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分析 > 正文

六年来药市变化幅度较大的品种回顾(十八)

作者:王一帆 浏览:1021次 时间:2019-08-30 09:23:06

评论

——白鲜皮


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的根皮。生于山坡及丛林中。表面灰白色,常有突起的颗粒小点、折断的有粉尘飞扬,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主产黑龙江和内蒙古地区,以黑龙江牡丹江所产的质量为佳。


白鲜皮为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用药部位为根皮,采挖一次后需两到三年才能重复采挖。不易种植,生长期8-10年,收益慢,目前全部依靠野生供给。


2012年白鲜皮价格在35元上下波动,2013年下半年便突破50元,10月份涨至62元左右,2014-2016年8月价格在50-60元上下涨涨落落。2016年9月随着白鲜皮产新结束,商家发现新货产量不大,短时间内价格涨至66-76元,高价一直持续到2017年上半年。2017年下半年价格回落至67元左右,此价一直持续到2018年9月。2018年10月白鲜皮价格再次突破70元,涨至75元左右,进入2019年价格持续在75元上下浮动。


白鲜皮属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内蒙、黑龙江等地,朝鲜时有来货,但质量偏差,内蒙货抽心率不高,黑龙江货质量偏好,其资源主要分布在黑河、孙吴、伊春、牡丹江等地。据了解,目前这些产区近山资源已少,远山尚有资源。主产区资源采挖破坏的厉害点,次产区尚有一定资源量,野生资源尚未到枯竭地步,但在价格的推动下,白鲜皮的采挖趋势应是主产区向次产区转移,近山很难挖到药。


野生药材的产量大小与农民采收积极性有着直接的关系,农民积极性又受药材价格的高低影响,价低时农民不挖,价格适中时农民有时间才去挖,价格偏高时农民抽时间去挖。据产地采挖药农反应,他们通常早上六点骑着摩托车到六七十公里远的远山去采药,下午三点多又回到收购站点。一般一人出去一天最多采挖17公斤鲜货,少的只能挖到9-10公斤。而且只有农闲时才去采挖白鲜皮。


白鲜皮植株分布稀散,采挖时需不停的寻找,农民积极性差,远山资源量相对较多,农民采挖量有所提高。山上杂草丛生,蚊虫叮咬,药农多穿厚的外套去采挖,汗流浃背苦不堪言,有时中午无法吃饭,这些问题均给采挖带来一定难度。


白鲜皮库存均为前几年遗留下来的高价货,承德、牡丹江尚有部分陈货,但优质货不多,伊春、孙吴等地基本无货,亳州市场尚有部分陈货,有的抽芯率不高,有的价位偏高,总体陈货量不大,优质货偏少。


本品年需求量1000吨。白鲜皮的全国产量从2003年的2000吨下降到现在的800吨,且资源还在持续萎缩中。同时由于多年来的无度狂采滥挖,北朝资源也面临日渐枯竭的状况。


综合分析,白鲜皮高价会刺激产量增加些,低价少人采挖,产量就会减少。从在地资源看,随着逐年采挖野生资源在不断缩减。长期看,白鲜皮未来价格仍有上涨趋势,只是短期内以稳为主。

会员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名:匿名  匿名回复

0/500

最近浏览排行榜

大家都在看

我的足迹

店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