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通网欢迎您! 会员登录 会员注册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种档案 456

请按 开头字母 选择您要查询的品种

字母:
不选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类别:
不选 根及根茎类 动物类 矿石类 其它加工类 果实种子类 全草类 花类 叶类 树皮类 藤木类 树脂类 菌藻类
品种:
桃花
展开

桃花

1别名
2概述

桃花为中国传统的园林花木,树态优美,枝干扶疏,花朵丰腴,色彩艳丽,为早春重要观花树种。

桃花原产于中国中部及北部,栽培历史悠久,各地广为种植。

桃花果实为桃;桃核可以榨油;其枝、叶、果、根俱能入药;桃木细密坚硬,可供雕刻用。

3产地分布

原产于中国中部及北部,栽培历史悠久,后来逐渐传播到亚洲周边地区,从波斯传入西方。现在中国,法国,地中海,澳大利亚等温暖地带都有种植。

4形态特征

桃花,属蔷薇科,落叶小乔木,高可达68米。树干灰褐色,粗糙有孔,花单生,有白、粉红、红等色,重瓣或半重瓣,花期3月。

桃,落叶小乔木,高达3-8m。树干灰褐色,粗糙有孔。小枝绿色或半边红褐色,无毛。叶互生,在短枝上呈簇生状;叶柄长1-2cm,通常有1至数枚腺体;叶片椭圆状披针形至倒卵状披针形,边缘具细锯齿,两面无毛。花通常单生,生于叶开放,直径约2.5-3.5cm,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无毛。叶柄长7-12mm,具腺点。

花通常单生,有白、粉红、红等色,重瓣或半重瓣,直径约2.5-3.5cm;具短梗;萼片5,基部合生成短萼筒,外被绒毛;花瓣5,倒卵形,粉红色;罕为白色;雄蕊多数,子房1室。花柱细长,柱头小,圆头状。核果近球形,直径5-7cm,表面有短绒毛;果肉白色或黄色;离核或粘核。种子1枚,扁卵状心形。花期3-4月,果期6-7月。山桃 落叶小乔木,高5-9m。叶互生;托叶早落;叶柄长1.5-3cm;叶片卵状披针形,长4-8cm,宽2-3.5cm,花单生,萼片5,花瓣5,阔倒卵形,粉红色至白色。核果近圆形,黄绿色,表面被黄褐色柔毛。果肉离核;核小,坚硬。种子1颗,棕红色。花期3-4月。果期6-7月。

5生态环境
6生物学特性
7生长习性

桃花,性喜阳光、耐寒、耐旱、不耐水湿,种植时最好选择空气流畅处。营养需要为氮肥,秋季时最好追加些骨粉。

桃喜阳光和温暖的气候,在肥沃高燥的砂质壤土中生长最好。怕涝,在低洼碱性土壤中生长不良。幼树抗寒力弱,容易冻梢。耐修剪,寿命较短。 山桃喜光,在半阴处也能生长,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贫瘠、荒山均可种植。喜光,要求通风良好;喜排水良好,耐旱;畏涝,如受涝35日,轻则落叶,重则死亡。较耐寒,华东、华北一般多可露地越冬。宜轻壤土,水分以保持半墒为好。不耐碱土,亦不喜土质过于粘重,不择肥料,其余生态习性大致与梅类似。但生长势与发枝力皆较梅为强,而不能持久,约自15龄起即始趋衰退。一般树龄可维持2050年。桃树进入花、果的年龄皆早,通常嫁接苗定植后13年即始花始果,48年进入花果盛期。生长迅速,一年能抽发数次副梢。根系发达,须根尤多;移栽易于成活。花芽每节12朵,几无柄,花与叶大致同时抽发,而叶在花后长成全形。多数桃花品种以长花枝为开花、结果之主要部位,但“寿星桃“等少数品种则多在短花枝、中花枝上着生花、果。华东、华中一带多于3月中下旬开花,69月果熟。

8生长周期
9采收加工
10储藏养护
11形状规格
12性味功能

化学成分

桃花含山柰素-3-鼠李糖甙 槲皮甙,蔷薇甙AB、野蔷薇甙A及绿原酸 紫云英甙,蜡梅甙 山柰素-3-双葡萄糖甙 桃皮素 柚皮素 香橙素 橙皮素 桃皮素-5-β-D-吡喃葡萄糖素甙 柚皮素-5-β-D-吡喃葡萄糖甙 橙皮素-5-O-β-D-吡喃葡萄糖甙 右旋儿茶酚 左旋表儿茶酚没食子酸酯 绿原酸和矢车菊甙 山柰酚 香豆精 白桃花含三叶豆甙。

13真伪鉴别
14种植技术

培植:桃花移栽、定植多在早春或秋冬落叶后进行,种在排水阳光充足的地方,种植穴内当施基肥(人粪尿、堆肥、饼肥、骨粉等),促使花芽分化。幼龄苗木可行裸根移植;大苗及大树,尤其是较名贵的品种,最好带土团移植,或至少根部浸蘸泥浆,然后移栽,以保证成活。整形以自然开心形为主,修剪可较梅略重,既行疏剪,又加短截,对树冠内的纤细枝,交叉枝和病虫枝,都加以剪除,多于花前进行,盆栽者则可延至花后进行。一般每年冬季施基肥一次,花前和6月前后各追肥一次,以促开花和花芽形成。此外,平时应适当中耕、除草。病虫害主要有桃蚜、桃粉蚜、桃浮尘子、梨小食心虫、桃缩叶病、桃褐腐病等,当及时防治。

繁殖:以嫁接为主,多用切接或盾形芽接。砧木华东多用毛桃(桃之半栽培类型),北方则用山桃(P. davidiana Franch.)但用毛桃或山桃砧所接之桃树,皆有树龄短而病虫害多之弊;如改用杏(P. armeniaca L.)为砧木,虽嫁接较费力,初期生长略慢,但寿命长而病虫少。

砧木种子以秋播为便;或用湿砂秋后层积种子,至来年早春取出播种即可。播种时,通常行距4050厘米,株距1020厘米,沟深约5厘米,每处一粒。春播时如芽已萌发,要用土覆好幼芽。芽接多在78月进行,砧木以用一年生充实的实生苗为好,二年生砧亦勉强可用。

芽接成活率很高,多在95%以上;当年多不萌发,来春检查一次,成活者去砧芽使桃花接穗抽发,未活者可即补行切接繁殖。

切接在春季芽已开始萌动时进行,选去春生长充实的桃花枝条,截成67厘米长枝段,要带2节芽(1节亦可),切口长23厘米,砧木以一、二年生苗为好,过老者欠佳。约在砧木离地5厘米处截顶,然后切接。接后即须培土,略盖过接穗顶端即可。切接成活率,一般可达90%或更高。

养护

1、桃花浇水:不干不浇,浇时要适量,防止积水造成烂根,喷施新高脂膜,调节水的吸收量。桃树怕水涝,夏季要保持排水通畅,特别是大雨来临季节,做好清淤沟渠工作。家庭栽植桃花也要做好排水工作。

2、桃花修剪:桃花为一年生充实之桃的腋芽,7月间分化花芽,第二年春季开花的习性,因此要注意修剪,幼桃以养成桃冠为主,开花后及时进行修剪,对开过花的枝条,只保留基部两三个芽,其余剪除。夏季对生长过旺的枝条,进行摘心,促使花芽形成。对于长势不大好的植株,应避免修剪过多,应抑强扶弱,并注意枝 条分布均匀,造成优美的株形。

3、桃花施肥:每年开花花后各施一、两次液肥,其余时可不施肥。

4、桃花换盆:每年春天即换一次盆。换盆时在盆底放些磷肥作基肥,剪除过密根系,填入新的盆土。

5、防治病虫害:桃花会产生缩叶病,可在病初起时每半月喷一次波尔多液刷涂树干防治。蚜虫、刺蛾、天牛等虫害可人工捕捉或喷农药杀除。桃花为春节室内瓶插的好材料,为了确保它在春节开花,可进行催花处理。一般是在落叶后把盆移放到7摄氏度以下冷凉地方,春节前一至一个半月再把盆移入室内,先给1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以后逐渐提高室温,在20摄氏度至25摄氏度环境中,经过十五至二十五天即可开花。

栽培技术

桃以嫁接繁殖为主。用山桃、毛桃、为砧木,可增强其抗涝、抗寒性。供砧木用桃核在湿沙中完成春化阶段,使硬壳容易裂开,易于发芽,3月播种,4月上旬即可出芽。有经沙藏的种子,可在秋季播种,选地势高燥的圃地培育桃苗,苗木生长迅速,当年秋季幼苗可长20-30cm高。芽接一般以8月下旬、中旬为宜,多采用丁字形芽接法,或在春季4月上旬进行枝接,多采用切接、腹接和劈接法。山桃用种子繁殖。6-9月份摘下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将种子在水中冲洗干净,捞出晾干,沙藏。春播,3月上旬进行至4月初播种,把经过沙藏种子取出,按行株距35cm×(20-30)cm,深5-6cm穴播,覆土,浇水,15d左右可出苗。幼苗在苗圃培育1-2年出圃定植。秋播于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可以当年采收的种子,不经沙藏处理,直接播种,于翌年春生苗。山桃苗木一般常作为桃树品种的砧木。

田间管理

注意整形修剪,加强土、肥、水管理。山桃 幼苗出土后,应及时进行追肥、浇水、中耕除草。定植结果后,于每年的冬季进行修剪,剪除徒长枝、过密枝、病虫枝、细弱枝,使通风透光,提高果实的产量。

病虫害防治

桃花防治病虫害:桃花会产生缩叶病,可在病初起时每半月喷一次波尔多液刷 涂树干防治。蚜虫、刺蛾、天牛等虫害可人工捕捉或喷农药杀除。桃花为春节室内瓶插的好材料,为了确保它在春节开花,可进行催花处理。一般是在落叶后把盆移放到7℃以下冷凉地方,春节前一至一个半月再把盆移入室内,先给10℃左右的温度,以后逐渐提高室温,在2025℃环境中,经过十五至二十五天即可开花。

桃穿孔病、桃炭疽病、桃流胶病是三种最为常见的桃花病害。

药用价值

《千金药方》载:“桃花三株,空腹饮用,细腰身”。《名医别录》载:“桃化味苦、平、主除水气、利大小便,下三虫”。桃花性味甘,平无毒,可消食顺气,痰饮,积滞,小便不利,经闭。本方单味减肥美容护肤,是极好的美容品。

中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里谈到,桃花具有“令人好颜色”之功效。在清节前后,桃花还是花苞时,采桃花250克、白芷3克,用白酒1000毫升密封浸泡30天,每日早晚各饮15-30毫升,同时将酒倒少许在手掌中,两掌搓至手心发热,来回揉擦面部,对黄褐斑、黑斑、面色晦暗等面部色素性疾病有较好效果。

桃花的美容作用,主要是源于花中含有山奈酚、香豆精、三叶豆甙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这些物质能扩张血管,疏通脉络,润泽肌肤,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皮肤营养和氧供给,使促进人体衰老的脂褐质素加快排泄,防止黑色素在皮肤内慢性沉积,从而能有效地预防黄褐斑、雀斑、黑斑、碧桃中还富含植物蛋白和呈游离状态的氨基酸,容易被皮肤吸收,对防治皮肤干燥、粗糙及皱纹等有效,还可增强皮肤的抗病能力,从而防治皮肤病、脂溢性皮炎、化脓性皮炎、坏血病等,对皮肤大有裨益。

15供需情况
16药典标准