色或暗红棕色物。此外,可见木栓细胞,螺纹、梯纹、网纹、环纹导管,及细小草酸钙方晶。

中药化学鉴定:薄层层析:取本品甲醇浸出液浓缩后作点样液,以芳樟醇、1,8-桉油精为对照品,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石油醚-乙酸乙酯(8.5:1.5)展开,1%香草醛硫酸液显色,样品液色谱在与对照品色谱的相同位置上有相同的斑点。

性味鉴别:

1、附子与干姜二者皆为辛热之品,均能温里散寒,回阳救逆,同可用治阴寒内盛,脾阳不振之脘腹冷痛、大便溏泻,以及亡阳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症,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附子——有毒,其温里散寒、回阳救逆之力较强,为温里散寒之要药、回阳救逆第一品药,并善于补火助阳,善治肾阳、脾阳、心阳虚证;以及寒湿痹痛等证,以治中下二焦之里寒证为主。干姜——虽温里散寒、回阳救逆之力不如附子,但又能温肺化饮,以治中上二焦之里寒证为主。

2、干姜与高良姜二者皆为温中散寒的主药,主治脾胃寒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症,无论是外寒内侵之实证,或阳气不足之虚证,均可配伍使用。两者在临床常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干姜——长于暖脾阳,偏治脾寒腹痛泄泻。又能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治亡阳证,四肢厥逆,脉微欲绝,以及寒饮咳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等症。高良姜——则长于散胃寒,善治胃寒冷痛,以及寒凝气滞,噫气呕吐等症。

14种植技术

姜原产热带常绿雨林的森林边缘地带,形成适应稍荫蔽环境的习性,春夏季处于稍荫蔽的环境下生长才能良好。对土壤要求较严,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植株生长良好,粘重或过于松散的沙质土植株生长不良。姜忌连作。

种姜种植后抽出第一个茎,称为主茎,主茎基部迅速膨大形成第一个根茎,称二田姜、姜田。这个时期称为发芽出苗期。二田姜随着茎叶的增长不断长大,两侧腋芽抽出二个萌蘖,叶片随着舒展,茎部膨大形成根茎,称为子姜。这个时期为姜的幼苗期,以主茎和根系生长为主。进入幼苗期后,很快转入生长旺盛期,萌蘖迅速增加,叶面积急剧增大,根茎重量也猛增,是药用部分形成和生长的主要时期。这时子姜外侧的腋芽又抽出1-2个萌蘖,其茎基部膨大形成新根茎,叫第二次子姜,植株有茎4-5个。进入6-8月气温高的季节,第二次子姜外侧腋芽又抽生1-2个萌蘖,茎基膨大的新根茎,叫做第三次子姜。如此继续分生下去,形成到第五至第六子姜,茎增至10个以上,甚至20个以上。茎愈多,根茎也愈肥大,单株重就愈大,直至茎枯萎才停止。

繁殖方法:姜采用根茎繁殖。

(一)姜种选择

姜种宜在立冬前后4-5天植株已充分成熟时采收。晴天,在种植地内,选择生长健壮,地上茎多,无病虫害,根茎肥大饱满、结实的植株作留种株,用锄挖起全株根茎,抖落附泥,剪去茎叶,注意不要扯破姜皮,忌洗水,摊晒在太阳下,将外表水分晒干,即可以进行贮藏。

(二)姜种贮藏

在冬季气温高,霜期短(只有轻霜)地区,可把晾晒过的种姜放人箩筐内,置室内干燥通风处存放。冬季气温低、霜期长的地区可采取以下两种方法贮藏。

1、砂藏法 选用细湿沙或含沙比较大的沙土,沙的湿度以手抓成团但没有水渗出为度,然后用木箱或砖块在地上围好四周,在底层铺一层20厘米厚的湿沙,上铺一层20厘米厚的姜块,在姜块上铺上一层10厘米厚的湿沙,这样一层沙、一层姜种逐层铺至堆高1-1.5米,上面盖一层20厘米厚的湿沙。以后每隔凹-30天翻堆1次,拣去病姜、烂姜,然后重堆,沙湿度不够时,可在翻堆时,用喷雾适当加水,拌匀,保持沙堆原来湿度。

2、坑埋法 在室外坡地,挖坑深100厘米,边长200厘米,上宽下窄。在坑中央直立一个用细竹捆成直径约10厘米的通风管,留作通气和测量温度用。然后在坑内摆姜种1500-2000千克。姜摆好后,在姜的表面铺一层姜叶,然后再盖一层土,使坑内温度保持20-25,维持一个月左右,以加速姜的愈伤及老化过程。以后随着气温下降分次盖土,盖土总厚约60-70厘米,以保持坑内温度15左右。冬季气温过低时坑口封严,坑顶用稻草做成圆锥形尖顶,坑四周开好排水沟。

(三)催芽

姜进行催芽处理,可以提早发芽,并出苗整齐。方法是:在惊蛰前后(3月上旬),选择晴天,将贮藏的姜种取出,在太阳下暴晒1-2天,晒干水分,拭去泥沙,拣出霉烂的根茎,在灶门上方设架,上铺放竹帘,把姜种放在竹帘上,利用炊烟的温度使其发芽。春分后就可开始萌芽选出栽种,未萌发的另堆放继续催芽,待萌发后再行选栽。另一方法是,用堆肥、泥土、草木灰拌和均匀后,与种姜分层堆积催芽。

(四)种姜分切和留芽

经催芽后的种姜按芽的生长情况分切成若干小块,每块重35-60克,每块种姜只留1-2个壮芽,瘦小的芽则全部削去,这样出苗的主茎生长时所需的营养充足,幼苗健壮、整齐。

种植方法:

(一)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照射时间较短的两山间或阴坡的缓坡、平地处,土层深厚、中等肥力、湿润、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壤土作种植地。熟地前作物宜是玉米、花生。早春深翻地40-50厘米,再进行1-2次耕耙,除净杂草,耙细整平。如春植,在头年冬天翻耕,使土块在冬天风化。早春再进行耕耙二次,起畦宽100厘米,或起垅宽50-60厘米,高2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二)种植

一般在每年春分至清明(3月下旬至4月上旬)最迟不可超过谷雨(4月下旬)种植。在广西气候温暖地区可提前到2月份,宜早不宜迟,因为早栽的姜先长根后出苗。在整好的畦(垅)面上,按行株距30厘米×20厘米挖穴或666.7平方米施下腐熟人粪尿2500-3000千克,每(开沟按行距20厘米)一块,成水平方向种下,然后平方米用2500-3000千克腐熟堆肥、草皮灰混合肥酸钙30-40千克、氯化钾15千克,混合均匀后施于住姜种。

田间管理:

(一)补苗、中耕除草

出苗后发现缺苗的应及时用继续催芽的姜种补;后应进行第一次中耕,深3-4厘米。以后每隔20。进行第二和第三次中耕除草,锄土可深至6-7厘米。如遇大雨后土壤板结,也应及时松土。

(二)追肥

姜是耐肥植物,除施足基肥外,在生长期应进行多次追肥。最好在姜的生长前期即立秋前分期施下。第一次在苗出齐中耕除草后,每亩施人畜粪水1000-1500千克。第二次在立夏之后,在株间开穴,每亩施人畜粪水2000-2500千克。第三次在芒种后,于株侧开穴,每亩施人畜粪水2000-2500千克。第四次在立秋前,在植株另一侧开穴,每亩先施花生麸100千克,后施人畜粪水2000-2500千克,施后培土于植株周围,厚约5厘米左右,以利根茎生长。避免根茎长出地面,但培土不宜过厚。如果姜苗长得较差,则可增施一次追肥,每亩施人畜粪水2000千克。

(三)排灌
出苗之前,畦土表面宜保持干燥状态,以提高土温,利于出苗。出苗后的整个生长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如遇到天旱,则在傍晚浇水。在雨季,大雨过后,地内积水时,应及时疏沟排水,避免积水淹没根茎,影响生长或导致病害发生。

(四)搭棚遮荫

生姜不耐高温,忌阳光直射,稍喜阴,因此,没有遮荫物时,宜在出土后及时搭棚,棚高1.5米左右,棚上盖草,使田面呈现花影为宜。不宜间种作物,避免影响产量。

15供需情况
16药典标准

2015年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officinale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性状】干姜 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干姜片 本品呈不规则纵切片或斜切片,具指状分枝,长1~6cm,宽1~2cm,厚0.2~0.4cm。外皮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略显粉性,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有的呈毛状。质坚实,断面纤维性。气香、特异,味辛辣。

【鉴别】(1)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淀粉粒众多,长卵圆形、三角状卵形、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油细胞及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黄色油滴或暗红棕色物质。纤维成束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μm

(2)取本品粉末1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干姜对照药材1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6-姜辣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lml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査】水分 不得过19.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 不得过6.0%(通则2302)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2.0%

【含量测定】挥发油 取本品最粗粉适量,加水700ml,照挥发油测定法(通则2204)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ml/g)6-姜辣素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甲醇-水(40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6-姜辣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6-姜辣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lml0.1m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5%甲醇2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00W,频率40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5%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6-姜辣素(C17H26O4)不得少于0.60%

饮片

【炮制】干姜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片块状,厚0.2~0.4cm

【鉴别】【检査】【浸出物】【含量测定】同药材。

姜炭 取干姜块,照炒炭法(通则0213)炒至表面黑色、内部棕褐色。

本品形如干姜片块,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体轻,质松脆。味微苦,微辣。

【鉴别】取本品粉末2g,加75%甲醇4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l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6-姜辣素对照品、姜酮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分别制成每lml各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6-姜辣素对照品溶液各6μl、姜酮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三氯甲烷-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浸出物】同药材,不得少于26.0%

【含量测定】同药材,含6-姜辣素(C17H26O4)不得少于0.050%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用法与用量】3~10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制剂】姜流浸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