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档案 427

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字母:
不选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类别:
不选 根及根茎类 动物类 矿石类 其它加工类 果实种子类 全草类 花类 叶类 树皮类 藤木类 树脂类 菌藻类
品种:
冬瓜子
展开

冬瓜子

1别名

瓜仁、冬瓜仁、白瓜子、瓜子。

2概述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冬瓜Benincasa hispida (Thunb.) Cogn.的干燥成熟种子。原植物系一年生攀援草本,均为栽培。商品中分单边与双边两种,均是冬瓜的种子,原植物相同,但为不同的栽培品种。

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上品,原名瓜子,《名医别录》称此为白瓜子、冬瓜仁。《证类本草》谓:"……冬瓜皮虽青,经霜亦有白衣,其中子白,白瓜子之号因斯而得。"《齐民要术》谓:"冬瓜正二月种之。若十月种者结瓜肥好,乃胜春种,则冬瓜之名或又以此也。"李时珍说:"……冬瓜三月生苗引蔓,大叶团而有尖,茎叶皆有刺毛,六七月间开黄花,结实大者径尺余,嫩时绿色有毛,老则苍色有粉,其皮坚厚,其肉肥白……"。据上所述,均指今之冬瓜而言。

3产地分布
冬瓜子Semen Benincasae全国各地均产。以河北、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和四川产量较大,均自产自销。习惯上双边冬瓜子主销华东地区,单边冬瓜子主销东北、华北地区。
4形态特征
一年生攀援草本。茎长6-7m,粗壮,略呈方形,密被黄褐色刺毛,卷须常分2-3叉。单叶互生;叶柄粗长;叶片掌状5-7浅裂至中裂,呈五角状宽卵形或近肾形,长宽均为15-30cm,先端尖,基部心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有粗硬毛。花单性,雌雄同株,单生于叶腋,花梗被硬毛;花萼管状,裂片三角状卵形,边缘有锯齿,反折;花冠黄色,5裂至基部,外展;雄花有雄蕊3,花丝分生,花药卵形,药室呈S形折曲;雌花子房长圆筒形或长卵形,密被黄褐色长硬毛,柱头3,略扭曲。瓠果大形,肉质,长圆柱形或近球状,长30-60cm,直径20-35cm,果皮淡绿色,表面有毛和蜡质白粉。种子多数,卵形至长卵形,淡黄白色,扁压。花期5-6月,果期6-8月。全国各地均有栽培。
5生态环境
对生长环境及土壤要求不严,喜光耐热,耐湿性强,不耐干旱。
6生物学特性
冬瓜的根系发达,吸收力强,并易发生不定根。茎蔓性,分枝性强。叶片大,有茸毛。早熟品种的主蔓3-5节,中晚熟品种8-10节出现雌花,以后每5-7节发生1雌花。花多单性,虫媒异花授粉。冬瓜喜温耐热,种子发芽的适温为30℃,20℃以下发芽缓慢,茎叶生长及开花结果的适温为25℃左右。15℃时生长慢,且开花授粉不良。10℃以下易受冷害。冬瓜系短日照作物,但多数品种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在11小时的短日照条件下,雌花节位可显著降低。
7生长习性
喜光耐热,耐湿性强,不耐干旱。吸肥量较大,需氮最多,钾次之,磷最少。冬瓜在疏松肥沃、保水力强、微酸性土壤和日照充足条件下,产量高,品质好。全国均有种植,适应性较强。
8生长周期
1年生。
9采收加工

于8-9月立秋至白露间采收。食用冬瓜时,收集成熟种子,冼净、晒干。应用时,取净冬瓜子用文火炒至黄白色,筛去灰屑备用。

炮制:

1、炒制 取净冬瓜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黄白色,取出,放凉。

2、麸制 将锅烧至微红,撒入麸皮,俟起烟时投入净冬瓜子,不断翻动,炒至徽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每净冬瓜子1kg,用效皮120g。

3、蜜制 取净冬瓜子,用炼蜜30%拌炒,至蜜汁吸尽。

10储藏养护
木箱或陶器缸装,密封,放干燥处,防止虫害与鼠咬,定期翻晒。
11形状规格
种子呈扁平卵圆形。长1-1.5cm,宽0.5-0.8cm。表面淡黄白色,一端钝圆,另一端较尖,并有2个小突起,其中较小者为种脐,另一个突起较大,上有明显的珠孔)。边缘光滑,习称"单边冬瓜子"或两面边缘均有1环纹,习称"双边冬瓜子"。剥去种皮,可见乳白色子叶2片,有油性。无臭,味微甘。以色白、仁饱满者为佳。
12性味功能

性味功效:

味甘、性微寒。有清热化痰,消痈排脓,利湿的功效能。用于痰热咳嗽,肺脓疡,咳吐脓血,阑尾炎,淋浊,白带。用量9-30g。寒饮咳喘,久病滑泄者忌用。

化学成分:

种子含皂甙0.68%及多量的脂肪,尿素,瓜氨酸,尿素酶等。

13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

种子卵圆形或长椭圆形,扁平,长1-1.4cm,宽0.5-0.8mm,厚约0.2cm。种皮黄白色,较粗糙,一端钝圆,另端尖,并有两个小突起,较大的突起上有一明显珠孔,较小的突起为种脐。边缘光滑(单边冬瓜子)或两面外缘各有1环纹(双边冬瓜子)。种皮较硬脆,剥去种皮后可见白色肥厚的子叶两片,胚根小,朝向尖端。体轻,有油性。气无,味微甜。以粒色白、仁饱满者为佳。

14种植技术

一、栽培方式

冬瓜栽培方式可分为地冬瓜、棚冬瓜和架冬瓜三种。

1、地冬瓜:植株爬地生长,株行距较稀,一般每亩种植300株左右,管理比较粗放,茎蔓基本上放任生长或结果前摘除侧蔓,结果后任意生长。其优点是花工少,成本较低。缺点是瓜型欠佳,经常扶瓜;否则畸形果率高;果皮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破损,影响耐贮性;光能利用低,结果大小不均匀,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该方式只适用于岛内销售的灰皮冬瓜品种,而对于商品性要求较高的北运或出口品种:如,"青皮冬"、"黑皮冬"和"青杂1号"则不适用。

2、棚冬瓜:植株抽蔓后用竹木搭棚引蔓,有高棚和矮棚之分。高棚一般高为150-200厘米,矮棚一般高60-80厘米,棚宽250-300厘米。海南瓜农一般采用矮棚方式为多。植株上棚以前摘除侧蔓,上棚以后茎蔓任意生长。棚冬瓜的座果比地冬瓜好,果实大小比较均匀,单位面积产量一般比地冬瓜高,但基本上仍是利用平面面积,不利密植,一般只能在瓜蔓上棚前间套种,不能充分利用空间,且搭棚材料多,成本高。近年来,为省材料、省成本和省工,开始推广一种改良式的网棚架:即,先用木桩、铁丝搭一个基本棚架,再覆处编织好氟龙丝网。尼龙网最少可使用三造,搭架非常方便省工。

3、架冬瓜:支架的形式有多种。有"一条龙":即,每株一桩,在130-150厘米高处,用横竹连贯固定;有"人字架";有"一星鼓架龙眼"和"四星鼓架龙眼":即用三或四根竹竿搭成鼓架,各鼓架上用横竹连贯固定,一株一个鼓架。架冬瓜形式虽多种多样,但都结合植株调整,较好地利用空间,提高座果率并使果实大小均匀,有利于提高产量与质量;也利于间套作,增加复种次数;而又比棚冬瓜节省架材,降低成本。在目前条件下,架冬瓜是三种栽培方式中比较合理、比较科学的一种方式。

二、栽培季节、播种育苗及种植密度

1、栽培季节:冬瓜喜温、耐热,为获得丰产,应选择冬瓜座果和果实发育的适宜气候条件栽植。气候条件对冬瓜座果率的影响最大,因此,在季节安排方面要特别加以注意。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湿度较大等条件有利于座果;空气干燥,气温低和阴雨天,昆虫活动少,不利于授粉;且降低柱头的受粉能力,因而座果差。根据冬瓜对光温条件需求的特点,海南南部的陵水、三亚、乐东等市县由于冬春季节气温多在20℃以上,阳光充足,整个冬春季均可播种,并可正常开花结果;而北部的文昌、澄迈、琼山、定安、临高等市县,在冬春季节,特别是在1月上旬至2月下旬,常有低于15℃的低温阴雨天气出现,因此,在播种时就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使栽植的冬瓜在这段时间内开花结果。冬瓜的播种,除考虑气候因素外,也应注意考虑市场因素。因为海南栽培的冬瓜,特别是冬春季栽培的冬瓜,其产品大部分都百销往岛外及港澳市场。所以,在栽培季节上,还要注意避开内陆省份,特别是广东、广西等省的冬瓜生产旺季。只有这样,才能使栽培的冬瓜达到高产、高效之目的。在一般情况下,海南栽培的冬瓜只要在12月下旬至5月上旬前收获产品上市,其售价均较高,反之则较低。据此,海南的南部地区在9月中旬至1月上旬为冬春季栽培冬瓜的适宜播种期;其他地区则以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和12月上旬至1月上旬播种最好。若在10月中旬至11月下旬播种,由于开花结果期多处在1-2月份的低温、阴雨天气影响之下,座果非常困难,即使能座果,果实也生长缓慢,发育不良,畸形果率较高。

2、播种育苗:海南冬春季栽培冬瓜,由于常受低温的影响,宜采取营养钵育苗。所需营养土要提前制备,可选用烤晒过筛的肥沃园土,腐熟猪、牛粪渣,谷壳灰或椰糠等混合而成。三者体积比约为6:2:2,另可加少量氮磷钾复合肥,其加入量一般以控制在0.2%-0.3%为宜,并要求弄细混均,以防伤种伤根。冬瓜种子催芽一般用50-55℃温水先浸10-15分钟(边浸边搅拌),然后,再在常温下继续浸10-12小时,最好,放在30℃左右温度下催芽。浸种时间较长,发芽较快、较整齐,一天半至两天时间,便大部分发芽;浸种时间较短,发芽势较差。种皮光滑无缘的种(如青皮冬瓜种子),由于种以通透性差,催芽时容易引起缺氧烂种,发芽率低。因此,对这类种子催芽,须先用细砂擦洗种皮,除去粘附物,并放在28-30℃恒温条件下催芽。未发芽前,每天早晚分别用清水漂洗种子1次,并及时将水分滤干,再继续催芽。若没有恒温设备,中宜采取浸川后直播到育苗袋或苗床上较为安全。据笔者试验,用100-150ppm赤霉素浸种,可使发芽迅速且整齐。

播种前一天要将钵中营养土浇透,播种深度2-3厘米,每个营养钵播发芽种子1-2粒,种子要平放或芽尖向上,播后随即盖上遮阳网或稻草等覆盖物;若遇寒潮或阴雨天气,则宜用塑料薄膜覆盖。播种后至出苗前,要注意浇水,但切勿水分过多,以防沤种烂根,只须保持土壤潮湿即可。出苗70%左右时,要及时揭除覆盖物。在幼苗破心前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系生长;破心后经常保持营养土呈半干半湿状态,使瓜苗稳健生长。约25-30天即可移植入大田,种植前2-3天,可用10%稀薄人粪水和80%代森锌800倍或75%百菌清600倍药液淋苗,做到带肥带药移植。

3、栽植密度:冬瓜的栽植密度因品种、栽培方式与栽培季节而不同。小型冬瓜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单株结果数和单果重三方面构成的,适当密植可以提高产量。大型冬瓜品种多数每株一果,它的单位面积产量是由每亩株数和单果重量两个因素构成的。所以,应保证单果重量的基础上适当密植。地冬瓜植株蔓叶在地面生长,不便于植株调整,不宜密植;棚冬瓜基本上也是平面生长,也不利于密植;架冬瓜能利用空间生长,结合植株调整和引蔓则有利于密植。目前海南生产上栽培的冬瓜品种多为大型品种,采取平棚架栽培一般畦宽约350厘米(连沟),双行植,株距70-80厘米,亩植500株左右;架冬瓜栽培方式一般行株距为150×(70-80)厘米,亩可植600株左右;地冬瓜一般畦宽约400-500厘米(连沟),双行植,株距约80-100厘米,亩植300株左右。冬瓜的种植密度,与肥水管理水平也有关系。肥料充足、排灌方便,管理水平高,则应着重于长大果,以争取高产、优质,而不宜太密。在摘除全部侧蔓的基础上,主蔓打顶比不打顶可以密些。

三、选地整地,施足基肥

冬瓜的根系非常发达,且生长期长,为了获取较高产量,必须选择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pH值为6-6.5的沙壤土到粘壤土种植;同时,为了避免冬春季栽培的冬瓜苗期遇到寒潮和前期春旱,后期夏雨,以选择背北向南,排灌方便的田块为宜;秋冬瓜常遇台风雨影响,选地应以灌排水方便的坡旱地为宜。

瓜地选好后,应尽早深翻耕耙,其深度以30厘米左右为好。冬春季栽培的冬瓜,以排灌方便的晚稻田为好。在晚稻收割后应及早犁田晒白,植前再耕耙整细。整地后应计划好种植规则,做好畦面;然后,在畦面上再起垄,垄宽80-100厘米,垄高30厘米左右,垄的两边各留半畦,垄与半畦之间留有浅沟,以备抽蔓期培垄追肥之用。植穴顺垄按株距而定,穴深约30厘米,穴宽约40厘米。冬瓜的生长期较长,且根系的吸收能力强,因此,应施足基肥。基肥一般以优质农家肥为主,每亩2000公斤以上,豆饼30-50公斤,过磷酸钙40-50公斤,经堆沤后拌匀沟施或穴施,并与土壤充分混匀后播种或定植。对于壤质土或粘质土,在有条件时,每亩还可用三元复合肥30-40公斤,尿素15-20公斤,进行全层混施,以满足养分的均衡供给。而对砂质较重的土壤,则应减量施用,以防引起肥害。

四、地膜覆盖

保证高产稳产冬瓜地摸覆盖栽培,由于能创造出较优越的温、光、水、肥、土等栽培环境条件,促进了冬瓜的根系和植株的生长与发育,减轻了某些病虫及寒冷、干旱、暴雨等的为害。因而,能获得明显的增产效果。经试验证明:海南冬春季地膜覆盖栽培冬瓜,一般比露地栽培增产30%-50%;在恶劣天气条件下,有时增产甚至达1倍以上。

地膜覆盖栽培冬瓜,其方式一般只在种瓜垄上覆盖即可。地膜幅宽选用80-120厘米,颜色有白色、黑色及银灰色等多种。白色膜增温效果好,但杂草易于生长,覆膜前必须先喷一次芽前除草剂:如,丁草胺或乙草胺等,每亩用药量为75-100毫升,兑水约30公斤喷土面,然后再覆膜;黑色膜增温效果稍差,但可以防除杂草发生;银灰色膜则能驱避蚜虫,减少病毒病的发生和传播。覆膜前,一定要注意将地整平整细,施足基肥,并保持土壤湿润。覆膜时,一定要拉平薄膜,并压紧膜边防军。覆膜后种瓜时,要注意淋足定根水,并将开口处用细土封盖好。此后注意不能使膜内湿度过大,以免造成沤根。只要在盖膜时土壤湿润,一般移苗后约20天内,都不需再浇水。以后缺水稻,应采取沟灌的方法,并只灌半沟水即可。

病虫防治:

防病虫冬瓜发生的病虫有猝倒病、枯萎病、疫病、蚜虫、蛴螬等。防猝倒病可用75%百菌清1000倍液或20%敌克松1000倍液防治;防枯萎病可用50%多菌灵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900倍液防治;防疫病可用50%多菌灵或50%甲霜铜600倍液喷洒或灌根,每株灌0.3-0.5升,10天左右灌一次,连续2-3次效果好。防蚜虫可用乐果800倍液或敌百虫1000倍液防治;防蛴螬可用50%辛硫磷10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灌根。

15供需情况
16药典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