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档案 606

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字母:
不选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类别:
不选 根及根茎类 动物类 矿石类 其它加工类 果实种子类 全草类 花类 叶类 树皮类 藤木类 树脂类 菌藻类
品种:
虻虫
展开

虻虫

1别名

牛蝇子、牛蜢、中华虻、白斑虻、灰虻。蜚虻(《本经)),牛虻(《本草崇原》),牛蚊子(《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绿头猛钻(《青海药材》),牛苍蝇(《浙江中药手册》),瞎虻虫、瞎蚂蜂(《河北药材》),瞎蠓(《中药志》),牛魔蚊(《四川中药志》)。  


2概述

源于《本经》:“逐瘀血,破下血积,坚痞,癥瘕,寒热,通利血脉及九窍。”《别录》:“女子月水不通,积聚,除贼血在胸腹五脏者,及喉痹结塞。”《日华子本草》:“堕胎。”本品为昆虫类虻科复带虻Tabanus bivittatus Mats.的雌虫体。

3产地分布

虻虫属野生,资源广泛,在我国南、北均产。主产于陕西南部的秦岭山区和江苏一带,主要分布于陕西的柞水、宁陕、汉阳、安康、镇安、佛坪等县市,其中柞水、宁陕二县产量最大,质量最优,是大虻虫的传统产区。陕西秦岭一带虻虫的最高年产量为5000千克,占全国总产量的60%。小虻虫主产于内蒙、山西一带,货量较少。广西、四川、浙江、江苏、湖南、湖北、山西、河南、辽宁等地亦产。

4形态特征

复带虻雌虻体长13-17毫米,黄绿色。复眼大型,无细毛,中部有1条细窄的黑色横带。 额黄色或略带浅灰;头顶被有短毛。触角黄色,第3节肥大,基部具有粗钝的背突。唇基和颊黄灰色。下颚须第2节浅黄色,被有白色并杂有黑色的短毛。中胸背板、侧板、腹板灰黄色,被有黄色短毛并杂有黑色和黄灰色长毛,翅透明无斑,平衡棒黄色。足3对,中、后足的股节基部1/3处灰色;前足跗节及前足胫节端部黑色;中、后足跗节的端部黑褐色。腹部暗黄灰色;第1-3或1-4腹节背板两侧有大的黄色斑点,中间有暗黄色纵带,宽约为腹部宽度的1/4-1/3。腹部被有稠密的黄色或黄灰色短毛,有时夹杂有黑色短毛。腹面灰色,第1-2或第1-3腹板的两侧黄色。雄虻形状相似,但体较小,复眼被有纤细的灰色短毛。雌虻吸食牛、马、驴等家畜血液;雄虻不吸血,只吸食植物的汁液。

5生态环境
平常居于草丛及树林中。性喜阳光,多在白昼活动。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6生物学特性
虻虫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4个阶段。在恒温环境下,20多天就可以完成一个世代。另外,虻虫对环境适应能力及抗病能力都很强。虻是典型的吸血昆虫,虻成虫口器刺吸式适于吸血,能将牛马骡驴等牲畜的皮肤刺穿,吮吸其血液,有时攻击人类和其他动物。能传播多种人畜疾病。虻喜栖息于阴暗潮湿的地方,性喜阳光,成虫多在白天活动,喜在高温强光下的白天活动,中午最活跃。
7生长习性
夏秋两季正是牛虻吸食活跃的时节。雌虻常群聚在牛、马、驴等家畜身体上吸吮血液。雄虻不吸血,只吸食植物的汁液。雌虻虫平时居于草丛和树林中,喜阳光、燥热天气,多在白昼活动,以6-8月最活跃。
8生长周期
多年生。
9采收加工
于6-8月,戴手套捕捉吸食牛、马等家畜血液的雌虻(雄虻不吸血)。捕捉时用手捏住头部,以防腹内所吸之血流出而降低质量;捏死后晒干。或用蝇拍击打,收集晒干。
10储藏养护
放石灰缸内密封,放少放花椒可防虫蛀。
11形状规格

主要以干燥雌性成虫入药,经过交配,未产过卵的个体为佳。干燥体呈长椭圆,长1.5-2cm,宽0.4-0.8cm。头部呈黑褐色有光泽,复眼l对,大而凸出(商品中头部多脱落)。背部呈壳状而光亮,两侧生有两对透明薄膜状翅,翅长超过尾部;胸部黑棕色,具足3对;腹部棕黄色,具6个体节。质松而脆,易破碎,竹臭气,味苦咸。

12性味功能
味苦,性微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逐淤、破积、通经的功效,治疗跌打损伤有特效。主治月经闭止,小腹硬痛,跌打损伤。虻虫逐瘀活血力强,有堕胎之嫌,孕妇忌服。现代医学证明,虻虫又是治疗肿瘤、心血管疾病的特效药,是正在开发的高效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新药。
药理作用:1、动物试验证明:虻虫水煎液可增强血管流量、离体蛙心的收缩幅度,对脑垂体后叶素所致急性心肌缺血有防护作用。对组织缺氧有保护作用。2、有免疫抑制作用、纤溶作用及降低血清T4的作用。
13真伪鉴别
性状鉴别:干燥的虫体呈长椭圆形,长l.5-2厘米,宽5-10毫米:头部呈黑褐色,复眼大多已经脱落;胸部黑褐色,背面呈壳状而光亮,翅长超过尾部;胸部下面突出,黑棕色,具足 3对,多碎断。腹部棕黄色,有6个体节。质松而脆,易破碎。气臭,味苦咸。以个大、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显微鉴定:粉末:棕褐色。①体壁碎片黄棕色或淡黄棕色,表面观有毛窝及刚毛,外表皮面有细小针刺毛,分布不规则或相聚成丛,有的呈星芒状排列。②刚毛棕黑色、黄棕色或近无色,细长,较平直,先端锐尖,有的较粗短。③横纹肌纤维淡黄色,侧面观明暗带粗细较均匀。④复眼碎片表面观呈规则的六角形或略长六角形,角膜透明,其周围有棕褐色色素。⑤膜翅无色,透明,有棕色针刺毛;翅脉黄棕色,针刺毛较多;翅缘有 1列刚毛,黄棕色,有扭转纹理。
14种植技术
人工养殖虻虫,种虻可从野外捕捉,投放在外覆纱网的木笼内。种虻的饲料来源丰富,如奶粉、白糖、屠宰动物下脚料、厨房废弃物等。幼虫的饲料是发酵后的动物粪便等。人工养殖虻虫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比较简单的特点,是即将兴起的特养新项目。
15供需情况
16药典标准
2005版 药典标准:
来源:为虻科昆虫类复带虻Tabanus bivittatus Matsumura等的雌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