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丝瓜络的栽培技术

来源:药通网 浏览:2次 时间:2019-12-30 14:16:46

评论


丝瓜也叫天萝,为葫芦科一年生攀缘草本植物。以嫩瓜 供食,供应期长,为夏秋果菜之一。老熟后经脱皮去籽处理 后,才成为丝瓜络。可制成工艺保健制品,畅销海外,还可 制成过滤体,隔音体,洗刷材料等。同时,它还有较高的药 用价值:丝瓜络主治筋骨酸痛,胸肋痛,闭经、乳汁不通、 乳腺炎、水肿;丝瓜叶主治百日咳、咳嗽、暑热口渴;其种 子主治咳嗽痰多,蛔虫病、便秘;爪藤主治腰痛、鼻炎、支 气管炎;丝瓜根主治副鼻窦炎。为达到出口要求,本文主要谈丝瓜络栽培技术。


一、丝瓜生长特性  丝瓜是更生植物,需有棚架供其缠绕生长。瓜蔓早晨含水较多,易折断;中午则稍柔软,可在中午进行整形缚蔓。它喜温暖气候,在土壤湿润富含有机质的沙质壤土上生长最好。当水分不足时.果实多发育不良,在排水不良的地块或干旱地区,果实会短而小,产量变低。丝瓜可以连作,但需多施氮肥。因此,前作多选豆科作物。


二、品种  以慈溪的瓜络为优,表现瓜人,质硬、双丝而列为优良品种。


三、育苗  清明前,将选好的种子用温水浸泡2-3天后,放人苗 床里育苗。苗床要富含有机质的肥土,或人工施人经过发酵 的有机肥制成松软质轻的肥土,并施足基肥。育苗期要经常 注意气温变化,一般晴天要光照,阴天或晚上要用塑料薄膜 遮盖,以防幼苗受冻死伤。


四、移植  立夏前后;当苗长到3-4叶,即开始带土移栽。要求 行距15米,株距0.5米。也可利用大然池塘、河滨、山边、地角,房前屋后间隙栽种。


五、搭棚  全田种植,必须搭棚。可用竹木或水泥杆做成桩头,高 1.67-2米,棚高2米,棚顶用小竹、铅丝或尼龙绳子纵横 扎成正方形,要结实牢固,能经得起鲜瓜重量的负荷和台风侵袭。


六、管理  每株丝瓜旁要用草绳引藤上棚,以利瓜藤蔓延生长。当藤蔓高1.67-2米时,须剪去下部分叉,促使上部分枝结 瓜。在开花旺盛时期,要及时摘去雄花、老叶,以利雌花开放。一般每株苗结瓜3-4个。丝瓜幼瓜往往如弯弓形,须人工整形。在瓜的末端把小石块或碎瓦片用线缚上,使瓜慢 慢发直。另外,对搁置在棚架上的丝瓜也应及时放下悬空。


七、施肥  丝瓜吸肥力强,要求施足基肥,轻施苗肥,多次追施瓜肥。一般亩施有机肥1千公斤,碳被30公斤,过磷酸钙25 公斤,草木灰20公斤作基肥。成活后即施!次薄人粪尿个5担。定瓜后,当小瓜长到15厘米左右时,应施重肥1次(每亩8-10公斤尿素加过磷酸钙8-10公斤),以后隔7-8天施肥1次(亩用尿素5公斤加过磷酸钙3公斤,采摘前! 次需加灰肥3-4担)。当头批瓜采摘后,要继续追肥,以利 秋瓜增产。


八、防治病虫害  丝瓜主要病害为用霉病、烂瓜病。霜霉病危害叶片。在叶片背面可见白色霜霉状物,后期 病叶枯焦脱落,严重影响光合作用,使植株提前倒棚。


防治 方法:降低田间湿度,做到雨后及时开沟排水,及时摘 除老叶等。2. 发病初期用硼%乙磷铝300倍液或25%瑞毒 霉素1000倍液喷雾,间隔7天,连喷3-4次。


烂瓜病危害果实。初时呈水渍状病斑,后逐渐扩大,呈褐色或黄色,最后腐烂。湿度大时病区有白色棉絮状菌丝 体,果实受害,多从脐部开始,该病对生产威胁极大。防治方法:25%瑞毒霉素可湿性粉剂与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以1:2混和,加水8百至1千倍液喷雾,隔7天再喷1次。


此外,丝瓜还有白粉病、拥例病、线虫病、蚜虫、黄守 瓜、种蝇等病虫害。可按一般蔬菜病虫害防治方法防治即可。


九、采摘加工


可以收3次,即梅瓜、伏瓜和秋瓜。一般在瓜蒂变 黄时即可采收;秋瓜头部发黄时即可采收。加工。可将丝瓜按大小分档,每10-20条扎成把,缚石块浸河水(或池塘)中4-10天。待外皮完全腐烂时捞起,在清水中揉揉,使腐皮脱净,摊晒干燥,甩出种子,即为丝瓜络


上一篇: 远志栽培技术

下一篇: 佩兰高产栽培技术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最近浏览排行榜

大家都在看

我的足迹

店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