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药材报道 > 正文

葫芦壳非胡芦巴,教你如何区分

来源:药通网 浏览:302次 时间:2020-07-09 11:06:38

评论

胡芦巴与葫芦壳均为临床较少常用的中药,因两者药名相近,常造成一些地方将胡芦巴与葫芦壳混用的现象出现;但是胡芦巴与葫芦壳乃为两种不同的中药,此两药不仅基源不同,功效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加以区分,确保用药安全和有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胡芦巴与葫芦壳有哪些区别?

一、来源区别

1.胡芦巴

又名葫芦巴、苦豆、香草,为豆科植物胡芦巴的干燥成熟种子。

2.葫芦壳

又名抽葫芦,为葫芦科植物瓢瓜的成熟果皮,每年秋季采收成熟而未老的果实,去皮药用。

二、功效区别

1.胡芦巴

性温,味苦,入肾经。据测定,含有龙胆宁碱、番木瓜碱、胆碱、胡芦巴碱等成分,具有温肾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用于治疗肾脏虚冷、腰膝酸软、小腹冷痛、阳痿不举、小肠疝气、寒湿脚气等症。《本草纲目》载:“胡芦巴,右肾命门药也,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不能归元者宜之。”《本草正义》亦载:“胡芦巴,乃温养下焦,疏泄寒气之药,后人以治疝瘕、脚气等证,必系真阳式微,水寒气滞者为宜,苟挟温邪,即为大忌。”

2.葫芦壳

性平,味甘,入心、小肠经,具有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治疗面目浮肿、水肿腹水、脚气肿痛等症。利水消肿常与猪苓、茯苓、泽泻等药同用;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形成腹水的病症,常配伍虫筍同用。可煎汤内服,一般用量在10~30克,或煅存性研末服用。《医林改错》中载有抽葫芦酒一方,用以治疗水肿臌胀。制法:以黄酒入葫芦内煮一时,取酒适量饮用,不可令其醉。脾胃虚寒者禁服。

三、性状鉴别

1.胡芦巴

其种子略呈斜方形,长3—5mm,宽2—3mm,厚约2mm。表面黄棕色或红棕色,微有灰色短毛,两侧各有一深斜沟,两沟相接处为种脐。质坚硬。气香,味微苦。

2.葫芦壳

加工成饮片的葫芦壳呈瓢状,多碎成块片,外表面黄棕色,较光滑,内表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松软,体轻,质硬,断面黄白色;闻之气微,口尝味淡。

综上而知,这两味药的基源、成分、功效均不相同,且一个是温肾助阳药,一个是利水消肿药,故在使用时,不能将此两味药进行混淆或互相代替使用。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最近浏览排行榜

大家都在看

我的足迹

店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