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药市动态 > 正文

药市低迷还能持续多久

作者:郑智文 来源:药通网 浏览:335次 时间:2019-09-17 10:22:39

评论


近几年在药材生产过剩及“飞检”和环保治理的压力下,不但掉价的药材日益增多,而且,药商感到有货难卖,因农残、重金属、有效含量不够等问题,被药厂或用药单位退货的越来越多。


根据目前中药材种植发展形势,以及当前市场需求,多商认为短期内药市难以出现好的转机,甚至有继续走低的趋势。那么,中药材低迷行情还能走多远?是一年半载或是三至五年?为探寻未来药市走向,必须了解近几年药市行情变化和当前药市现状。


一,中药材行情周期变化或被打乱


“涨三年,落三年,不涨不落,又三年。”这是在药市广泛流传的一句话。按照这一周期推断:2009-2011年是涨价的三年,2012-2014年是落价的三年,2015-2017年是不涨不落的三年。2018-2020年是药市又一轮涨价的三年,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至今,不但药市没有涨价的迹象,而且有继续走低的趋势。难道所谓的药市周期变化不准了,或是被打乱了。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市场放开以来,药市已经历了三次大的周期变化。这次之所以没如期到来,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一,2016年下半年到2017年不少低价药材提前上涨,药市出现了短期“小牛市”行情,打乱了药市周期变化。归根结底是流动资金过剩,药商们耐不住寂寞,不按套路出牌,急功近利者多。笔者查阅历史行情发现,上轮周期创历史天价的药材,在没涨价前都曾经低价长达5-6年,甚至7-8年。例如:白芍,在2010年涨价前曾在3-6元(千克价,下同)上下运行长达十年之久,仅在3-4元长达三年半时间。还有白胡椒,在2011年进入高价前,在16-20元低价运行长达六年多。正是有了多年低价的基础,才造就了后来长达六年的高价。涨高价前长期低价的药材还有:2010年进入涨价周期的元胡,涨价前在20元运行长达六年多。长期低价,药农调减种植,库存得到大量消化,才有了后来的80元高价。像这样的例子很多:如:三七、白术、白芷、党参、当归、桔梗、紫菀、知母、浙贝母、防风、北沙参、川芎、三棱、佛手,八角等等,以上药材在在高价到来之前都曾经有过一段漫长的低价。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有吴茱萸和蔓荆子,2013年吴茱萸涨价前曾在30元上下运行长达九年多时间,在20元以内长达两年有余。正是有了长期低价,药农放弃种植,现有的在地面积也放松管理,导致产量大减,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后来连续五年涨价行情,而且创造了550元天价行情。还有蔓荆子,在2016年涨价前曾在10元以内运行十年之久,在10元上下徘徊三年多。漫长的低价让人看不到光明,然而,正是大家都看不到希望的品种,则涨到了220元的高价。在高价到来之前,有谁能坚持住?


总而言之,一个涨高价的药材,不经过长期的低价运行,很难有大的商机。如今,白胡椒价格刚进入低价不到一年时间,就有商急于购买,唯恐买不到低价货。试问,这几年买香附的、蛇床子的、菟丝子的,有几人赚到钱了。所谓“竖有多高,横有多长”。刚近黄昏就坐等黎明,漫长的黑夜必须煎熬。如今,有些药材刚进入低价,就有不少人买货囤积,短期内拉升了价格,重新点燃药农种植积极性。如此以来,低价行情将延长。涨三年,落三年,不涨不落又三年的周期被打乱。提前买货者想做短线,结果做成了长线,甚至最后演变成长年经营户。


二,中药材种植热潮高烧不退


近几年中药材种植热潮高烧不退,无论是大江南北或是长城内外,都可看到药农种药的忙碌身影。不但老产区千家万户药农种植积极性不减,而且,在土地流转和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涌现出不少成千上万的种药大户,动辄少则几百亩,多则上万亩。


尽管多数种药大户多以失败收场,但是,种药热风并没有降温,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大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之精神!其实,这些包地种药大户多数是冲着政府补贴而种的,加上种苗商贩的鼓吹,种植1亩药材能获利多少多少。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药材种植后才发现没有想象的简单,光雇工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多数种药大户对药材种植一窍不通,任凭种苗商贩摆布。种苗商贩的口号是:“凡是长草的地方,都能种药。”殊不知,药材有很强的区域性,否则就没有“道地药材”一说。在“想发财,种药材”的宣传下,以前人老几辈没种过药的地方,也都种上了何首乌、丹参、桔梗、白芷、紫菀、知母、射干,薏苡仁等药材。


由于多数种药大户与市场信息不接轨,本来已经生产过剩的药材还在扩大种植,结局只能是低价烂市。比如:2016年有一大户在安徽蒙城县种植1000亩草决明,500亩透骨草(凤仙)。当年种植时草决明市价8元,透骨草15元。等药材收获后草决明价跌至5元,透骨草跌至8元。到亳州市场寻找买主,草决明给价4元,透骨草给价5元。种植大户一算,草决明成本价就划6元了,透骨草成本价也接近8元了。一生气,不卖!至今还仓库里放着。


一个真正的投资者,必须学会在实践中独立思考,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可是,到目前很少有种药大户通过种植药材发家致富的。偶尔有那么几位,也是先开始小面积试种,积累了经验才逐渐扩大种植规模的,而且,恰巧又赶上了好行情。比如,前几年种植白术的,就有不少种植户发了财。正是有少数人发了财,才激励更多的人去跟风种植,但是,等大家都种植成功了,还能赚到钱吗?白及就是最好的例子。前几年种植白及一亩地能卖十几万,净利润也有5-6万。可是,近两年种植白及的还有谁赚钱了?


由于当前多数中药材生产仍在高速发展,药农种植热情不减,如:党参、当归、黄芪、太子参、川芎、麦冬、浙贝母、元胡、百合、灵芝、黄芩,金银花等。由于多数家种药材生产过剩压力较大,未来1-2年药市行情走出低谷仍步履艰难!


三,“飞检”和环保治理 ,使得更多的药材质量问题销量下降


自2015年版{{药典}}颁布实施后,国家对药材质量监管更加趋紧。近两年国家对原药材或饮片进行”飞检“已成常态化,重金属、硫磺、农残、渗出物、灰分超标,有效含量低、形状不符等,使得更多的药材过不了坎。因质量问题,近两年上百家饮片厂被吊销GMP证书,上千家药企停业整顿,如此,使得多数药材销量大幅下降。


在药市“飞检”的同时,环保治理在全国各行各业展开。一些制药企业因污染物排放不达标,或未达到排污许可管理要求,将面临停业整顿,一些规模较小、经济能力有限的生产厂家,可能会因没有完成环保改造任务而直接被停产。随着环保督查力度加大,大批药企因环保问题被勒令停产整顿,甚至面临停产倒闭。在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多数药材价格仍有继续下行趋势。


四,2020年版{{中国药典}}实施后,对药材质量要求更严格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是在中国境内生产、销售和使用药品必须执行的标准。为了保持药典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2020 年版《中国药典》 将对中药材名称、来源和药用部位等进行梳理和规范。进一步加强中药材和饮片的专属性鉴别和整体性质量控制; 制定中药材和饮片的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真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2020 年版 《中国药典》对部分栽培或养殖中药材的性状和显微特征、采收和加工方法及其形成的药材性状开展研究。具体思路: (1)制定中药材采收加工技术评价方法和指导原则, 把中药材采收和产地加工纳入科学化、法制化轨道。(2))收载和规范中药材趁鲜切片直接干燥的产地加工方式。其收载品种必须符合上述指导原则的要求, 仅限于部分传统采收加工方法落后, 药材难以干燥且长时间干燥过程中易霉变或导致成分明显下降的中药材, 以及对传统采用硫磺熏蒸改用产地无硫加工方法的中药材。(3) 对上述相关产地加工的中药材来源、性状进行研究, 鼓励先进技术应用, 提升和保障中药材质量。对于经产地加工后可直接作为中药饮片使用的, 按中药饮片建立标准, 其加工条件也应符合中药饮片生产规定, 并按中药饮片生产管理。(4) 对于存在明显的产地依赖性和对生长年限要求严格的中药材, 要明确产地、采收期和采收年限。


2020 年版《中国药典》 进一步完善中药材安全性检测方法,根据 《中国药典》 “中 药 有 害 残 留 物 限量指导原则”, 组织开展中药材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农药残留、易霉变中药材真菌毒素等的限量标准研究, 尤其对国家明令禁用、限用的农药必须制定统一的限量标准, 通过严格的限量标准, 遏制源头种植养殖阶段滥用农药的乱象, 严把中药材质量的安全关。2020年版{{中国药典}}重点完善和规范中药饮片炮制方法、规范中药饮片名称、完善中药饮片的规格和基本质控指标,重点加强中药饮片外源性有毒有害残留物的限量检测。新的药典颁布实施后,更多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将因质量问题而面临销售困境,为未来药市走出低谷增加压力。


综合分析,在生产过剩,飞检和环保等多重压力下,近1-2年药市仍将在低谷中徘徊。等包地大户全线退出,散户也大面积减少种植,中药材或将真正迎来新一轮涨价周期,而且,有的药材涨幅有望超过上一轮高价!因为近几年生产厂家和用药单位多库存空虚;同时,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及大健康时代的推进,中药养生保健、饮片、破壁颗粒需求大增,种种利好将推动药市行情逐渐走向复苏繁荣!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最近浏览排行榜

大家都在看

我的足迹

店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