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 品种:
九香虫
- 1别名
臭板虫、屁巴虫、打屁虫。
- 2概述
- 蝽科昆虫九香虫的干燥全虫。昆虫类壮阳药。始载于明(1590-1596)李时珍著《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主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
- 3产地分布
- 九香虫,我国南北各地都有,主产于四川、湖北、云南、贵州、安徽、湖南。此外,浙江、广东、广西、江西亦产。其中四川宜宾、合川、灌县、彭县,贵州鰼水、赤水等地较多。但产得最集中的当数四川的嘉陵江和贵州的赤叶河。
- 4形态特征
- 九香虫全体椭圆形,长1.7-2.2厘米,宽1-1.2厘米,体一般紫黑色,带铜色光泽,头部、前胸背板及小盾片较黑。头小,略呈三角形;复眼突出,呈卵圆形,位于近基部两侧;单眼1对,橙黄色;喙较短,触角6节,第1节较粗,圆筒形,其余4节较细长而扁,第2节长于第3节。前胸背板前狭后阔,前缘凹进,后缘略拱出,中部横直,侧角显著;表面密布细刻点,并杂有黑皱纹,前方两侧各有1相当大的眉形区,色泽幽暗,仅中部具刻点。小盾片大。翅2对,前翅为半鞘翅,棕红色,翅末1.3为膜质,纵脉很密。足3对,后足最长,跗节3节。腹面密布细刻及皱纹,后胸腹板近前缘区有2个臭孔,位于后足基前外侧,能由此放出臭气。雄虫第9节为生殖节,其端缘弧形,中央尤为弓凸。成虫越冬,隐藏石隙间。若虫无翅,成虫有翅能飞,均能食害瓜类植物。
- 5生态环境
- 成虫有翅能飞翔,常在土块、石块下及石缝中越冬,每年3月飞出。春夏季节,爬在农作物的茎叶上吸食浆液。
- 6生物学特性
- 7生长习性
- 九香虫喜欢潮湿透气,卵石间不夹泥沙,那便是九香虫糜集的地方。
- 8生长周期
- 一年生。
- 9采收加工
11月至次年3月前捕捉,置适宜容器内,用酒少许将其闷死,取出阴干。或置沸水中烫死,取出,干燥。
炮制:
1、炒制取净九香虫置锅内,用文火炒至有香气时,取出,放凉(《药典85》)。
2、焙制去净翅足,用新瓦焙至酥脆(《云南》)。
3、酒制除去杂质,用文火炒至有香气后,取出,簸去碎屑,再炒热,然后均匀喷酒,继续炒干,取出,放凉。每九香虫100kg,用黄酒12kg(《贵州》)。
4、酥油制将酥油用文火化开,取净九香虫倒入,炒拌均匀,使酥油全部被吸收后,出锅,摊开,晾凉。每九香虫100kg,用酥油6.25kg。
- 10储藏养护
- 置木箱内衬以油纸,防潮、防蛀。
- 11形状规格
本品略呈六角状扁椭圆形,长1.6-2cm,宽约1cm。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泽。头部小,与胸部略呈三角形,复眼突出,卵圆状,单眼1对,触角1对各5节,多已脱落。背部有翅2对,外面的1对基部较硬,内部1对为膜质,透明;胸部有足3对,多已脱落,腹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每节近边缘处突起和小点,质脆,折断后腹内有浅棕色的内含物。气特异,味微咸。
以虫体完整、具油性、色棕褐、发亮、无霉蛀者为佳。
- 12性味功能
味咸,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之功效。
化学成分:
虫体含脂肪、蛋白质及甲壳质。脂肪中含有硬脂酸、棕榈酸、油酸。脂肪酸一部分是游离存在。其臭味来源于醛或酮,但未能分出。
药理作用:
九香虫在试管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甲型副伤寒杆菌及福氏痢疾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元素分析表明,九香虫的抗癌、抑癌元素锰和镁的含量较高,致癌元素镍、铬、砷、镉、铍的含量较低,似可能有抗癌作用。
临床应用:
用于肝胃气滞及寒郁中焦证:九香虫香散,入肝、脾经,善行气散滞而止痛,宜于肝胃气滞所致的脘胁胀痛等证,常与香附、川楝子、延胡索等理气药同用;若寒郁中焦,脘腹冷痛,得温或嗳气则舒,常与陈皮、白术、高良姜等同用。
用于肾阳不足证:九香虫味咸性温,入肾经,能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阳痿早泄,夜尿频多等证,可与补骨脂、巴戟天、仙灵脾等同用;治肾气亏损,腰膝酸痛,可与熟地、杜仲、续断等同用。
- 13真伪鉴别
- 同科昆虫小皱蝽Cyclopeltapervadis-tant有时混入九香虫商品药材中,称“小九香虫”。虫体较小,椭圆形,长0.6-1.3cm,宽0.5-0.8cm,头略呈半圆形,除去翅后见背部红黑色或黑棕色,其不能作九香虫用。
- 14种植技术
- 现在的药材商品均为野生。
- 15供需情况
- 16药典标准
2015年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蝽科昆虫九香虫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的干燥体。11月至次年3月前捕捉,置适宜容器内,用酒少许将其闷死,取出阴干;或置沸水中烫死,取出,干燥。
【性状】本品略呈六角状扁椭圆形,长1.6〜2cm,宽约1cm。表面棕褐色或棕黑色,略有光泽。头部小,与胸部略呈三角形,复眼突出,卵圆状,单眼1对,触角1对各5节,多已脱落。背部有翅2对,外面的1对基部较硬,内部1对为膜质,透明。胸部有足3对,多已脱落。腹部棕红色至棕黑色,每节近边缘处有突起的小点。质脆,折断后腹内有浅棕色的内含物。气特异,味微咸。
【鉴别】取本品粉末0.2g,加石油醚(60〜90℃)2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药渣用石油醚洗涤3次,每次5ml,合并洗液及滤液,浓缩至10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九香虫对照药材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油酸对照品,加石油醚(60〜90℃)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醚-冰醋酸(36:9:0.9)为展开剂,置用展开剂预饱和20分钟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碘蒸气中熏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査】总灰分 不得过6.0%(通则2302)。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0.0%。
饮片
【炮制】九香虫 除去杂质。
【性状】【鉴别】【检査】【浸出物】同药材。
炒九香虫 取净九香虫,照淸炒法(通则0213)炒至有香气。
【性味与归经】咸,温。归肝、脾、肾经。
【功能与主治】理气止痛,温中助阳。用于胃寒胀痛,肝胃气痛,肾虚阳痿,腰膝酸痛。
【用法与用量】3〜9g。
【贮藏】置木箱内衬以油纸,防潮、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