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档案 285

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字母:
不选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类别:
不选 根及根茎类 动物类 矿石类 其它加工类 果实种子类 全草类 花类 叶类 树皮类 藤木类 树脂类 菌藻类
品种:
生地
展开

生地

1别名

地黄。

2概述

地黄是我国著名的传统常用大宗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明代永乐3年开始运销国外,是国内外药材市场上的重要商品。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的新鲜或干燥块根。新鲜者习称"鲜地黄",干燥者习称"生地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地黄种植应用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718年周朝时期,地黄就已列为皇帝的贡品和馈赠新友的珍品。《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有"久服轻身不老,生者优良"之说。以后历代医药名家及本草均有记述。晋葛洪(抱朴子)曰:"楚文子服地黄8年,夜视有光"五代日华子曰:"生者以水验之,浮者名天黄,半浮半沉者名人黄,沉者名地黄。入药沉者为佳,半沉者次之,浮者不堪。"明代《本草蒙荃》载:地黄"江浙种者,受南方阳气,质虽光润而力微,怀庆生者秉北方纯阴,皮有疙瘩而力大。"李时珍曰:"今人惟以怀庆地黄为上"。清代《本草问答》载:"河南居王下之中,名产地黄,人见地黄色黑而不知其未经蒸晒,其色本黄,河南地厚水浮,得中央湿土之气而生,内含润泽。"

3产地分布

地黄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山东、陕西、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甘肃等亦有分布。野生家种兼有。主产于河南武陟、温县、孟县、沁阳、博爱;山西河津、芮城、永济、襄汾;山东成武、定陶、菏泽。另外,河北临漳、成安、肥乡、安平;陕西大荔、渭南、蒲城;广东澄海、翁源、增城、封开、英德、高州;广西贵县、横县、玉林、桂平也有一定产量。

山西襄汾(荀懂村)、临汾()、洪桐(淹底乡、古逻乡、龙马乡)、大宁(三多乡白额村)、曲沃(里村镇)、绛县、万荣(西村、太贾村)、临猗(北牛池村)、运城;河南:武陟、温县、孟县;陕西渭南地区;河北邯郸等。

生地野生家种均有,家种使用率较高,现主要分布在河南的武陟、温县,习称怀生地,但近几年以山西成为主产区,且产量之大约占全国的65%以上,山西主要分布在晋南地区的襄汾、绛县、万荣、冀城、曲沃、垣曲、夏县、临汾、闻喜等县,河北邯郸的成安;陕西大荔等比较集中。

4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20-40厘米,全株被灰白色柔毛及腺毛;块根肉质肥厚,呈块状,圆柱形或纺锤形,直径2.5-5.5厘米,桔黄色,有半月圆形节及芽痕。其生叶,丛生,叶片倒卵形或椭形,先端纯,基部渐窄,下延成长柄,边缘具不整齐钝齿,叶上面多皱,下面略呈紫色。花茎由叶丛中抽出,直立,总状花序,上方密生腺毛。花萼钟状,上部5裂。花冠宽阔筒状,稍弯曲,外面紫红色,里面常有黄色带紫色的条纹;花冠管稍弯曲,先端5浅裂,花冠略呈2唇形;雄蕊4,其中2强。着生于花冠的近基部处有雄蕊1枚,子房上位,2室,花柱单一,柱头膨大。蒴果卵形,先端尖,顶端有宿存花柱,外部被宿存的花萼所包。种粒细小多数,淡棕色。
5生态环境
地黄多生于气候温暖、阳光充足的平原地区。主要栽培于太行山山前平原区和黄河冲积扇形平原。产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壤多为砂壤土;土层深厚、质地疏松,酸碱度为中性或微碱性。
6生物学特性

地黄喜温暖、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怕干旱和积水。要求年平均气温15℃左右。生长最适温度为8-21℃。生长期约140-160天,即4月中旬种植,5月中下旬形成地下根,6、7月地上部分迅速生长,8、9月地下根迅速膨大,10月逐渐进入休眠期。

地上叶部生长期间,对光照、温度、水分要求较高,以日平均气温在26-27℃之间,8月日照时数在240-270℃之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占年降水量的54%)为最宜。8、9月地下根不断膨大时,对光热、水分的需求量则相对逐渐降低。

应选地势较高、土层深厚、肥沃向阳、排水条件良好的沙壤土种植。前茬作物以禾本科的谷子、玉米、小麦、大麦等为好。花生、芝麻、豆类地,以及洼地、盐碱地不宜种植。忌连作。

春种地黄应于秋后选好地块,施足底肥,以有机肥料为好,每亩施农家肥3000公斤左右。深耕约40厘米左右。使土壤充分风化,提高肥力,减少病虫害及杂草。翌年解冻后,视土壤干湿情况,适量灌水,然后再深耕细耙,使土壤上松下实,平整后作成平畦或垄。平畦一般长约7米、宽1.5米左右。垄面宽约0.5米,长短视地形而定,垄距30厘米左右,垄沟深约10厘米。

7生长习性
地黄喜温暖、光照充足的气候条件,怕干旱和积水。要求年平均气温15℃左右。生长最适温度为8-21℃。应选地势较高、土层深厚、肥沃向阳、排水条件良好的沙壤土种植。前茬作物以禾本科的谷子、玉米、小麦、大麦等为好。花生、芝麻、豆类地,以及洼地、盐碱地不宜种植。忌连作。
8生长周期

生长周期:生长周期为两年,其中一年为育苗期。

年需求量:约20000吨。

9采收加工

1、采收 于10月上旬或下旬,叶逐渐枯黄,茎发干萎缩,苗心练顶,停止生长,根开始进入休眠期时便可收获。收获时宜逐行挖掘,做到不丢、不折、不损伤块根。在地里按大小不同分等级,以便上焙加工。

2、加工 鲜地黄:收获后,除去须根、芦头,沙藏或窖藏备用。

干地黄:把收获的鲜地黄除去泥土、杂质,用火焙干即可。火焙方法要点有(1)建焙:在室内靠墙角地方,用土坯垒一个高116厘米、宽117厘米、长226厘米的长方形烘干坑(河南俗称"焙"),焙墙垒好后,在靠里边墙根垒一个火道,叫子焙。在外墙中间挖一个高30厘米、宽30厘米的火口,连接一起,筑成一个小火灶,可烧煤、炭加温。火道建好后,在焙墙离地高90厘米处横铺6或7根棍,棍上再铺高梁杆织成的箔即成(里高外低,相差6毫米)。(2)装焙:在建好的焙内约装地黄200-300公斤。装焙的原则是近火处装小地黄,远火处装大地黄,厚度均匀,一般不超过30厘米。(3)调温:地黄入焙后,温度不宜过高或过低,过高会焙坏,过低会焙出汁水,二者都会降低地黄的药用价值。一般火候应掌握在两头小、中间大。初入焙时地黄温度可达50℃左右,维持2天,翻焙后增加到70-75℃,快焙成时下降到40-45℃。(4)翻焙:地黄入焙后1-2天内翻1次,以后温度升高可每天翻2次,随翻焙随拣干货(以表面顶手,心无硬核为标准)。焙成干货约需4或5天。(5)传焙:鲜地黄焙成干地黄下焙后,需要进行堆放的汗,一般约3-4天,使表里干湿一致,再进行1次传焙,约3-4小时,温度为50℃左右,方可成货。(6)圆身:干地黄经过堆放后,进行传焙,温度60℃左右,约1小时为宜。取出,逐个捏成圆球形,放冷后再进行传焙。温度45℃左右,约3-4小时,使其下再变形,取出即可。

亩产量:一般亩产干品500公斤。

10储藏养护

地黄用麻袋包装,每件40公斤左右。贮存于通风干燥处,适宜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4-16%。

本品易虫蛀、生霉。初霉品表面常见菌丝、霉斑,手感粘腻。为害的仓虫有药材甲、拟脊胸露尾甲、锯谷盗、裸蛛甲、花斑皮蠹、鳊谷螟等10余种,蛀蚀品表面现多数细小蛀孔,并粘附虫体分泌物。

储藏期间应定期检查,发现轻度生霉、虫蛀,及时晾晒或用50℃烘干;也可用清水洗净,热蒸做熟地使用。虫情严重时,可用磷化铝熏杀。

11形状规格

(一)药材性状

干地黄呈不规则圆形块状,中间大,两端舟窄。有的长条状,稍弯而抽曲,表面黑色或浅黑色,全体皱扁不平,呈不规则的弯曲纹。体重,质软而韧,干后坚实,不易折断。断茬平坦,呈棕黑色或乌黑色,中间菊花纹明显,肉质肥厚,油润而有光泽,具粘性,气香,味甜。

鲜地黄呈纹锤形或条形。外皮薄,表面浅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纹及芽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淡黄白色,可见桔红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俗称菊花心)。气微,味微甘、苦 。

规格标准:

据国家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订的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地黄分为5个等级。

一等:干货。呈纺锤形或条形圆根,体重质柔润,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断面灰褐色或黄褐色,具有油性。味微甜。每公斤16支以内。无芦头、老母、生心、焦枯、杂质、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呈纺锤形或条形圆根。体重质柔润。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断面灰褐色或黄褐色,具有油性。味微甜。每公斤32支以内。无芦头、老母、生心、焦枯、杂质、虫蛀、霉变。

三等:干货。呈纺锤形或条形圆根。体重质柔润。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断面灰褐色或黄褐色,具有油性。味微甜。每公斤60支以内。无芦头、老母、生心、焦枯、杂质、虫蛀、霉变。

四等:干货。呈纺锤形或条形圆根。体重质柔润。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断面灰褐色或黄褐色,具有油性。味微甜。每公斤100支以内。无芦头、老母、生心、焦枯、杂质、虫蛀、霉变。

五等:干货。呈纺锤形或条形圆根。体重质柔润。表面灰白色或灰褐色,断面灰褐色或黄褐色,具有油性。味微甜。但油性少,支根瘦小。每公斤100支以外,最小货直径1厘米以上。无芦头、老母、生心、焦枯、杂质、虫蛀、霉变。

12性味功能

鲜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功能。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等症。

生地黄:味甘,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功能。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等症。

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滋阴补血、益精填髓功能。用于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月经不调、崩漏下血等症。

主要成分:

含β-谷甾醇与甘露醇、少量豆甾醇、微量菜油甾醇,还含地黄素、生物碱、脂肪酸、梓醇、葡萄糖与维生素A类物质。

主要药理作用;

地黄能抑制实验性高血糖,使正常家兔血糖量下降;地黄浸膏静脉注射于家兔和狗可使血压上升,并有利尿作用;醇浸膏在中等浓度时对离体蛙心有强心作用,高浓度时则抑制之;蟾蜍后腿灌流时,中等浓度使血管收缩,高浓度时则扩张之;用怀庆地黄之醇提取液,给麻醉犬及兔静脉注射均可使血压下降,并对离体蛙心则表现抑制作用;地黄煎剂对小鼠实验性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 有保护肝脏、防止肝糖元减少的作用;酒精提取物所得无色针状结晶对家兔有促进血液凝固作用;地黄在试管内初步试验结果证实,对某些致病性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

13真伪鉴别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木栓细胞淡棕色,断面观类长方形,排列整齐。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圆形细胞核。导管为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

理化鉴别:

1、化学定性 取干燥细粉1g,加水10ml,浸泡过夜,取上清液1ml,加入5%a-萘酚乙醇液2-3滴,摇匀后,沿试管壁缓缓加入浓硫酸1ml,两液交界面现紫红色环(检查多糖)。

2、纸色谱 取干燥细粉0.2g,加水5ml浸泡过夜,取上清液浓缩点于圆形普通滤纸上,用甲醇展开,喷0.2%茚三酮乙醇溶液,80℃烘干后,呈现紫红色斑点(检查氨基酸)。

3、薄层色谱 取粉末2g,加甲醇20ml浸泡过夜,滤过,滤液中加4g氢型强酸阳树脂,浸泡过夜,滤过,滤液浓缩至小体积,用石油醚萃取,取萃取液及蔗糖、梓醇对照液分别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极上,以正丁醇-甲酸乙酯-甲醇(4:2:1)展开、展距14cm,用1%香草醛乙醇液-3%高氯酸水溶液(1:1,临时配用)喷雾,于90℃烘5分钟,样品与对照品在相应的位置上呈相同颜色的斑点。

4、灰分检查 总灰分不得过6.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5、浸出物检查 冷浸法测定,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65%。

14种植技术

1、繁殖方法 选育良种:广大药农在长期的实践中,通过杂交,提纯、复壮、个体选育等方法,培育出很多农家优良品种,主要有金状元、白状元、小黑英、四翅锚、郭王芪、千层叶、大青叶、北京一号等。近些年,通过进一步的科学试验研究,又培育出具有可防止退化、抗病能力强、单产高、质量好等特点的地黄叶繁品种和地黄茎尖16号新品系。

 

繁殖种栽:地黄用块根和种子繁殖。生产上主要采用块根(种栽)繁殖。种子繁殖常用于杂交育种。种栽来源有两种:秋季收获地黄时,选优良品种和无病虫害的块根,埋在地里或用沙土埋在室内地窖里越冬;收获时,选留一部分地黄地地里越冬,待翌年春蚀出作种栽。

 

倒栽:当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在春栽地黄中选择植株健壮的块根,挖出折成小段,按行距15厘米,株距6-9厘米栽于畦内,覆土3-5厘米,稍加镇压,68天即可出苗,出雷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加强管理,待翌年春后挖出栽种。产区多采用此法,每亩出苗率达90-100%;产量高,且不易退化。

 

2、种植 早地黄(春地黄)在谷雨至小满种植,有的在清明至谷雨种植;地黄于芒种栽种。种植密度可因品种而定。地上部分高大的品种,株距可适当大些,地上部分较小的品种,间距可适当密些,一般每亩以栽种50006000株为宜。选择色鲜完整,无病虫害、约手指粗细的块根,折成4厘米长左右的小段,每段具3个以上的芽眼,折根宜在种植前进行稍晾,待伤口愈合后再用。

 

栽种方法分平畦、打埂和开沟3种。平畦栽种:在平整好的畦内进行穴栽。穴距40-50厘米,株距30-60厘米,穴深3-5厘米。两行之间的株穴相错成梅花形。种栽平放,覆土压实,最好的穴上培成高约3-5厘米的小土堆,待大部分种栽发育后,再将高出地面的土堆推平,保持种栽离地面4厘米左右即可。打埂栽种:将整好的垄地按行距40-50厘米、株距30-40厘米的深沟,将咱栽栽到垄上,离地面4厘米左右。开沟栽种:在整好的地内,按行距40-50厘米,开3-5厘米深的种沟,将种栽按株距30-40厘米放入沟内,然后在两行种沟间开10-15厘米宽的水沟,并将咱沟覆盖。如天气干旱,可顺水沟浇水,提高出苗率。

 

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一般进行2次。第1次在苗高4厘米左右,进行浅锄,除掉杂划。第2次在苗高10厘米左右时,结合定苗进行,每棵留一健壮苗,缺苗应予补栽。

 

2、灌溉排水 在黄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要求不尽相同,一般种子发芽时需土壤含水量20-30%。种栽发芽 需土壤含水量8-21%。地上部生长期需水较多,地下根生长期对水分要求相对减少;切忌积水浸顶。土壤水分以手握成团,松手不散,抛地即散不宜。河南地黄产区群众总结出"三浇三不浇"的经验,即施肥后浇水、久旱浇水、夏季瀑雨后浇井水;地皮不平不浇、中午烈日不浇、天阴欲雨不浇。浇水要防止淤泥污染叶片及叶心,并避免积水。

 

3、施肥 前期以氮肥为唁,后期应注意氮、磷、钾的混合使用。以猪粪、羊粪、饼肥、人粪尿为好,有利于根根发育膨大。追肥一般进行2次,在出苗后结合中耕锄草时进行。第1次在发芽后,于行间挖穴,每亩追人粪尿1500-2500公斤或饼肥50-80公斤。第2次在苗高10-15厘米时,追施速效肥料,以钾肥为主。

 

4、摘蕾 及时除去花花蕾,以防结子时消耗养分,有利于块根生长。

 

病虫害防治:

1、病害 斑枯病:危害叶片,是地黄毁灭性病害。多发生在7-8月间,特别是高温、高湿季节和阴雨骤晴之后容易发生。发病时,叶片出现许多不规则的斑点,以后枯干,尤以春地黄为重;轻者减产,重者失收。防治方法:及时拔除病株,烧毁或深埋;喷洒代森铵600-800倍,每15天进行1次,连续3次。

 

轮斑病:危害叶片,多发生于67月的干旱季节,先在地黄植株基部叶上发生。防治方法同斑枯病。

 

细菌性腐烂病:多发生在块根膨大期的6-8月。发病后,块根腐烂,植株萎缩枯死。防治方法:雨后及时排水,种前用50%多菌灵11000倍液烧注,或拔除病株。

 

胞囊绒虫病:是异皮颗胞囊绒虫属绒虫的危害。由大豆胞囊绒虫起,多发生在7月份,发病后上部萎黄,叶子和块根瘦小,生许多根毛。病根和根毛上有许多白毛状线虫和棕色胞囊。严重时可造成绝收。防治方法: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注意选无病品种;收获或倒栽时将病残株,尤其是老株附近的细根集中处理;采用倒栽法留种,选留无病种栽;种植的前半月土壤用滴滴涕混合剂处理,每亩用药40-60公斤。可采用沟施,沟深3-4厘米,沟间距30厘米左右,施药后立即覆盖。

 

2、虫害 红蜘蛛:发生在6-7月,来势猛、危害大。发病后,叶面出现黄白点,逐渐变黄,叶背出现蜘蛛网,后期叶片皱缩而布满许多小斑点。防治方法:从幼苗期开始,每隔15生左右喷洒1次氧化乐果1000倍液,连续3-4次。

 

地黄拟豹纹蛱蝶:以老熟的幼虫在地黄的枯枝落叶或地黄栽地里过冬,每年发生34代。多在6月下旬以后发生,8月为繁殖盛期。防治方法:在幼虫出卵或集中危害期,用90%敌百虫600-800倍液加40%乐果2000倍液喷洒。

 

蛴螬:主要有华北大黑褐色金鱼龟、阔眼绒金龟、暗黑塞金龟、铜绿丽金龟。越冬幼虫5月开始活动,6-8月为危害盛期,常咬断苗株基部和笼头,造成缺苗。同时也危害块根,出现蛀洞或蛀坑,致使地黄品质低劣。防治方法:播种或移栽前进行土壤消毒处理,用50%160550%硫磷乳油,每亩0.5公斤,用水稀释后喷洒于畦面;施用堆沤腐熟的有机肥;生长期可用50%辛硫磷乳油或50%1605乳油700-1000倍液,90%敌百虫500-800倍液乾地根除浇灌;在地黄附近设置黑光灯诱杀成虫;清洁田园,有条件的可进行轮作。


15供需情况

地黄应用广泛,药性平和,寒而不酸,补而不燥,既清热凉血,又滋阴补肾,故为多种方剂配伍要药及中成药的主要原料。据1985年《全国中成药产品目录》统计,以地黄为原料生产的中成药有30余种。近几年来,对地黄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更加深入,在方剂中地黄的使用地占很大的比重,且多居主位。

 

在保健食用方面,还研究开发现含地黄的清凉滋补饮料啤酒、地黄精、地黄茶、鲜地黄淹制十香地黄菜、地黄罐头等。

 

地黄历来是我国出口的大宗药材,以量大质优而著称于世,行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仅1978年至198810年间,出口量就达860多万公斤,为国家创造了大量外汇。如果国内外不出现特殊情况,地黄的出口量还会稳定增长。

 

地黄在我国适种面积很广,已成为主产区的重要经济来源。药农有丰富的栽培技术和传统的加蓬经验,有比较完善的加工设备。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地黄年需要量约1100万公斤,年种植面积约8万亩,生产潜力较大,发展前景广阔。

 

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全国有一半以上的省种植,生产布局不尽合理,产销关系不太协调;价格不稳定引起生产起落较大;地黄品种退化,影响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应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在传统产区选最佳适宜区,恢复和建立地道药材商品基地,巩固、提高老产区,有计划地扩大新产区;运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培育良种,提高产量和质量,使产销协调发展。

 

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地黄生产情况概述:

地黄商品来源于代栽培。新中国成立后,列为国家计划管理品种,由中国药材公司统一管理,1985年改为指导性计划品种,由市场调节产销。

 

70年代以前,主要由河南温县、武陟、孟县、沁阳提供商品。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药用量不断增加。70年代初,河南地黄一度供不应求。为缓解市场供应,先后有18个省区引种地黄并扩大生产。山西、山东、河北等省已自给有余,并能调出商品供应全国;甘肃、湖北等省自给水平也有很大提高。40年来,生产发展很快,购销起伏增长,市场供应平稳,属于可以满足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品种。

 

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地黄的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1959年,全国收购量达420万公斤,超过了当时年销售量的1倍,出现了第1次高峰,商品积压。以后,由于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粮药矛盾突出,部分药农转向粮食生产,地黄种植面积大幅度下降,形成了地黄生产上第一次"低谷"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为保护地黄生产的发展,相继采取了发放预购定金,改进加工设备,实行粮食、化肥奖含售等措施,进一步调动了群众发展地黄生产的积极性。从1964年开始,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迅速增加,到1967年全国地黄收购量达2500万公斤,相当于当年销售量的4倍多,可成了第2次高峰。因当时地黄为国家二类计划管理商品,实行全额收购,致使库存严重积压,商品供过于求。尔后,为了平衡供求关系,取消了鼓励生产的措施,降低了收购价格,调整了产区,挫伤了群众种植物的积极性,又出现了生产面积锐减,产量急骤下降的局面。1974年全国收购仅300万公斤,为销售量的1/4,库存商品下降,供应紧缺,生产又跌入"低谷"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各有关部门又采取措施,鼓励药农恢复生产。中国药材公司,除协助河南发展生产外,还安排了一些新产区,扩大种植,扭转了地黄一地生产供应全国的被动局面。由于山西、山东、陕西、河北等新产区发展迅速,地黄产量迅速增加。1979年全国收购量达3300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为当年销售量的2倍。在持续3年产大于销的情况下,再度出现商品积压,迫使产区再次调整生产,老产区也压缩生产计划;新产区因种栽退化,质量下降,商品销售不畅,生产大幅度减少,1982年收购量下降至440万公斤,仅为年销售量的1/3,又出现"低谷"

 

80年代中期,地黄商品库存薄弱,销售较畅,市场供尖紧缺,价格上浮,又大大刺激了药农的生产积极性。1984年收购量达1260万公斤,产销基本平衡。由于多渠道经营,社会商品量很大,生产仍处于发展趋势。

16药典标准

2015年版 药典标准:

地 黄

Dihuang

REHMANNIAE RADIX

本品为玄参科植物地黄glutinosa Libosch.

的新鲜或干燥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及泥沙,鲜用;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前者习称“鲜地黄”,后者习称“生地黄'

【性状】鲜地黄呈纺锤形或条状,长8〜24cm,直径2 〜9cm0 外皮薄,表面浅红黄色,具弯曲的纵皱紋、芽痕、横长皮孔样突起及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潢黄白色,可见橘红色油点,木部黄白色,导管呈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甜、微苦。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投圆形,中间膨大,两端稍细,有的细小,长条状,稍扁而扭曲,长6〜12cm,直径2〜6cm。表面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气徼,味微甜。

【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栓内层薄壁细胞排列疏松;散有较多分泌细胞,含橙黄色油滴;偶有石细胞。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较少。形成层成坏。木质部射线宽广;导管稀疏,排列成放射状。

生地黄粉末深棕色。木栓细胞淡棕色。薄壁细胞类圆形,内含类圓形核状物。分泌细胞形状与一般薄壁细胞相似,内含橙黄色或橙红色油滴状物。具缘紋孔导管和网纹导管直径约至92^m0

(2)取本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浓缩至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梓醇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 l含0.5mg的涛液,作为对照品濬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三氣甲S 〜甲醇~水(14 : 6 : 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f f眷醛试液,在1()5°C加热至斑点显色淸哳。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顔色的斑点。

G )取本品粉末lg ,加80%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4 次,每次]0ml,合并正丁醇液,蒸千,残渣加甲醇2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毛蕊花糖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 l含lm 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5^1、对照品* 液2^1,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甲酸(16 :0.5 : 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用0.1%的2,2-二苯基-1-苦肼基无水乙醇溶液浸板,晾干。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査】水分生地黄不得过15.0%(通则0832第二法)。

总灰分不得过8. 0%(通则2302)。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3.0%(通则2302) 。

【浸出物】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通则2201)项下的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65.0% 。

【含量测定】梓醇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1%磷酸溶液(1 * 99)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mn。理论板数按梓醇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梓醇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lm l含10冲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生地黄)切成约5mm的小块,经80T:减压干燥24小时后,磨成粗粉,取约0. 8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甲醇50mU称定重量,加热回流提取1. 5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浓缩至近干,残渣用流动相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并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μl注入,测定,即得。生地黄按干燥品计算,含梓醇(c 15 h 22 Ok>)不得少于0. 20%。毛蕊花糖苷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 . 1 %醋酸溶液(16 : 84)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34nm。理论扳数按毛蕊花糠苷峰计算应不低于500CK对照品溶液制备取毛蕊花糖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流动相制成每lm l含10Fg 的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制备精密量取〔含量测定〕项梓醇项下续滤液20ml,减压回收溶剂近干,残渲用流动相溶解,转移至5mi量瓶中,加流动相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生地黄按干燥品计算,含毛蕊花糠苷(C29H360 1S)不得少于 0. 020% 饮片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闷润,切厚片,干燥。本品呈类圓形或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棕黑色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切面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具黏性。气微,味微甜。

【鉴别】(除横切面外)

【检査】【浸出物】【含量测定】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鲜地黄甘、苦,寒。归心、肝、肾经。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

【功能与主治】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靑绛烦渴,溫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簧淸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用法与用量】鲜地黄12〜30g。

生地黄10〜15g。

【贮藏】鲜地黄埋在沙土中,防冻;生地黄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