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流感,使得一瓶枇杷膏在美国暴涨至450元/瓶,甚至卖到脱销。枇杷膏在国外身价倍增,引起不少人对中药材的关注,医药大咖也纷纷发音。
近几年有些中药材价格确实涨得有点离谱,如:吴茱萸(江西产,中花),2014年以前价格长时间在30元上下徘徊,2016年突破百元高价后,一路高升,到2017年初已高升至300元以上,到9月攀升至410元,进入2018年继续上扬,目前市场价格高高飘扬在460元左右。
近两年涨高价的药材还有:重楼,2013年410元左右,目前市场价格1100元;辽五味,2015年价格在40元上下浮动,2017年最高价涨至170元,目前市场价仍坚挺在140元以上;蔓荆子(江西产),2015年价格17-18元,2016年底涨至130元,2017年10月高升至200元左右,目前市场价格210元。野菊花(颗粒),2015年价格20-22元,2016年下半年价格已涨至60-70元,到2017年最高价涨至80元左右,目前市场价格稳定在58元上下。
这些药材价格比前几年低价都翻了几倍,像吴茱萸价格都翻了十倍多。原料药材价格的上涨,有着多种因素,比如:多年低价,生产调减、自然灾害减产、种植成本提高、劳动工费上升、2015年药典实施、药材打假,飞检等。同时,中药运用范围不断拓宽,使得新的市场需求增加,也是拉动部分药材价格上涨的原因。
由于近两年中药材价格普遍上涨,给用药企业增加不少生产成本压力,中成药提价成为药企共同的呼声。有行业观察人士表示,“几乎所有药企提到涨价原因时都无奈地表示原料成本上涨是主因。”继东阿阿胶、马应龙、云南白药公告产品涨价货,近日佛慈制药也发布公告称,自今年3月1日起,将对浓缩丸、大蜜丸、水丸、口服液、颗粒剂、片剂等多种剂型的100多个产品进行全线提价,出厂价均上调17.6%,零售价也将相应进行调整。浙江康恩贝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以东阿阿胶举例,不少中药,完全放弃医保,不提价,做不出市场体量。胡季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消费升级,优质中药涨价也是大势所趋。
面对中药材价格的涨与跌,生产企业该如何应对?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将通过调减部分产品生产量,以及建设种植基地降低原料采购成本”。也有药企负责人透漏,将通过跟踪毛利率变化,及时对产品进行调价,并不断开拓新市场,以保障企业正常运行。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3月3日答记者问表示: “目前,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183个国家和地区,我国政府同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地区主管机构签署了86个中医药合作协议,推动建立17个海外中医药中心。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等原因,国际对中医药,特别是人员准入和中药准入,还有很多障碍。中医理论体系和西方医学体系也有很大不同,西方国家接受中华文化也需要一个过程。”
上一篇: 市场十日谈(四百零七...
下一篇: 今日视点(一百二十七...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