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 品种:
八角茴香
- 1别名
大茴、八角茴香香、舶茴香、八角珠、八角香、八角八角茴香、八角、大料、五香八角等。
- 2概述
八角茴香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已有400多年的应用历史。除药用外,还是优良调味香料,在国内外市场上久负盛名。
本品为木兰科植物八角茴香(Illicum verum Hook.f.)的干燥果实。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八角茴香始载于明代《本草纲目》 香项下:"自番舶来者,实大如柏实,裂成八瓣,一瓣一核,大如豆,黄褐色,有仁,味更甜,俗称舶茴香",又曰:"八角茴香,广西左右江峒中亦有之,形色与中国茴香迥别,但气味同尔。北人得之,咀嚼荐酒。"又曰:"八角茴香香性热,多食伤目发疮,食料不宜过用。"八角茴香、八角茴香油远在1897年已出口欧美等国家,成为我国大宗传统出口商品之一,在国际市场上素有"南宁八角","德保茴香"之称。据有关部门统计,1936年出口的八角茴香为5.5万公斤,茴油从1933年至1949年平均每年出口28.3万公斤。
- 3产地分布
- 八角茴香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广东、湖南;台湾也有少量分布。主产于广西龙州、宁明、凭祥、上林、防城、上思、浦北、德保、靖西、那坡、百色、凌云、乐业、玉林、北流、容县、桂平、藤县、苍梧、岑溪、昭平;云南广南、富宁;广东信宜。
- 4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一般10-14米,最高可达20米,树皮灰色至红褐色,有不规则裂纹,枝密集,呈水平向外伸展。单叶互生,有柄,革质,椭圆状倒卵形至椭圆状倒披针形,长5-11厘米,宽1.5-4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叶面有光泽和透明油点,叶脉羽状,中脉下陷,侧脉稍凸起;下面叶疏生柔毛;叶柄粗壮。花单生于叶腋,花被7-12片,数轮呈覆瓦状排列,内轮粉红色或白色;雄蕊11-12 枚,排列成1-2轮,心皮8-9个,离生,轮状排列。果梗粗壮,长3-4厘米,弯曲成钩状,聚合果呈放射星状,直径3-3.5厘米,红褐色, 果顶部呈嘴状弯曲,每果中有种子1粒,呈扁卵状,红棕色或灰棕色,光滑有光泽,气味甜。
八角茴香在长期栽培过程中,形成了较多农家品种。优良品种有柔枝红花八角、柔枝淡红花八角和柔枝白花八角。特点是树型高大,冠幅窄、枝叶茂密,小枝下垂,树体结构紧凑,结果枝和营养枝比例较协调可充分利用光能条件大量挂果,单株产量高,种子含油量高,油质好;较优良品种有普通红花八角、普通淡红花八角,普通白花八角,具有树型较高大,分叉较多,枝粗叶大,产量高,种子含油量高,油质好。但枝条较稀疏,亮节长,树体结构较疏散,大小年结果现象显著。
- 5生态环境
- 八角茴香生长在北热带和南亚热带的万山重叠的郁闭山谷、山脚、山坡处。常与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中的枫香树、毛荷木、鸭脚木、假频婆、乌柿等乔木混生,下层生长着喜阴湿的葵扇蕨、金狗毛等高大蕨类。一般在海拔300-700米之间的山地避风处生长较多、较好。
- 6生物学特性
- 八角茴香生长在北热带和南亚热带的万山重叠的郁闭山谷、山脚、山坡处。常与热带雨林、季雨林和南亚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中的枫香树、毛荷木、鸭脚木、假频婆、乌柿等乔木混生,下层生长着喜阴湿的葵扇蕨、金狗毛等高大蕨类。一般在海拔300-700米之间的山地避风处生长较多、较好。
- 7生长习性
- 幼苗期喜荫,忌长日照,在荫蔽度70-80%时生长良好。进入结果期则需较充足阳光,但忌强光直射,适宜于山区日照时间短较郁闭的山谷和山脚处生长。喜湿润气侯,适宜于排水良好,质地疏松,土层较深厚、腐殖质丰富、肥沃湿润的砖红壤或红壤土中生长。
- 8生长周期
多年生植物。
年需求量:
约3000-3500吨。
- 9采收加工
1、果实采收 当果实由青色变为黄色时,即可采收。其方法:拾取成熟后自然落地的果实,一般适用于春果,因春果成熟不一致,集中采收困难,此法省工、方便,但落果如不及时拣收,往往难予加工成优质品。上树摘果:采收人员扎好安全带,携带竹钩、竹篮上树采收。此法费工、费时,但采的果实可以加工成优质品。秋果采收时,因树上开花并结有幼果,不宜用竹杆敲打,更不能折枝采果。宜在晴天上树摘果,忌阴天采收避免发霉变质,降低质量。
加工:采收的果实马上进行"杀青"处理。鲜果用竹筐装好,放入沸水锅内,用木棒不断搅动, 待果实颜色变黄(约10分钟),迅速取出薄摊在水泥晒场或竹 上曝晒,并经常翻动,在烈日下晒5-6天,可加工成棕红色有光泽的八角商品(优质品)。如阴雨天,可用烘炉烘干。
2、叶的采收和蒸油 叶的采收:在每年11月,把着生于一年枝条的叶片连枝割下,1年或2年采1次,每次割除树上枝叶1/2或2/3,留下部分枝叶进行光合作用,维持植株继续生长。
蒸馏取油:通过蒸馏将茴香挥发油随水蒸气蒸出,经冷凝器冷却提取。
- 10储藏养护
八角茴香一般用麻袋包装。贮存于干燥阴凉避光处,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0-13%。
本品含水量高,易发霉;过于干燥,商品则干硬失润;受高温影响,易散味。水分过多时,种子软韧,手掐不易折断。贮存过久,表面色暗,油质少,气味淡薄。
储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商品软潮,可通风散潮,忌曝晒。商品含水量正常时可密封保藏。
- 11形状规格
八角茴香为聚合果,多由8个 果组成,放射状排列于中轴上。 果长1-2厘米,宽0.3-0.5厘米,高0.6-1厘米;外表面红棕色,有不规则皱纹,顶端呈鸟喙状,上侧开裂;内表面淡棕色,平滑有光泽,质硬而脆。果梗长3-4厘米,连于果实一端,弯曲。每个 果含种子一粒,扁卵圆形,长约6毫米,红棕色或黄棕色,光亮,富油性。气芳香,味辛、甜。
茴油:为无色或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气芳香,味辛、甜。冷时发生浑浊或析出结晶,加温后又澄清。
规格标准:根据色、气味、碎口和瘦果的比例,主产区广西将八角茴香分为3种7个等级。
八角茴香商品规格标准
大红八角:干爽,新鲜色大红,肥壮肉厚,气味芳香,成朵,无枝梗,无黑子无霉变。
一级 大朵均匀,碎口不超过5%,瘦果不超过5%。
二级 中朵均匀,碎口不超过10%,瘦果不超过10%。
三级 中小朵欠均匀,碎口不超过20%,瘦果不超过20%。
角花八角:干爽,有肉,成朵色红,气味芳香,瘦果少,稍带枝柄,无霉坏。
一级 大朵均匀,碎口不超过15%。
二级 中朵均匀,碎口不超过20%。
三级 中小朵欠均匀,碎口不超过30%。
干枝八角:干爽,黑红色,无霉变,无杂质。
近年市场上发现有同科植物莽草、红茴香、野八角、短柱八角充八角茴香。其性状特征如下:
莽草:为木兰科植物莽草(Illicium lanceolatum A.C.Smith)的干燥果实。通常由10-13个瘦长 果集成聚合果,发育不规则,体形较小。单个 果呈小艇状,先端有一较长而向后弯曲的钩状尖头。果皮较薄,外表较皱缩,种子扁卵形,种皮棕褐色,质脆,内含种仁,具有类似樟香的特异香气,味稍淡,久尝麻舌。
红茴香:为木兰科红茴香(Illicium henryi Deils) 的干燥果实。通常由7-8个瘦小的 果集成聚合果。单一 果先端渐尖,略弯曲如鸟喙状。果皮较薄,质脆,种皮褐黄色,具有类似樟香的特异香气,味先微酸后甜。
短柱八角:为木兰科植物短柱八角(Illicium brevistylum Smith)的干燥果实。通常由10-13个 果集成聚合果,果形大,单一 果先端急尖,顶端不弯曲,果皮较厚,背部粗糙,种皮棕色。芳香气微,味微苦而辣,有麻舌感。
野八角:为木兰科野八角(Illicium majus Hook f.et Thoms.)的干燥果实。通常由10-14个 果集成聚合果,单一 果呈不规广锥形,先端长而尖,略弯曲,呈鸟喙状,果皮较薄。久尝有麻辣感。
- 12性味功能
八角茴香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有温阳散寒,理气止痛的功效。用于寒疝腹痛,肾虚腰痛,胃寒呕吐,脘腹冷痛。八角茴香油为芳香调味药和健胃药。
主要成分:
挥发油(八角茴香油)、脂肪油以及蛋白质,树脂等。八角茴香油主含茴香醚,此外尚含有甲基胡椒酚、茴香醛、茴香酮、蒎烯、水芹烯、柠檬烯、1,8-桉叶素、黄樟醚、3,3-二甲基烯丙基-对-丙烯基苯醚。
主要药理作用:
醇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霍乱弧菌及伤寒、副伤寒、痢疾杆菌等具有抑制作用。
- 13真伪鉴别
(1)本品粉末红棕色。内果皮栅状细胞长柱形,长200-546μm ,壁稍厚,纹孔口十字状或人字状。种皮石细胞黄色,表面观类多角形,壁极厚,波状弯曲,胞腔分枝状,内含棕黑色物;断面观长方形,壁不均匀增厚。果皮石细胞类长方形、长圆形或分枝状,壁厚。纤维长,单个散在或成束,直径29-60μm ,壁木化,有纹孔。中果皮细胞红棕色,散有油细胞。内胚乳细胞多角形,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
(2)取本品粗粉1g,加石油醚(60-90℃)-乙醚(1:1) 混合液15ml,密塞,振摇15分钟,滤过,滤液于热水浴上挥干,残渣加无水乙醇2ml 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吸取供试品溶液2μl,点于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挥干,再点加间苯三酚盐酸试液约2μl,即显粉红色至紫红色的圆环。
(3)精密吸取鉴别2项下的供试品溶液10μl,置10ml量瓶中,加无水乙醇至刻度,摇匀,照分光光度法(附录Ⅴ A)测定,在259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
(4)取八角茴香对照药材1g,照[鉴别](2) 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另取茴香醛对照品20μl,加无水乙醇2ml 使溶解,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2) 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两种溶液各5-10μl,分别点于同一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黏合剂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丙酮-醋酸乙酯(19: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间苯三酚盐酸试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的橙色至橙红色斑点。
- 14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育苗地:选林缘背风处,环境荫蔽、湿润,土质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山坡新垦荒地。在头年秋天,深翻整地,每亩撒施土杂肥25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70公斤,人畜粪肥300-500公斤,施后翻地1次,起畦,待种。
造林地:宜选择低、中山的山谷、山脚。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的砂壤土和轻粘土,且避风处作为造林地。对造林地内的灌木,不宜砍掉,可采用块状整地挖坑,一般为5米左右。另外,坡度较大的造林地,宜采用带状整地,挖坑种植。
(二)种植方法
八角茴香大面积造林多采用种子育苗繁殖。为了建立高产林地,目前产区正在推广嫁接育苗繁殖。
1、种子育苗 采种:选树龄在20-25年之间,结果多且果实大、饱满、成熟的单株。于种子充实成熟,而果实未开裂时采收。产区一般用一把特制的钩刀或剪刀插入果荚连接部位撬开果荚取种。不宜在太阳下晒裂取种。
种子处理:种子取出后,通常先经处理后才播种。处理方法:⑴湿润处理法,产地多采用就地采种就地育苗。在育苗地附近挖取半干半湿的黄泥心土,拌入种子,使种子外表粘上黄土后,堆放在室内保持湿润,约贮存60天左右即开始发芽,1-2月间可取出播种,一般发芽率可达80%。⑵干燥处理,用干燥黄沙土与八角茴香种子(1份种子加黄细泥土4-5份)拌匀,贮藏于室内干燥处地穴内,压实以抑制种子的呼吸和减少油分挥发,保持发芽力,穴口填满干细土,并用木板封闭穴口,防止鼠害和减少通气。
播种:每年12月至翌年1-2月间催芽播种;催芽前,应进行质量检验,种子表面黑褐色或微黄褐色,光滑发亮,切面种仁呈乳白且饱满,种子质量优良,发芽能力强。否则不宜作种用。一般采用条播,按行距15-20厘米开3-4厘米深沟,播入种子。用草皮灰拌细土盖种厚约3厘米后,畦面盖草淋水。每亩播种量6-7.5公斤。
2、嫁接育苗 选择播种后第2年高15-18厘米的苗,于2月中旬至3月上旬,择阴天进行分床移植。苗高30厘米后,将顶剪去,两年后主杆粗1厘米左右时可作砧木供嫁接用。从优良丰产母树中下部外围生长健壮的枝条中,选芽眼饱满的1年生夏、秋梢作为接穗。在每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八角茴香的春梢尚未萌发前,选择气温在15℃以上的晴天或阴天进行嫁接,气温低或雨天不宜嫁接。
嫁接育苗造林后生长快,分株多,矮化,枝叶并茂,开花结果早。用嫁接苗木定植后2、3年长至2米高左右便开始开花结果,为早期高产的丰产树型。
3、造林 分为果用林和叶用林,造林技术不尽相同。
起苗:起苗前剪去苗木部分侧枝和3/4的叶片,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起苗时保护好根系,立即用黄泥浆浆根,每50株苗木扎成一捆,运到造林地后,再浆根1 次,放阴凉处。
果用林:一般于2-3月进行造林。株行距,一般为5×5米。由于苗木的侧根较多,放苗入坑填土后,应轻提苗木,使侧根在坑土中分布均匀,压实后,再盖一层松土,然后盖草,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坑内土壤湿润。每亩林地种植苗木26-30株。
叶用林:是采叶蒸油的林地。一般造林用的苗木多是3年生,植株高1.2米以上,造林方法及季节与果用林相同,行株距为1.5×1.5米,每亩林地种植300株。造林苗木成活后,即将苗木顶芽摘除,萌发新枝,及时摘除主干下部萌发的新芽使其第2年发展成头状矮林。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经催芽的种子播后30天左右发芽,12-15天幼苗出土后,应揭开盖草,随即搭盖荫棚,透光度30-40%为宜。苗期要经常淋水、除草、松土、施肥。第2 年2月间在未萌动前,可将高40-60厘米,直径0.4-0.5厘米的苗木出圃定植。移植2-3年生的苗木,造林成活率较高。
2、林地管理 果用林头2年可间种玉米、木薯等高秆作物,给幼树适当遮阴,促进幼苗生长。3年后可改间种黄豆、花生、绿豆等豆科作物,提高土壤肥力,并使幼林获得较多的阳光。当幼林树冠扩大,林地空隙很少时,可种一些木本绿肥和一些耐阴药材。20年生八角茴香已进入开花结果盛期,林地不宜再间种其它作物和药材。每年收果前铲除杂草1-2次,并结合施肥。林地每3年进行1次全垦,以疏松土壤,增强透气性,扩大根系吸收面积。
叶用林抚育:在造林的头2年需间种作物,3年以后不再间种,每年翻地1次,并结合施肥,施肥种类和方法与果用林相同。采叶可长达30-40年。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日灼病:为常见病害,幼树尤其严重。长期处于与杂木混交郁闭状态的幼龄或成年树,骤然暴露在强光下发病严重。病株树皮干枯龟裂,木质部腐朽,由下至上逐渐枯死。防治方法:造林时宜选用茎干已经木质化的2年生苗木。无混交林作荫蔽的造林地,宜间种高杆作物和速生树种作荫蔽树,免受烈日照射,林木进入成林期,才逐渐将部分荫蔽树间伐,使幼树受到日晒的锻炼,增强对日灼病的抵抗能力。成年树被害后,可将受害皮部刮除,并修理好皮的边缘,在刮面上涂刷桐油、松香、腊等胶状物,促进新皮愈合;也可以在全部树杆上涂刷石灰浆,反射强烈阳光,一般在每年7-8月间涂刷较适宜。
八角炭疽病:是由真菌中的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叶片受害后往往叶片脱落,影响植株生长;果实受害后,表面呈不规则的褐色大斑,果实干燥后作不规则皱缩,面上生有黑色小点,降低产品质量。病菌常在残叶中越冬,靠风雨传播。防治方法:除加强林地管理外,在病害发生时喷1∶1∶200波尔多液,每7天1次,连续2-3次。
2、虫害 八角尺蠖:1年中以3-5月和9-10月危害严重。成虫日间停息在隐蔽处,夜间飞出活动,趋光性弱。幼虫在3龄前在叶背面吃叶肉,4龄以后食量增大,能将整片叶吃光。老熟幼虫在疏松土壤处或落叶层内结茧化蛹。防治方法:树干涂胶环(用桐油1份,松香1份,混合煮成涂胶);危害期,摇动树枝使幼虫受惊落地后集中灭杀,在离地面30-60厘米处涂上粘胶环约10厘米,阴隔掉在地上幼虫再上树危害。灭蛹法,利用八角尺蠖在松土和落叶层越冬的习性,在冬天或5月、8月松土深6-10厘米,把蛹拣出集中消灭。也可以在植株周围松土培土,引诱老熟幼虫入土化蛹集中杀灭;药物防治:幼虫危害期,抓紧在3龄虫以前的期间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
八角金花虫:为八角茴香主要害虫。幼虫、成虫危害叶片,严重时将整枝叶片吃光,引起植株死亡。防治方法:人工捕杀,利用金花虫假死性,喜光性,产卵,化蛹习性进行人工捕杀。在产卵期,收集产在树杈、叶腋、树皮裂缝里的卵块烧毁;药物防治:可用乐果5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杀;生物防治:在清晨或雨后高温多湿天气喷白僵菌粉,防治效果也较好。
- 15供需情况
预计全国年需求量约2500万公斤(包括副食调料和出口),近年年产量约1600万公斤,产需相差较大,就是丰收的年份也只能满足需求量的70%左右。虽然目前有近60万亩的幼林逐渐步入开花结果期,产量将会增加,但现有51万亩结果林由于管理跟不上,部分林地已提早进入衰老期,产量将逐年下降,两者互相抵消,几年以后产量也不会有很大的增加,市场仍然偏紧。所以发展八角茴香生产有着广阔的前景。
八角茴香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大部分林地缺乏护理,普遍存在只种不管,常处于半野生状态,产量低。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单株鲜果产量平均只有2.5-5公斤。另外,栽培品种优劣混杂,产量高低悬殊,优良品种单株产量高达150-250公斤,而一些劣种只有1.5-2.5公斤,相差50-100倍。因此,应搞好林地抚育,合理施肥,选育和推广优良品种,以不断提高八角茴香的产量和质量。
60年代至80年代产销情况:
八角茴香商品来源于栽培,除供药用外,主要用于香料和出口创汇,供应一直偏紧,属生产、供应不足的品种。八角茴香为副食与中药交叉经营品种,以副食行业经营为主。解放前夕,除云南有少量生产外,产地主要集中在广西,当时有林面积只有4万亩左右,产量很不稳定。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采取了扶持生产的措施,调动了林农积极性,加强了原有林地管理,并大力发展造林,面积有了迅速扩大,产区由原来的龙州、宁明、德保、防城、藤县等县发展到全国6个省区几十个县,育林面积已达110万亩,其中主产区广西发展最快,现有林地面积已达102万亩,成年林49.3万亩。
随着林地面积的增加,产量、收购量也不断增加,1968年比1954年增加了240万公斤,1984年又比1968年增加了190万公斤,但是生产的增加跟不上需求量增长的速度。- 16药典标准
2010年版 药典标准:八角茴香
【含量测定】 挥发油 照挥发油测定法(附录X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4.0%(ml/g)。
反式茴香脑 照气相色谱法(附录Ⅵ E)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长30m,内径0.32mm,膜厚度0.25µm)Agilent INNOWAX;进样口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00℃,不分流进样。程序升温:初始100℃,每分钟5℃升至200℃,保持8分钟。理论板数按反式茴香脑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反式茴香脑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乙醇制成每1ml含400µ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5g,精密称定,精密加入乙醇25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600W,频率40kHz)30分钟,放冷至室温,再称定重量,用乙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µl,注入气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含反式茴香脑(C10H12O)不得少于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