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茯苓种植方法

来源:黔农网 浏览:4次 时间:2020-04-16 11:32:17

评论

茯苓别称云苓、松苓、茯灵等,为寄生在松树根上的菌类植物,形状像甘薯,外皮黑褐色,里面白色或粉红色,其原生物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多寄生于马尾松或赤松的根部,产于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等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茯苓种植方法吧!


茯苓的选地备料


1、栽培场地:茯苓栽培场地宜选海拔600~900米的山坡,坡高15~30度,要求背风向阳、土质偏沙、中性及微酸性、排水良好的地块。清除草根、树根、石块等杂物,然后顺坡挖窖,窖深60~80厘米,长和宽据木段多少及长短而定,一般长90厘米,窖间距为20~30厘米,四周开好排水沟。


2、栽培备料:备料于头年秋冬,砍伐马尾松,砍后剃枝并依松木大小将树皮相间纵削3~10条,削面宽3厘米,深入木质部0.5厘米,使松木易于干燥并流出松脂。削好的松木就地架起,使其充分干燥,当松木断口停止排脂、敲着有清脆响声时,再锯成65~80厘米长的木段,置通风透光处备用。约至6月份把木段排入窖内,每窖排三到段,粗细搭配,分层放置,准备接种。


茯苓的接种方法


1、菌丝引:选晴天将窖内中、细木段的上端削尖,然后将栽培种瓶或袋倒插在尖端,接种后覆土3厘米。也可把栽培种集中接在木段上端锯口处,加盖1层木片及树叶,覆土。


2、肉引:根据木段粗细采取上二下三或上一下二分层放置,接种时用干净刀剖开冬种,将苓肉面紧贴木段,苓皮朝外,边接边剖,接种量另据地区、气候等条件而定。


3、木引:将选作种用的木段挖出锯成2节,接种时把木引和木段头对头接拢即可。接种季节随地区而异,气温高的地区4月上旬进行,气温低则可于5月上旬至6月接种。


茯苓的田间管理


1、查窖补缺:茯苓接种后7~10天便可长出白色的茯苓菌丝,应检查各窖内的菌情以便及时补缺。


2、防治白蚁:茯苓接种7~10天后如发现白蚁应立即用杀白蚁药喷洒在白蚁身上或蚁路上防治。


3、培土排水:茯苓形成菌核(结苓)后,如发现茯苓露出地面应及时培土,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


4、适时采收:茯苓外呈黄褐色时即可进行采挖,如色黄白则表示未成熟,如发黑则表明已过熟。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最近浏览排行榜

大家都在看

我的足迹

店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