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档案 500

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字母:
不选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类别:
不选 根及根茎类 动物类 矿石类 其它加工类 果实种子类 全草类 花类 叶类 树皮类 藤木类 树脂类 菌藻类
品种:
天花粉
展开

天花粉

1别名

花粉、栝楼根、蒌根、白药、瑞雪、天瓜粉、屎瓜根、栝蒌粉、蒌粉等。

2概述

天花粉为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在国内外久负盛名。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日本栝楼(Trichosanthes japonica Regel)的干燥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商品又称栝楼根。

天花粉药用始载于东汉《神农本草经》,名栝楼根,列为中品。天花粉之名始见于宋代《图经本草》。明代《本草纲目》将天花粉收入草部蔓草类,并将其列入栝楼项下,且有"其根作粉,洁白如雪,故谓之天花粉"的记载。

3产地分布

栝楼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北广大地区、西北大部分地区,长江以南仅在江、浙一带有野生。药用主要以家种为主。天花粉主产于河南安阳、南乐、济源、孟县;河北安国、安平、定州;山东济南、潍坊、高密;江苏南通、泰兴、滨海、海安;浙江平湖亦产。以河南安阳产量大、品质佳,素有"安阳花粉"之称。河北安国自70年代以来,家种天花粉发展较快,目前已成为家种天花粉的主要产区之一。

日本栝楼主要分布于湖北、湖南、广东、广西、贵州、江西、浙江、安徽,主产于湖南桃江、石门、耒阳、安化;四川万源、开县、简阳、蓬溪;贵州开阳、荔波、罗甸、台江、镇远。

4形态特征

1、栝楼

多年生草质藤本,长3-6米,块根横生、肥厚、断面肉质,白色,多为条状,表面淡棕黄色。茎有棱线,卷须2-3枝。叶互生,叶柄长,叶片宽卵状心形或扁心形,宽近于长,先端常钝圆,3-5浅裂至深裂。雌雄异株。雄花3-8朵成总状花序,花生于上端1/3处,少有单生;小苞片棱状倒卵形;花冠白色,直径约3.5厘米,花冠袭片扇状倒三角形,先端有流苏;雌花单生,花梗长约6厘米;子房椭圆形。果实宽卵状椭圆形至球形,瓠果橙黄色。种子扁平,卵状椭圆形,浅棕色,光滑,近边缘处有一圈棱线。

2、日本栝楼

叶较窄,中央裂片较长,常不再裂;分裂时小裂片较狭长,近披针形。果实稍小,长约8厘米。种子较小,更扁平,长方椭圆形,长约11毫米,棕褐色,边缘棱线明显。

5生态环境
栝楼多生于山坡草丛、林缘、溪旁及路边。北方多栽培于平原或缓坡的向阳处。
6生物学特性

栝楼喜温暖、湿润、通风、透光,怕干旱、渍水和霜冻。要求土层深厚,土质肥沃、疏松。

种子特性:种皮坚硬,40℃的温度下催芽处理,发芽率高。

生长习性:雌雄异株。早春播种,20-30天后出芽。栽培当年生长不旺,果少、根小,第2、3年大量结果,根条伸长膨大;超过6年根条生长缓慢,且粉性减少,纤维增多,质量下降。雄株根条粉性重于雌株,质优。立架攀缘有利生长。花期6-8月。果期9-10月。

7生长习性
栝楼喜温暖、湿润、通风、透光,怕干旱、渍水和霜冻。
8生长周期

生长周期:野生有3年、5年生。种植的一般春种,秋收;或秋种、次年秋收。

年需求量:约2000吨。

9采收加工

1、采收

一般栽种后4-5年采挖,若肥力充足管理得当,2年亦可收获。生长年限过长,粉质减少,质量差。春秋季均可采挖,以秋季霜降前后为佳。雌株需待瓜蒌收获后挖取。

2、加工

挖出的鲜根应及时加工。洗净泥土,用刀刮去外皮,块大者切成3-4节或先纵剖再切块,直接晒干或烘干。晾晒时要防止雨、霜、雪的浸湿,否则易变色。


亩产量:

一般亩产干品400-500公斤。

10储藏养护

天花粉一般用麻袋包装,每件50公斤左右。贮于干燥通风处,适宜温度30℃以下,相对温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2-14%。

本品富含淀粉,易吸潮发霉、虫蛀。吸潮品色泽加深,体质返软,表面不光泽,现白粉状物,严重时发热,并出现霉斑。危害的仓虫有锯谷盗、米扁虫、竹蠹、鳞毛粉蠹、毛衣鱼、麦蛾茧蜂、米象小蜂、中华垫甲等。蛀蚀品常见虫絮、虫粪及虫尸,敲打包装可见蚊粉震落。

储藏期间注意防潮隔热,发现吸潮返软或轻度霉变、虫蛀,及时翻垛通风或晾晒,虫情严重时,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药物熏杀。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密封抽氧充氮养护。

11形状规格
天花粉呈不规则圆柱形、纺缍形或瓣块状,长8-16厘米,直径1.5-5.6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细根痕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有黄棕色外皮残留。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横切面可见黄色导管孔,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状导客。无臭,味微苦。

规格标准:
    据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天花粉分3个等级。
                        

天花粉商品规格标准

一等 干货。呈类圆柱形、纺锤形或纵切两瓣。长15厘米以上,中部直径3.5厘米以上。刮去外皮,条均匀。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光洁。质坚实,体重。断面白色,粉性足。味淡、微苦。无黄筋、粗皮、抽沟;无糠心、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 干货。呈类圆柱形、纺锤形或纵切两瓣。长15厘米以上,中部直径2.5厘米以上。刮去外皮,条均匀。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光洁。质坚实,体重。断面白色,粉性足。味淡、微苦。无黄筋、粗皮、抽沟;无糠心、杂质、虫蛀、霉变。

三等 干货。呈类圆柱形、纺锤形或纵切两瓣。扭曲不直。去净外皮及须根。表面粉白色、淡黄白色或灰白色,有纵皱纹。断面灰白色,有粉性,少有筋脉。气微,味微苦。中部直径不小于1厘米。无糠心、杂质、虫蛀、霉变。

12性味功能

天花粉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具清热生津,消肿排脓功效。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等。

主要药理作用:

引产和抗早孕,系天花粉蛋白的直接作用;天花粉蛋白对胎盘滋养叶细胞肿瘤有一定的疗效,但对其它肿瘤作用不明显;天花粉煎剂在体外对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提取液可使正常兔或饥饿兔的血糖上升,对饥饿兔的作用更明显,并可使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含量升高。

13真伪鉴别

(1)长萼栝楼(Trichosanthes sinopunctata C.Y.Cheng et C. H. Yueh),亦称苦花粉。块根粗厚,圆柱形,直径4-12厘米;带皮者表面浅棕色,有密集的斜向或纵向延长而突起的皮孔;去皮者表面灰黄色,断面色稍浅,粉性差,纤维较多,横切面可见棕黄色导管小孔,呈放射状排列,似菊药纹;味极苦。无石细胞。

(2)王瓜[T. cucumeroides (Ser.) Maxim.],块根梭状椭圆形,2-5个呈簇生状,直径1-3厘米;表面浅灰黄色,具纵向线状皮孔;切面灰黄色,纤维性,稍角质样,味苦。导管2-5个成群或单生;淀粉单粒直径可至28微米。

(3)木鳖[Momordica cochinchinensis (Lour.) Spreng.]块根极粗壮,直径8-18厘米,带皮者表面浅棕黄色,微粗造,有较密的椭圆形皮孔,去皮者表面色稍浅,断面浅黄灰色,质较松,粉性甚差,纤维较多。横断面韧皮部有多层横向颓废筛管层纹,木部有较密的棕黄色导客小孔;味苦。本品有鞘纤维,淀粉单粒直径可至23微米。

(4)飞来鹤(Cynanchum auricuiatum Royle ex Wight),块根不规则纺缍形或近圆柱形,直径2-4厘米,分布于长江下游。带皮者表面棕褐以至黑褐色;去皮者表面黄棕色,断面淡灰黄色,粉性。味淡略涩。本品韧皮部薄壁组织中有乳管。导管20-60个断续相连,直径可至120微米。淀粉单粒直径可至24微米。

14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择通风透光、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地块,生亩施农家肥2000-3000公斤、饼肥40公斤、磷肥30-40公斤,于秋末冬初进行深翻,耙细,翌年春季整平,做畦待播种。

(二)种植方法

1、种子繁殖

北方产区多在清明至谷雨间进行播种,播前种子用40℃的温水浸泡24小时,捞出,稍晾。按行距20厘米、株距12厘米开穴点播。穴深4厘米,每穴放种子1-2枚,覆土,随即浇水。出苗前经常保持地面湿润。在湿度20℃左右的情况下,一般20天左右即可出苗。翌春移栽,株行距120×150厘米。

2、分根繁殖

选好种株,以收根(天花粉)为目的的多选雄性植株。清明至立夏期间将根挖出,切成6-9厘米的小段,用草木灰涂抹伤口。注意勿伤须根。凡断面鲜白者,可做种根,断面有黄筋者不宜作种。在已整过的畦面上,按株行距120×150厘米挖裕,平放种根,覆土5-10厘米,稍镇压。上面封土25厘米保墒。如果气候正常,栽后半个月萌芽,扒平封土,幼苗即可生长。干旱时,开沟浇水。

3、压蔓繁殖

因栝楼有生长不定根的特性,在夏季雨水充足、气温高时,将健壮的蔓拉于地下,在叶基部压土,生根后即可截断茎枝,形成新的植株。但此法生长缓慢,一般只做补苗用。

(三)田间管理

栽种后需及时浇水,保持地面湿润。苗出齐后,应及时中耕除草、浇水。在麦田间作的可在收割小麦时留高20-30厘米的麦茬,以利茎蔓攀缘,通风透光。在苗高0.5米前、后,追肥2次。每亩每次用尿素10公斤(碳铵20公斤)左右,施在距秧苗20厘米远的地方,同时浇水。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根腐病:由镰刀菌引起的根部腐烂。5月初发生,雨季严重。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除去并用石灰消毒病穴;选无病株留种;收获后清园,将病、残株烧掉。

节线虫病:危害根部,引起根部腐烂。严重时植株死亡。防治方法:深翻土,收获后翻晒几次,以杀死害虫;土壤处理,结合晒土每亩用5%克线磷颗粒剂10公斤,或10%益收宝5公斤,或4%甲基异柳磷乳油1公斤施入;处理种根,用25%克线磷乳油500倍液或4%甲基异柳磷乳油800部液浸根15分钟,晾干后下种;加强田间管理,生长期注意除草,施用机肥要充分腐熟。

2、虫守

蛴螬等为害,可用常规法防治。

15供需情况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目前天花粉的野生资源蕴藏量约450万公斤,年需求量在150万公斤以上;年收购量一般控制在130-150万公斤为宜。

天花粉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商品来源混杂,缺乏研究整理;生产与销售发展不够协调。因此,应加强天花粉品种的研究,澄清用药混乱现象;做好生产的宏观控制;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为天花粉开辟更加广阔的销售市场。

60年代至80年代生产情况:

天花粉全国需量在140万公斤左右。60年代以前主要依靠野生资源提供商品;70年代以后,各地先后开展了天花粉的野生变家种,人工栽培成为商品的主要来源。40年代产销有过几次起落,供应也有过余缺,但总的看,属于能够满足市场需要的品种。

60年代以前,天花粉的野生资源蕴藏量较大,而需求量相对比较稳定;基本能满足需要。

进入70年代,除传统的医疗作用外,发现天花粉蛋白在中期妊娠流产、抗早孕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因此需求量增长较快,显示出良好的前景。由于连续多年的采挖,天花粉野生资源越来越少。但在推广应用野生变家种有研究成果后,生产发展迅速,人工栽培的天花粉逐渐占主导地位。1978年河北省收购家种天花粉120多万公斤,几乎占全国当年收购量的一半。家种天花粉生产的发展,对满足全国药用需要起到了重要作用。70年代末期由于对天花粉市场需求缺乏系统的分析,生产盲目性很大,商品过剩,随之出现了生产的大滑坡。1983年,全国天花粉收购46万多公斤,仅为1978年330万公斤的14%。近几年,天花粉市场由滞转畅,生产有所恢复。

16药典标准

2015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或双边括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段或纵剖成瓣,干燥。

【性状】本品呈不规则圆柱形、纺锤形或瓣块状,长816cm,直径1.55.5cm。表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细根痕及略凹陷的横长皮孔,有的有黄棕色外皮残留。质坚实,断面白色或淡黄色,富粉性,横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略呈放射状排列,纵切面可见黄色条纹状木质部。气微,味微苦。

【鉴别】(1)本品粉末类白色。淀粉粒甚多,单粒类球形、半圆形或盔帽形,直径648µm,脐点点状、短缝状或人字状,层纹隐约可见;复粒由214分粒组成,常由一个大的分粒与几个小分粒复合。具缘纹孔导管大,多破碎,有的具缘纹孔呈六角形或方形,排列紧密。石细胞黄绿色,长方形、椭圆形、类方形、多角形或纺锤形,直径2772µm,壁较厚,纹孔细密。

(2)取本品粉末2g,加稀乙醇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天花粉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瓜氨酸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lml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及对照药材溶液各2µl、对照品溶液1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无水乙醇-冰醋酸-(822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査】水分: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通则2302)

二氧化硫残留量:照二氧化硫残留量测定法(通则2331)测定,不得过400mg/kg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5.0%。

饮片

【炮制】略泡,润透,切厚片,干燥。

本品呈类圆形、半圆形或不规则形的厚片。外表皮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切面可见黄色木质部小孔,略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

【检査】总灰分不得过4.0%(通则2302)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2.0%

【鉴别】【检査】(水分、二氧化硫残留量)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用于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法与用量】1015g

【注意】孕妇慎用;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