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档案 196

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字母:
不选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类别:
不选 根及根茎类 动物类 矿石类 其它加工类 果实种子类 全草类 花类 叶类 树皮类 藤木类 树脂类 菌藻类
品种:
太子参
展开

太子参

1别名

孩儿参、童参等。

2概述

太子参为常用中药材。原为江苏民间草药,后来在全国推广使用。为参类家族新成员。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 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 (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太子参之名始见于清·《本草从新》谓:"大补元气,虽甚细如条参,短紧坚实,而有芦纹,其力不下大参"。究属何指,不甚明确。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引《百草镜》云:"太子参即辽参之小者,非别种也,乃苏州参行从参包中拣出短小者名此以售客,味甘苦功同辽参"。所记载的太子参实为五加科人参的小形者。与本品不同。

3产地分布

太子参的产地在历史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目前太子参的主要产地为福建柘荣(有专门的太子参市场)及其周边的福安、福鼎、霞浦;安徽的宣州;贵州余庆地区的施秉为近年发展的新产区;另外浙江、山东也一直保持着种植的习惯。其中福建柘荣和安徽宣州为种植最为集中的地区,产量最大,占有着全国大多数的市场供应量。质量以福建货为最佳,销售价格也略高于其它产地的产品。

野生孩儿参主要分布在江苏、辽宁、河南、湖南 、湖北、陕西、安徽、河北、吉林、四川、山东、西藏、内蒙古。

栽培品主产于江苏江宁、赣榆、泰兴、丹阳、句容、溧阳;安徽巢湖、滁县;浙江长兴、泰顺;福建福安、福鼎、霞浦;山东临沭、莒南;江西九江、武宁;上海崇明。

4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株高7-20厘米。根长纺锤形,外皮淡黄色,疏生须根。茎细弱,方形,节部略膨大。叶对生,叶片倒披针形,茎端2对叶密集,平展成十字状,叶片全缘。花腋生,两型。茎基部者为小型闭锁花,萼片4;无花冠,雄蕊多为2枚,雌蕊1枚,常能形成多数种子。茎顶端花较大而开放,白色,花萼5片,花瓣5,白色,呈倒卵形,雄蕊10枚,雌蕊1枚,子房上位,胚株多数,蒴果卵形或近球形,种子近球形,褐色或紫褐色,表面有疣状突起,被毛茸。
5生态环境
孩儿参野生于阴湿山坡的岩石缝隙和枯枝落叶层中,多在疏松含有腐殖质的土壤上生长。
6生物学特性

孩儿参喜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具有耐寒,怕强光、喜肥、怕涝的特性。生育期平均气温10-20℃生长旺盛,气温达30℃时,植株长势渐弱,继而停止生长。冬季在-17℃时安全越冬。生育期120天左右。

生长习性:萌芽阶段:10月栽种后,气温下降至15℃以下,地温10时℃,种栽缓慢发芽、发根,气温继续下降停止生长。

生长旺盛阶段:早春出苗后,茎叶生长较快,根的数量和长度也在增加。3-4月地上部生长旺盛,现蕾、开花,此时根的生长随之加快。6月气温升高,种子成熟,地上部分生长停止,根部膨大达到高峰并得到充实。

休眠阶段:6月以后地上部分枯萎,新根形成独立分株,进入休眠阶段。

7生长习性
太子参为家种品种,性喜湿润气候,适应性较强,具有耐寒、怕强光、喜肥、怕涝的特性,但不能连作。
8生长周期

生长周期:

从育苗到收获需2年。


年需求量:

约4000吨。

9采收加工

1、采收 夏至至小暑,太子参地上茎叶半数枯黄时,参根已长成应即收获。过早或过晚采收粉质少、出干率低,质量也差。延期收获,还常因雨水过多造成腐烂。起挖深度一般13厘米左右,按行距细心依次采收。亩产量200-300公斤。

2、加工 有烫制晒干和自然晒干两种方法,烫制晒干:将挖起的鲜参,放在通风屋内摊凉1-2天,使根部失水发软,用清水洗净装入箩筐内,稍经沥水,放入开水锅中,浸烫2-5分种,随即摊放在水泥晒场或芦席上曝晒至干脆。浸烫以能顺利插入参身为标准。干燥后把参根装入箩筐,轻轻振摇,撞去参须,即成商品。这样加工的参,习称烫参,参面光,色泽好,呈淡黄白色、质地较柔软。

自然晒干:将收获的鲜参,用清水洗净后,薄摊于晒场或芦席上,在日光下曝晒至六、七成干时,堆起稍回潮,在木板上搓,再晒,再搓,至参根光滑无毛再晒干,也称生晒参。商品光泽较烫参差,质稍硬,惟味较烫参浓厚。


亩产量:

一般亩产干品150公斤左右。

10储藏养护

太子参一般用麻袋包装,每件40公斤左右。贮于阴凉干燥处,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9-13%。

本品易泛油,虫蛀,受潮生霉。陈品泛油,表现为质地返软,两端颜色变深,光泽减退,表面出现油样物。危害的仓虫有锯谷盗、米扁虫、黑粉虫、杂拟谷盗、赤拟谷盗、烟草甲等。

储藏期间,应保持环境整洁、干燥,定期检查,发现商品吸潮或轻度霉变、虫蛀,及时晾晒或翻垛通风;虫情严重时用磷化铝、溴甲烷等药物熏杀。也可以在药物熏蒸后立即密封保藏。有条件的地方,可密封抽氧充氮养护。

11形状规格

太子参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厘米,直径0.2-0.6厘米。顶端有茎痕,表面黄白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质硬而脆,断面平坦,淡黄白色,角质样;或类白色,有粉性。


规格标准:

产区不分等级,商品以身干,条长粗肥,质实无须根,黄白色、无杂质不霉蛀者为佳。

12性味功能

太子参味甘、微苦,性平。归脾、肺经。

具有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的功能。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主要成分:果糖、淀粉、皂甙等。

13真伪鉴别

目前已发现的混淆品种主要有:

百合科植物长蕊万寿竹[Disporum bodinieri(Levl.et Vant.)Wang et Tang]的块根。块根多为数个簇生,单个呈细长圆锥形或长条形,稍弯曲,长1.5-1.7厘米,直径1-6毫米。顶端有疙瘩状基茎。表面淡黄色或淡灰棕色,有细密纵皱纹。质硬而脆,断面有黄白色的细中柱。气微,味淡。

石竹科植物的白花紫萼女萎菜[Melandrium tatarinowii (Regel)Y.W.Tsui var.albiflorum(Franch.)Z.Ching]的块根。块根多为单个,有的数个簇生,单个呈长圆柱形,多弯曲或稍扭曲,有的有分枝,长2-14厘米,直径0.2-1厘米。顶端常有疣状突起的茎残基或茎痕。表面黄白色,纵皱纹明显或有抽沟,有棕黑色横向凹陷,其中有突起的细根痕。质稍松脆,易折断,断面白色。气微,味微甘、苦。

14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丘陵坡地,新垦的"二荒地"或地势较高、肥沃、疏松的平地种植。排水不良的积水地,盐碱地、砂土、黄土不宜种植。前茬作物以甘薯(山芋)蔬菜等为好。忌连作。坡地以选向阳,向东最适宜。

一般在早秋作物收获后,施入基肥。可用充分腐熟的猪厩粪肥或垃圾堆肥、人粪肥、草木灰、家禽粪等均匀撒入地表,结合耕地翻入土中,然后耙细耙匀,作1.3米宽,15-20厘米高的畦,畦长按地形而定。畦成弓背形。

 (二)种植方法

1、繁殖方法 可用块根繁殖,扦插繁殖和种子繁殖。(1)块根繁殖:于采收时,边收边选种栽,以芽头完整,参体肥大,无伤及病虫害的块根为好。栽种时间在霜降前后,过迟顶芽已膨大,须根长出,栽时易受损伤。在已整好的畦面上,沿畦纵向开沟,深12厘米,将种参斜摆在沟的一侧边,芽头位置一致,距地表6厘米,俗称"上齐下不齐"。按行距12-15厘米再开沟,将开沟的土覆在已摆好种栽的沟内,再行摆种,依次栽种,最后将畦面整成弓背形。每亩用种栽80-100公斤。此法称做斜栽或竖栽。也可将种栽平放在沟内,使之头尾相连,行距同前,覆土6厘米,称做平栽或睡栽。种根繁殖覆土深度相当重要,过深参根大,数量少,产量低。过浅参根小、质量差,以5-6厘米为宜。此法产量高,生产上多采用。(2)扦插繁殖:于太子参生长旺盛时,剪取地上枝条长5-6厘米,每条具有2-3个节间,将节间全部扦入地里,顶端叶片露出地面,扦后约7-10天,生根。(3)种子繁殖法 太子参蒴果开裂,种子不易收集,往往利用自然散落的种子,原地育苗。在原栽培地将太子参收获后,用耙耧平,施上1次肥,种一茬萝卜,白菜,收获后再耧平,第2年春已落地的种子发芽出苗,长出3-4片叶子时即可移栽或到秋季作种栽之用。种子繁殖,当年仅形成一个园锥根。

2、留种越夏 原地保种,选排水良好优质高产的地块作种子田。在立夏前后,套种春黄豆(早熟品种),株行距为30-50厘米,待太子参植株枯黄倒苗时,黄豆已逐渐长成,盛夏利用其茂盛的枝叶,将参地荫蔽降温,保持土壤湿润,使种参安全越夏。或收获时,选个头均匀、健壮的参根,在院内背阳处(不要在屋檐下),或晾爽的空房子里,地上铺10-15厘米的厚的湿沙,上面摆一层参根,再盖10-12厘米厚的湿沙,再放一层参根,依次放4-5层参根。天旱时每隔4-5天洒水一次,保持湿润。屋外贮存的夏季防漏雨,每隔15-20天翻动一次。临栽种前扒出,挑选健壮的做种栽。

(三)田间管理

1、锄草 幼苗出土后,浅锄松土一次,其余时间进行拔草。立夏后,已封行,只拔除大草,不能进行锄草松土,以免伤根影响生长。

2、追肥 根据植株生长情况决定追肥的次数,淋浇兑水的稀人粪尿(1∶5)以促进生长。

3、培土 早春出苗后,边整畦沟边将土撒至畦面上,或用客土进行培土,培土厚度1.5厘米以下,有利发根。

4、排灌 太子参怕涝,一旦积水,易发生腐烂,雨后畦沟必须排水畅通。在干旱少雨季节,应注意灌溉,保持土壤湿润,利于萌发与植株生长。防止踩踏,致使脚窝积水,参根腐烂死亡。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根腐病:高温高湿的闷热天气,容易发生此病。防治方法:选排水良好和通风的地块,可减少此病的发生;病株用50%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浇灌。

叶斑病:春季多雨易发生此病,严重时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于发病前期可用1∶1∶100倍波尔多液喷雾防治,也可用65%代森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花叶病毒:是一种病毒引起的,受害植株叶片呈花叶状,植株萎缩,块根变小,产量下降。防治方法:注意防治传播病毒的蚜虫等虫害,选无病植株留种,轮作换茬。

2、虫害 太子参在生长过程中有蛴螬、地老虎、蝼蛄,金针虫危害根部,一般在块根膨大,地上部分即将枯萎时危害最严重。防治方法:用氯丹乳油25克拌炒香的麦麸5 公斤,加适量水配成毒饵,于傍晚洒在田间或畦面诱杀,或用杀虫眯制成毒土毒杀,也可人工捕杀。

15供需情况

太子参具有益气、健脾、生津的功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用量会不断增加,在保健食品,滋补饮料,新药研究等综合开发利用上,相当有前途。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太子参年需要量约90万公斤左右,正常年产量约90-100万公斤,只要保持生产的稳定发展,可以保证需要。

因此在太子参的产销方面,要加强市场预测与信息服务,搞好生产基地建设,使生产稳定协调发展。

60年代至80年代生产情况:

新中国成立以后,太子参列为三类品种,由市场调节产销。60年代以前,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70年代野生变家种成功后。栽培技术提高,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家种太子参成为商品主要来源。40年来,太子参生产发展较快,市场供应呈增长趋势,属于可以满足需要的品种。

50年代至60年代,太子参由野生向家种过渡,栽培技术处于探索阶段,生产规模小,产量低,主要靠采收野生资源,1965年仅收购6.8万公斤,市场供应偏紧。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期太子参生产大发展。江苏省首先在太子参种苗保存,丰产技术等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单产提高,生产发展很快。1970年全国收购超过百万公斤,是1965年的14.8倍,是当年社会销售量的3倍。

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太子参供应因受到党参紧缺的影响,销售增长,1983年为71万公斤,是1970年的2.3倍,产销基本协调。

16药典标准

2015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 heterophylla(Miq.)Pax ex Pax et Hoffm.的干燥块根。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

【性状】本品呈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310cm,直径0.20.6cm。表面灰黄色至黄棕色,较光滑,微有纵皱纹,凹陷处有须根痕。顶瑞有茎痕。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周边淡黄棕色,中心淡黄白色,角质样。气微,味微甘。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24列类方形细胞。栓内层薄,仅数列薄壁细胞,切向延长。韧皮部窄,射线宽广。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初生木质部34原型。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有的薄壁细胞中可见草酸钙簇晶。

(2)取本品粉末lg,加甲醇10ml,温浸,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l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太子参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1)为展幵剂,置用展开剂预饱和15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喷以0.2%茚三酮乙醉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顔色的斑点。

【检査】水分 不得过14.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 不得过4.0%(通则2302)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5.0%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能与主治】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用法与用量】93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