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档案 1719

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字母:
不选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类别:
不选 根及根茎类 动物类 矿石类 其它加工类 果实种子类 全草类 花类 叶类 树皮类 藤木类 树脂类 菌藻类
品种:
高良姜
展开

高良姜

1别名

膏凉姜、良姜、蛮姜、佛手根、小良姜、海良姜等。

2概述

高良姜是我国的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

本品为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

高良姜在名医别录》列为中品。梁代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高良姜始出高良郡,故得此名。"唐代《新修本草》载:"高良姜,生岭南者形大虚软;江左者细紧,味亦不甚辛,其实一也。"《本草图经》对其产地,形态特征,采收加工方法也有记述,曰:"高良姜今岭南诸州及黔、蜀皆有之,内郡虽有而不堪入药。春生茎叶如姜苗而大,高一、二 尺许,花红紫色如山姜。二月、三月采根,暴干。"《南越笔记》谓:"高良姜出于高凉,故名。"据考证:古代的高凉地区即现今广东省高州、电白、吴川、茂名、阳春、阴江、恩平等地。由此说明,广东省是高良姜的故乡。据记载,广东省徐闻县人工载培高良姜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且质优,为地道药材。

3产地分布

野生高良姜主要分布于海南、广东、广西和云南。此外,福建、江西、台湾亦有分布。主产于海南陵水、屯昌、儋县、琼海、定安;广西兴安、苍梧、崇左、凤山、大新、钦川、靖西;云南红河、文山、思茅、西双版纳。家种主产于广东徐闻和海康,遂溪、廉江和海南的陵水、琼海、屯昌也有少量栽培。其中以广东徐闻县面积大、产量高、质量好。

4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厘米。根状茎呈圆柱状,横走,棕红色或紫红色,有节,节处具有环形膜质鳞片,节上生根。地上茎丛生,直立。叶2列,无柄;叶片狭线状披针形,全缘或具不明显的疏钝齿,两面均无毛;叶鞘开放,抱茎,边缘膜质。圆锥形总状花序顶生,长5-15厘米,花稠密;小苞片宿存,膜质,棕色,环形至长圆形,外面被疏毛;花两性,具短柄;萼筒状,棕黄色,外面被短毛;花冠管漏斗状,长约1 厘米,裂片3枚,长约1.7厘米,浅肉红色,外面被疏短柔毛;侧生退化雄蕊锥状,雄蕊1;子房下位,3室。蒴果不开裂,球形,熟时橘红色。种子具假种皮,有钝棱角,棕色。

5生态环境

高良姜生长于热带、亚热带地区,海拔700米以下的村边路旁、山坡草地或低山丘陵的灌木丛中。种植于土层深厚、质地疏松、土质肥沃的红壤中。

6生物学特性

高良姜喜温暖、湿润,耐旱,怕涝。要求偏酸性的红壤土及有一定荫蔽的环境。植株丛生,根茎分蘖能力强。花期4-10月,边开花边结果,果熟期多在7-10月。

7生长习性

高良姜喜温暖、湿润,耐旱,怕涝。要求偏酸性的红壤土及有一定荫蔽的环境。

8生长周期

4-5年。

9采收加工

1、采收 野生高良姜全年均可采收。人工栽培的一般4年收获。种后5-6年收获的,根茎含粉质多,质量更好,产量也高。多在春耕后或夏收夏种完毕后随采收随种植。选择晴好天气,先割除茎叶,翻地,收集根茎。一般每亩产鲜品2000-3000公斤。

2、加工 除净泥土与须根,剥去残留的鳞片,洗净,截成5-7厘米的短段,晒干。如果在晒至六、七成干时,堆起闷放2-3天,再晒至全干,则皮皱肉凸,表皮红棕色,质量更佳。

10储藏养护

高良姜一般用麻袋包装,每件40公斤左右。贮于干燥仓库内,温度30℃以下,相对湿度70-75%。商品安全水分10-13%。

本品易虫蛀、受潮发霉。为害的仓虫有药材甲、烟草甲、黑皮蠹、褐粉蠹、暗褐郭公虫等,蛀蚀表面可见蛀孔,包装外现棕红色蛀粉。

储藏期间,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清除尘芥杂物,定期环境消毒;轻度吸潮及生霉、虫蛀品可晾晒或翻垛通风;虫情严重时用磷化铝、溴甲烷熏杀。密封抽氧充氮养护可长期贮存。

11形状规格

高良姜呈圆柱形,稍弯曲,常有分枝,直径1-1.5厘米,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具有细密的纵皱纹与明显的灰棕色波状环节,每节长0.5-1厘米,下部侧面有圆形的细根残痕。质坚硬带韧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有粉质,粗糙,灰棕色至棕红色,中心有环纹,中柱占直径的1/3至1/2。气芳香,味辛辣。野生高良姜根茎较细瘦,上端大,下端细,分枝多,表面灰褐色,质坚实。

规格标准:

高良姜商品主产地分为2个等级:

一等:干货,除净苗茎须根,红棕色,肥壮结实,气味香辣,长度2.4-4厘米以内,中部围径3厘米以上,横枝不超过两条,无死姜、虫蛀、霉变。

二等:干货,除净苗茎须根,红棕色,肥壮结实,气味香辣,长度2.4-4厘米以内,中部围径1.5厘米以上,横枝不超过两条,无死姜、虫蛀、霉变。

12性味功能

高良姜味辛,性热。归脾、胃二经。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等功效。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等症。现代临床上多用高良姜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慢性胃炎等胃部疼痛。

主要成分:

根茎含黄酮类成分:高良姜素、高良姜素-3-甲醚、山柰素、山柰酚、槲皮素、槲皮素-3-甲醚、异鼠李素。挥发油,油中主含桉油精、桂皮酸甲脂、α-蒎酸、丁香油酚。

主要药理作用:

煎液对炭疽杆菌、α或β-溶血性链球菌、白喉及类白喉杆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金黄色、柠檬色、白色)、枯草杆菌等皆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在试管内对人型结核杆菌略有抑制作用;高良姜能刺激胃壁神经,使消化机能亢进,亦能刺激肠壁血管使之收缩,并有抗伤寒、霍乱等菌的作用。高良姜的药理作用与干姜相似,但干姜祛寒效力较强,高良姜则镇痛作用较强。

13真伪鉴别

混淆品种:

在商品中,常有姜科植物大高良姜[Alpinia galanga(L.)Swatz.](药材称大良姜,其果实即为红豆蔻);山姜[A.japonia(Thunb.)Miq.](药材称山姜);华山姜[A.chinensis(Retz.)Rosc.](药材称山姜)等,植物的干燥根状茎,作高良姜药用。

14种植技术

(一)选地整地

育苗地宜选择排灌方便,向阳、肥沃的砂质壤土作畦,畦高15厘米、宽1.2-1.5米,每亩施2000-2500公斤腐熟农家肥与畦面表土混匀作基肥,并保持畦面平整。定植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质地为红壤或砖红壤的缓坡地。于上年冬季先清除杂木和杂草并烧之作肥,然后翻地,风化;翌春种植前再碎土整平待植。一般不需作畦。亦可利用五边地开垦种植,还可与菠萝、木薯、香茅、剑麻等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套种。

(二)种植方法

传统上采用根茎繁殖,近年亦有用种子繁殖。

1、繁殖方法 根茎繁殖:高良姜有"鸡姜"和"牛姜"两个栽培种。两者的形态特征并无多大差异,唯"牛姜"较"鸡姜"体型大,产量高,故产区多用"牛姜"作种。在收获高良姜时,选取1-2年生的有5-6个壮芽(几个芽要较为集中)的"牛姜"根茎作种,随选随种。

种子繁殖:当果皮由绿变黄或黄绿色时,选择饱满,无病虫害的果实,分批采收。将采回的鲜果剥去果皮,混入等量的细砂揉搓至种子与果瓣分开,种皮呈灰白色,有轻微损伤时,用清水漂除细砂及果瓤,捞出种子,晾干备用。高良姜播种期7月-10月下旬,以7-9月上旬为好。播种时按行距8-14厘米,横向开沟,将处理的种子均匀撒于沟内,覆土略高于畦面,浇水,盖草。每亩播种需鲜果10公斤左右。翌年清明前后,苗高10厘米以上时出圃移植。

2、种植 3-9月均可进行,以4-5月为好。在已耙碎整平的地块上,每亩施入腐熟的土杂肥2500-3000公斤作基肥。然后按株行距50×75厘米,开沟或挖穴,穴沟深15-20厘米,宽25-30厘米,每穴放入根茎一段(芽头向上),或实生苗2株,边放种边填土并盖细表土5-7厘米。一般每亩用种量(鲜)约150-200公斤。

(三)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播种后保持畦面土壤湿润。在日平均气温20℃以上时,15-20天出齐苗,揭去盖草。出苗后约1个月开始施肥,以0.5公斤尿素兑水100公斤结合浇水施入,以后每20天施1次,并逐渐将浓度加大到2%。

2、大田管理 采用根茎繁殖,定植2个月后发芽生长,分别于4-6月和9-10月进行除草松土。产区一般不进行追肥。但试验表明,每年追施有机肥1-2次,可促进生长发育,提高产量。采用种子繁殖,移植1个月后淋1次稀薄人粪尿或2%的尿素,并经常除草。7月封行后施1次复合肥,每亩30公斤。秋末结合清园培土每亩施500公斤腐熟农家肥或土杂肥。第2年清明前后施1次稀薄人粪尿,每亩1000公斤或雨天撒施尿素10公斤/亩。6-7月结合中耕,每亩以50公斤过磷钙与3000-5000公斤农家肥混合施用或施以复合肥50公斤。

15供需情况

全国高良姜生产主要集中于广东省,尤其徐闻县正常年产量达60万公斤左右。海康县、海丰县和海南省琼海,定安,屯昌、陵水等县都有一定的种植面积。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全国年需量为42万公斤,从生产情况看,今后如不出现重大自然灾害,外贸出口平稳,全国药用需要是可以满足的。

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野生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资源减少;二是家种高良姜管理粗放,单产不高;三是长期采用无性繁殖,种性有所退化。因此,应加强高良姜野生资源保护工作;巩固和发展现有的生产基地,提高产量和质量;积极开拓市场扩大销售,争取多出口创汇。

60年代至80年代生产情况:

高良姜商品,60年代以前主要靠野生资源,70年代以后主要靠人工栽培提供。新中国成立后,列为三类品种,由市场调节产销。40多年来,市场供应一直较为平稳。属于可以满足需要的品种。

全国高良姜的药用需要及外贸出口,基本上是由广东、海南提供的。50年代初期,海南岛及广西区的龙川、北流、田林等县野生资源较为丰富。1957年野生收购量已达48万公斤,其中仅海南定安县就达10万多公斤,1960年的收购量仍达44万公斤(含海南),已满足全国药用需要。60年代中期,由于开垦荒山和连年采挖,高良姜的野生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收购量逐年下降,至1965年,收购量降为26万公斤,仅为1957年的60%,但仍能满足市场需要。1970年以后,广东省徐闻等县积极恢复和发展家种高良姜生产,到1978年,全国收购64万公斤,其中广东省收购47万公斤;1981年收购量突破100万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高良姜为多年生品种,采挖年限较灵活,因此,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不大,种植经济效益可观,产区农民很乐意种植。广东雷州半岛有成片的红壤土地适宜种植,生产很有潜力。

16药典标准

2015年版 药典标准:

本品为姜科植物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 Hance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除去须根和残留的鳞片,洗净,切段,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和灰棕色的波状环节,节间长0.2~lcm,一面有圆形的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1/3。气香,味辛辣。

【鉴别】(1)本品横切面: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有的含红棕色物。皮层中叶迹维管束较多,外韧型。内皮层明显。中柱外韧型维管束甚多,束鞘纤维成环,木化。皮层及中柱薄壁组织中散有多数分泌细胞,内含黄色或红棕色树脂状物;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5g,置圆底烧瓶中,加水200ml,连接挥发油测定器,自测定器上端加水使充满刻度部分,并溢流入烧瓶为止,加正己烷3ml,连接回流冷凝管,加热至微沸,并保持2小时,放冷,取正己烷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高良姜对照药材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1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 不得过16.0%(通则0832第四法)。

总灰分 不得过4.0%(通则2302)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则0512)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2%磷酸溶液(554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66nm。理论板数按高良姜素峰计算应不低于6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高良姜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lml40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本品粉末(过四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 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高良姜素(C15H10O5)不得少于0.70%

饮片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本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薄片。外表皮棕红色至暗棕色,有的可见环节和须根痕。切面灰棕色至红棕色,外周色较淡,具多数散在的筋脉小点,中心圆形,约占1/3。气香,味辛辣。

【检查】水分 同药材,不得过13.0%

【鉴别】(除横切面外)【检查】(总灰分)【含量测定】同药材。

【性味与归经】辛,热。归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温胃止呕,散寒止痛。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用法与用量】3~6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