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值药市销售旺季,多数药材购销活跃,不过,价格有涨有落,有的因生产过剩,价格不断走低,有的因减产或库存薄弱,价格持续高升。具体价格涨落的药材有哪些?笔者经过整理,列出以下品种:
涨价的药材:
金银花:2017年6月90元(山东产,统货),目前市场价130元。
近期流感在我国多地肆虐,而且来势汹汹,流行强度显著高于往年同期,对此国家卫计委发布最新版流感诊疗方案。新方案将中药治疗纳入其中,成人推荐使用银翘解毒类等中成药,以金银花为原料生产的金花清感颗粒、莲花清瘟胶囊、莲花清瘟颗粒,被临时纳入供应紧张药品管理系统的流感防治药品。
近日有药厂在产地和市场组织货源,带动金银花价格稳中有升,山东产药厂货售价105元,统货成交价130元。该品2017年因干旱减产,有货者惜售心理较强。目前各产地存货越来越少,后市行情仍为多商看好。
丹参:2017年3月12.5元(山东产,统货个子),目前市场价16元。
丹参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提高增加微循环毛细血管张力和降低其脆性;促进血浆粘度降低和红细胞电泳率加快;能起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和降低血压等作用;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对心绞痛、血栓闭塞脉管炎、骨折及断肢再植术后疼痛等,均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复形杆菌及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具有降血糖作用和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随着我国心脑血管患者增多,丹参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加,而近几年丹参价格一直徘徊在11-12元上下,药农种植积极性不高。2017年春夏之交,国内几大药厂加大购货量,带动价格小幅上扬,到2017年冬季产新前多年积压的陈货基本消耗殆尽,因此丹参产新后价格不但没有下滑,反而继续上扬,近期丹参交易依然活跃,不断有商在产地购货,山东产地统货价15.5元左右,市场大货走动不及产地,统货价格16元,半精品17.5元,精品货达到20元以上,用于加工饮片的大条涨至30元左右。
吴茱萸:2017年8月350元(江西产,中花),目前市场价460元。
该品种自2014年从50元价格起步,近几年价格一路高歌猛进,2016年涨至280元,进入2017年仍马不停蹄,到9月价格已高升至410元。
吴茱萸价格之所以步步高升,主要是前几年低价,大面积植株被砍伐,导致近几年产量一直上不来,生产恢复需要3-5年。虽然近两年产量较前几年增加,但是,由于多年积压的库存消化殆尽,供求矛盾没有得到根本缓解。预计,高价行情仍将持续一段时间。
蔓荆子:2017年9月180元(江西产,统货),目前市场价格220元。
该品系野生,多生长在海滨、湖泽、江河的沙滩荒洲上。用于风热感冒头痛,齿龈肿痛,目赤多泪,目暗不明,头晕目眩等症。
2015年前蔓荆子价格长期在10元以下徘徊不前,药农采收积极性不高,2015年新药典颁布后,蔓荆子黄素含量较高的江西蔓荆子需求量加大,而市场供应货源并不多,在市场实际需求拉动下价格强劲上扬。
虽然近两年受高价刺激有人开始发展家种,但是,种植规模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因此价格继续高升。据了解,目前江西产地基本无大货供应,少数有货者要价较高,预计,到2018年8月产新前价格仍居高难下。
落价的药材:
泽泻:2017年7月16.5元,目前市场价13元。
该品种目前正值新货上市,受新货产量增加压力价格稳步下滑,近日四川产地九成多干统货售价10-10.5元,尽管前期有药厂购货,但是,因供应货源充足,并未挡住价格下滑的趋势。泽泻价格下滑引起不少商家关注,有商认为价格再落空间不大。
郁金:2017年7月18元,目前市场价13元左右。
该品主产广西灵山县陆屋镇,目前产新仍在继续。2016年郁金最高价涨至33元,在20元以上持续一年多,高价大大刺激药农种植积极性,导致2017年采挖面积大,受新货量大冲击价格也不断下滑。
近期广西产地鲜货价跌至2-2.2元,干品售价11-12元。由于新货产量大,购货商多持观望态度,预计,短期内行情仍难乐观。
菟丝子:2017年10月26元(宁夏产,统货),目前市场价21元。
该品种2014年宁夏产统货曾涨至78元,内蒙产统货涨至80元左右,2016年产新前宁夏产统货价格跌至24元左右,产新后不少商家视价低积极购买,拉动价格强劲上扬至33元左右,高价一直持续到2017年种植期。
由于菟丝子价格反弹回升,2017年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虽然2016年菟丝子产新后价格上涨,但是,随着产新结束价格稳中有落,压货商多亏本赔钱,2017年新货产量又大,再次购货者不多,导致价格下滑。
香附:2017年9月8.5元(广东产,光统),目前市场价6.5元。
该品种有野生和家种两种规格,近几年家种品价格多在8元上下浮动,香附亩产400-500千克,亩收入在3000元左右,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
目前正值香附产新,受新货量大冲击价格不断走低,产地毛货售价3.8元左右,光货售价5.5-5.8元。由于香附价格下滑,种植户收益降低,包地种植户已无多大利润。近期有商视价低积极买进,拉动价格小幅上扬。不过,由于香附供应货源充足,预计,短期内价格大涨压力较大。
(本网专用 转载必究)
上一篇: 滋补类药材悄然走畅
下一篇: 市场十日谈(四百零...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